作为资料收藏,转自:https://forum.xitek.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73977&pid=86370665
本帖是第一版 “也说当下 Sony FE 口的镜头的画质分级” 的更新
没耐心看说明的兄弟,可以跳过去直接看主贴的结论图2.
广角的大概推荐见232楼
https://forum.xitek.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873977&pid=%2082912877
标头的大概推荐见265楼
https://forum.xitek.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873977&pid=84200696
老帖的结论有很多错漏,陈述上也留有太多疑问,感谢大家的反馈和指出。
老帖已经不能再编辑,请大家不用再看,也不用再回。
一、本帖的目的
提供FE口的镜头列表
基于官方MTF,从最大光圈下全幅底的分辨率出发,对镜头最大光圈的设计锐度做相应分级
为购买FE镜头前的选型提供一定的参考
普及有关镜头画质的知识,抛砖引玉吧
事实说话,尽量不去“黑”或“粉”某个特定品牌或某个镜头
二、衡量镜头的指标(基础观点)
有关画质的指标
- 锐度(相邻细节明暗的对比度,即明度的对比度,越高越晰越好)
- 光通(光线通过镜头的损失,明度衰减,越低越均匀越好)
- 色散(相邻不同颜色的分离度,色度对比度的反向指标,越低越纯越好)
- 色偏(各个波段颜色的透过损失,色度偏移,越低越均匀越好)
- 变形(镜头成像对比原景的几何变形,越低越好)
- 特效(柔光,星芒,按用途不同而定)
- 像瑕(洋葱圈,眩光,口径蚀,可能轻微影响成像效果,实际尚可以接受)
- 像疵(焦外二线,旋焦等,容易破坏整体成像的效果,应尽量避免)
衡量镜头的其他指标
- 几何尺寸(大小与便携)
- 重量
- 一手价格
- 二手保值率
- 光路设计
- 是否自带光学稳定(不稳定补偿)
- 用材(低色散,非球面,高折射,萤石等)
- 镜片制造质量(光学镀膜,镜片抛光,防污镀膜)
- 镜身制造质量(镜身无反光,卡口坚固精准)
- 装配质量(光路准直,镜片到位,无松旷,密封,无尘)
- 对焦方式(手工对焦还是自动对焦,是否支持分区对焦限位,手动对焦行程)
- 对焦速度(对焦驱动方式,对焦电机数量)
- 最近对焦距离(对焦范围)
- 变焦方式(手工变焦还是电动变焦,变焦范围)
- 成像放大倍数
- 耐用度(是否经得起一定的冲撞,挂在裤袋上晃悠那种,橡胶环是否会老化)
- 防水防尘(是否有环境密封,变焦时是否会吸尘)
- 滤镜支持(前置,中置,后置)
- 人体工学(变焦和对焦的操作是否便利)
- 镜头维护(是否支持后期换口,是否支持对焦基准的标定)
- 电子协议(MF镜头是否支持电子信息反馈机身)
- 电子功能(是否支持自定义按键)
- 可扩展性(是否支持增倍镜,脚架环)
本帖只评比能够从MTF中读出的以下内容:
- 直接评比锐度(MTF高低)
- 间接评比一部分像疵(能够表现为径向与切向MTF分离的)
信息有限,所有其他的因素实在不能兼顾,因此都不在本帖考虑范围内
三、评定的方法:
这是一个评定,而不是评测。并没有基于任何样片,也不参考现有的任何结论。
为避免争议,只收纳有官方公布MTF的FE口镜头,不收纳E口残幅,也不收纳其他参考。
评定的对象是什么?
- 基于官方公布的最大光圈下的MTF
- 按距离成像中心半径10mm处的30LP/mm水平评定
- 如果官方只公布了20LP/mm和40LP/mm的曲线,则取两线均值
- 如果切向MTF和径向MTF分离,按两线均值偏下1/3处评估(惩罚像疵)
- 没有官方MTF的镜头无法收纳(福伦达的很多老镜都是此例,欢迎有信息的网友帮我补充)
评定的标准是什么?
- 以4300万像素底为中心(像素边长4.5um,大致相当A7r2/A7r3水平)为中央起点
- 分别向上拓展三级(7千万,1亿3千万,2亿4千万级)
- 7000万像素(像素边长为3.5um,大致略高于A7r4,或相当A7r3的摇摇乐,或2400万的6x00残幅)
- 1亿3800万像素(像素边长为2.5um)
- 2亿4000万像素(大致相当A7r4的16倍摇摇乐)
- 分别向下拓展三级(2千9百万,2千万,1千5百万)
- 2900万像素(像素边长为5.5um,大致相当A7, A9水平)
- 2000万像素(像素边长为6.5um,大致相当隔壁EOS 6D)
- 1500万像素(像素边长为7.5um,大致相当A7s)
- 2亿4千万级:30LP/mm @ 10mm >= 89
- 1亿3千万级:30LP/mm @ 10mm = 81 - 88
- 7千万级:30LP/mm @ 10mm = 76 - 81
- 4千3百万级:30LP/mm @ 10mm = 69 - 76
- 2千9百万级:30LP/mm @ 10mm = 63 - 69
- 2千万级:30LP/mm @ 10mm = 57 - 63
- 落在分级边缘时,参考10mm外的趋势。如滑降的则就低,如平缓维持的就高
以MTF50为镜头喂饱机身为标准,结合像素尺寸,大致会得到上面的值
简单地比方,什么叫喂饱?
- 如果镜头不变,把机身分辨率换高一级,同等条件下能够显著看出画质提升的。
说明镜头足够喂饱原机身(镜头分辨率超出机身分辨率)。
- 同理:如果把机身分辨率换低一级,同等条件下看不出画质降低的,说明镜头喂不饱原机身(镜头分辨率不足机身分辨率)
为什么这样比,是不是可以那样比呢?
- 10mm 是成像中心位置,大约占据画面36%的面积,可以覆盖大多数的摄影主体
- 大部分镜头在10mm或12mm外的MTF就开始掉落
- 30LP/mm 比更低的线对,能更好地体现现代镜头的分辨率
- 不是每个镜头都有厂商公布的 40LP/mm的MTF
- 即便大家变更评定标准的取值,也不太会造成颠覆评级的结果。
这样评定是否还有可能出现失真?答曰:有,按影响高低排列
- MTF测量时,是否打开机身的变形修正(得问厂家,我只能假定没有打开)
- MTF是在怎样的条件下测量的(最佳焦距,无穷远,最近距离表现不同)
- 采用何种方式测量长焦 MTF?(结果偏好的几何光学MTF,还是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衍射光学MTF?)
- 各家厂商对MTF的测量方式(量仪本身分辨率)不同,包括数据解读(读数)标准差异
- 对MTF的取样方式不同(设计MTF?取样品MTF?平均MTF?不清楚)
- 老镜采用的MTF量仪落后于新镜,可能存在MTF低估(前提是老镜MTF接近老量仪的高位)
- MTF作弊?(上面这么多因素不利用,非要低级作弊,实在太逊了)
2022-03-29 补充各厂商对 MTF 的测量方式,几何MTF(理想计算MTF),衍射MTF(考虑衍射效应的计算MTF),实测MTF:
- Canon(官方说明不是实测MTF,隐含说明为衍射 MTF)
- Cosina/Voigtl?nder (未说明 MTF 的测量方式)
- Leica(实测 MTF)
- Nikon(未说明 MTF 的测量方式,但说明 MTF 的横轴经过畸变矫正)
- OM (未说明 MTF 的测量方式)
- Panasonic(未说明 MTF 的测量方式,但说明 MTF 的横轴经过畸变矫正)
- Samyang (未说明 MTF 的测量方式)
- Sigma(同时给出了几何MTF和衍射MTF,本表中采用衍射MTF的值)
- Sony(未说明 MTF 的测量方式)
- Tamron(未说明 MTF 的测量方式)
- Zeiss(实测 MTF)
这个评比和DXOMark的锐度评分有什么区别呢?
- DXOMark的锐度评分是对全幅各个位置的加权评分(我的表只评了10mm处点)
- DXOMark的锐度评分是对实际镜头取样的测量(我的表基于官方MTF)
- DXOMark的锐度评分不太能看出实际意义(我的表大致能告知机身应该配多好的镜头)
这个评比方式不一定科学(大家可以提意见),但评比的过程基本是公平的。大家用同样的方法也会得到同样的结论。
虽然我不是某粉或某黑,但这张表依然可能粉碎大家心目中的神头形象,也可能帮大家发掘出被低估的新锐。
四、怎样理解这份评比的结果
表格只评比了镜头的锐度和部分像疵,完全没有考虑画质的其他因素,也没有考虑画质外的一切因素。
大家应该同时通过其他评测和样张了解镜头在其他画质指标的表现(第二节),和其他非画质指标的表现,综合评价后再决定。
分级高(锐度高)的镜头,通常具备一个好镜头的潜质。如果它没有其他的问题,基本可以放心买入了。
分级高(锐度高)但其他的评测反映色散严重的,那么它应该在你的心目中被附加扣分
分级高(锐度高)但光圈小的镜头。表示后期通过收小光圈提升锐度的空间很小。
分级低(锐度低)的镜头,多数是一个狗头。如果它的MTF确实很差,那也没什么可纠结的。
30年前的顶级CPU拿到今天,比狗还不如呢。也不能一概而论:?
分级低(锐度低),色散很低,做工好且轻便,那么它应该在你的心目中得到加分
分级低(锐度低),但光圈很大的镜头。收小光圈后,很可能达到惊人的画质提升。
请大家注意:
表1对镜头选型没有直接帮助,不能直接指导选型
表1并没有考虑光圈和焦段对画质带来的影响,长焦和小光圈的镜头容易得到好的评级。
只在同等光圈和焦段下(排除特别的设计意图),表1才可以给出相对的优劣
表2在表1的基础上,(生硬地)做了考虑光圈和质量的修正,相对更贴近实际可快速参考的水平
表2的修正规则:
- 所有镜头都不能保证制造质量完美无暇,因此全部镜头都先降两级。
- 对于大光圈(1.8或以上)的镜头,适当加两级(因为收细光圈可以换来锐度提升)
- 对于大光圈(2.8或以上)的镜头,适当加一级(因为收细光圈可以换来锐度提升)
- 对于加增距镜的,TC14减2级,TC20减3级
- 对于有其他已知画质问题的,请再自行加减分。
- 对于已爆出严重质量问题的镜头,请另行考虑。
上面的长段的文字读起来像是废话
为了避免后期一一作答,还是一起说出来为好
2022-06-02 更:增加 Sony 24-70/2.8 GM II, Sigma 16-28/2.8 Cont., 老蛙 90/2.8 Macro 2x, 85/5.6 Macro 2x, 永诺 50/1.8S
2022-03-29 更:增加 Samyang 135/1.8 AF,35/1.4 AF II,Sigma 20/2 DN Cont., Sony 16-35 F4 PZ
2021-11-11 更:增加 Samyang 24-70 F2.8 AF, 50 F1.4 II, Sony 70-200/2.8 GM II, 补齐70-200+TC14/TC20的组合
2021-10-04 更:增加 Samyang 24/1.8 AF, Sigma 24/2 DN Cont, 90/2.8 DN Cont., Tamron 28-75/2.8 G2 Di III, 35-150/2-2.8 Di III
2021-08-07 更:增加 Sigma 150-600 F5-6.3 DG DN OS Sports, Sigma 35 F1.4 DG DN ART
2021-04-24 更:增加 Sony 14/1.8 GM,Sony 24/2.8G, 40/2.5G, 50/2.5G,Tamron 150-500 Di III VC RXD
2021-03-17 更:增加 Sony 50/1.2 GM,唯卓仕 24/1.8,福伦达35/2 APO,适马28-70 DG DN
修正了表二中600GM的位置(与400GM一致),所有TC20再调低一档
2021-01-15 更:增加 Sony 35/1.4 GM
2020-12-04 更:增加 Sigma 24 F3.5 DG DN Cont., 35 F2 DG DN Cont, 65 F2 DG DN Contemporary
2020-11-26 更:增加 Tamron 70-300 F4.5-F6.3, 唯卓仕 MF 20/1.8,AF/MF 85/1.8
2020-10-02 更:增加 Sigma 105 2.8 DN Macro
2020-09-22 更:纠正对 Samyang 35 F1.8, 45 F1.8, 75 F1.8 的低估
2020-09-17 更:增加 Samyang 35 F1.8, Sony 28-60 F4-5.6
2020-08-23 更:增加 Sigma 85 F1.4 DN
2020-07-09 更:增加 Sony 12-24 F2.8 GM
2020-06-29 更:增加 Tamron 28-200 F2.8-5.6 和 Sigma 100-400 F5-6.3 DN
2020-05-27 更:增加Samyang 75 F1.8 和 Tamron 70-180 F2.8
2020-04-05 更:互换Voigtlander 65 和 110 位置(纠误),将Sony Zeiss 35 2.8 ZA 再降一档(根据LensRental测量统计)
2020-02-29 更:增加Sony 20 F1.8 G,Voigtlander 65 F2,110 F2.5 两枚 APO
增加图2,考虑实际制造质量(统一降2档)和收光圈潜力后,尽量接近镜头可达的最好锐度
2020-02-13 更:将变焦的广角段和长焦段分别分级,更正因为眼花看错线引起的误判
2020-02-15 更:补充落在分级边界的分级原则,重评了 50ZA
14-18 超广 见347楼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873977-5-1.html
2020 见 19楼
https://forum.xitek.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73977&page=16&ordertype=1#pid81390784
20-28 标广 见 51楼
https://forum.xitek.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73977&page=14&ordertype=1#pid81412397
35 小广 见93楼
https://forum.xitek.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873977&pid=81443645
45-60 标头 见 265楼
https://forum.xitek.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873977&pid=84200696
80-90 人像小长焦 见321楼
https://forum.xitek.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873977&pid=%2084581752
95-110 微距小长焦 待更新
https://forum.xitek.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873977&pid=%2084581752
135 空切 见64楼
https://forum.xitek.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873977&pid=81429109
微距 见109楼
https://forum.xitek.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873977&pid=81452446
广变 见134楼
https://forum.xitek.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873977&pid=%2081532532
标变 见316楼
https://forum.xitek.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873977&pid=81547522
长变 见139楼
https://forum.xitek.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873977&pid=%2084579995
望远 见299楼
https://forum.xitek.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873977&pid=84401476
镜头组合 (待续)
手动镜头 见158楼本帖最后由 东成西就 于 2022-6-2 23:39 编辑
https://forum.xitek.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873977&pid=81763935
14-18超广角段: https://ningbocat.com/post/2076.html?page=2
20-28的标广段 :https://ningbocat.com/post/2076.html?page=3
35 小广角: https://ningbocat.com/post/2076.html?page=3
50mm 标准段: https://ningbocat.com/post/2076.html?page=3
80 - 90mm 段: https://ningbocat.com/post/2076.html?page=4
135mm 段: https://ningbocat.com/post/2076.html?page=4
微距 : https://ningbocat.com/post/2076.html?page=4
广角变焦:https://ningbocat.com/post/2076.html?page=5
标准变焦:https://ningbocat.com/post/2076.html?page=5
长距变焦:https://ningbocat.com/post/2076.html?page=5
望远镜头: https://ningbocat.com/post/2076.html?page=6
手动镜头: https://ningbocat.com/post/2076.html?page=6
14-18 超广
广角的大概推荐
用同样的方式,整理广角段
绝对推荐:(性能和性价比都领先)
Sony 20/1.8 G
Sigma 14/1.8 (健身)
不差钱的绝对性能推荐
Sony 12-24 F2.8 GM(能够同时在画质,焦段上胜过Sigma 14-24DN和腾龙饼的神奇存在,贵不是它的错)
也属于非常推荐的范围
Tamron 17-28 F2.8 (占了焦段独特的优势)
Tamron 20/2.8饼(在Sony 12-24GM面前显得多余)
Tamron 24/2.8饼(在Sony 12-24GM面前显得多余)
Sony 16-35 F2.8 GM(占了焦段独特的优势)
Sony 24/1.4 GM (同规格还没有对手)
Sigma 28/1.4 (同规格还没有对手)
追求性价比的:
Sigma 14-24 DN(这个不用说了,性能超越它的Sony贵太多)
Samyang 18/2.8 (价廉物美)
Sony 12-24 F4(比Sigma多出2mm广角,但光圈小一级,感觉性价比略低)
Sigma 20/1.4
Samyang 14/2.8
Sigma 24/1.4
Sony 28/2 (便宜)
最后 Zeiss 16-35 F4,虽然画质很不咋样,看在焦段覆盖完整广角的份上,已拥有的兄弟不必急着出
2021 - 重写12-18的超广角段
去年曾经在考虑范围的8枚:
- Sigma 14-24 F2.8 (W) 继续保留
- Tamron 17-28 F2.8 (W) 排除 - 边缘锐度下降,且广角只到17
- Sony 12-24 F4 G (W) 排除(如果12广无法加分的话) - 边缘锐度下降
- Sony 16-35 F2.8 GM 排除(如果35远无法加分的话) - 边缘锐度下降
- Samyang 14 F2.8 MF 继续保留
- Sigma 14 F1.8 DG ART 继续保留
- Samyang 18 F2.8 AF 排除 - 似乎各方面都比 Batis 18 F2.8 略差
- Batis 18 F2.8 Distagon 继续保留
加上今年登场的十分狠角:
- Sony 12-24 F2.8 GM (W)
- Sony 14 F1.8 GM
最终轮,只看30LP:
Sony 14 F1.8 GM - 本级屠榜,以不到Sigma 14/1.8 一半的重量完胜去年的冠军
Sony 12-24 F2.8 GM - 做为一枚12起步的超广变,画质仅略输同门14/1.8,PK各路广定没有问题,缺点是价格太高
Sigma 14-24 F2.8 DN - 和Sony 12-24 GM相比,锐度差1-2档,价廉物美的选择
剩下的:
Sigma 14 F1.8 DG ART - 画质顶不住12-24GM的冲击,而且又重又贵,不便推荐
Samyang 14 F2.8 MF - 中心画质堪比 Sigma 14/1.8,价格比较便宜,可惜是手动镜
Batis 18 F2.8 Distagon 画质显然不如Sigma和Samyang的2.8,喜欢330g的小巧体型另说
结束
2020年对超广的评价
看到另外有贴子问超广角怎么选,借机会和大家一起体会这张表的作用
----------------------------------------------------------------------------------------
假定从性能角度(不考虑重量和价格)选择 14-18 超广角(变焦也可):
查表:
138M+档:空白无候选
138M档:Sony 12-24 F4 G (T),Sigma 14-24 F2.8 (W), Tamron 17-28 F2.8 W, Samyang 14 F2.8 MF
70M档:Sony 16-35 F2.8 GM,Sony 12-24 F4 G (W), Sigma 14 F1.8 DG ART, Sigma 14-24 F2.8 DG DN ART (T), Tamron 17-28 F2.8 (T), Samyang 18 F2.8 AF, Samyang 12 F2.8 MF
43M档:Sony Zeiss 16-35 F4 ZA (W), Batis 18 F2.8 Distagon, Samyang 14 F2.8 AF, Laowa 12 F2.8 Zero-D, 10-18 F4.5-5.6 C-Dreamer (W)
29M档:(前面已经有这么多选项,往后基本可以不用看了)
分别看下MTF:
Sony 12-24 F4 G (T) 排除 - 24端
Sigma 14-24 F2.8 (W) 保留比较
Tamron 17-28 F2.8 (W) 保留比较
Samyang 14 F2.8 MF 保留比较
Sony 16-35 F2.8 GM 保留比较
Sony 12-24 F4 G (W) 保留比较
Sigma 14 F1.8 DG ART 保留比较
Samyang 18 F2.8 AF 保留比较
Sony Zeiss 16-35 F4 ZA (W) 排除 - 前面有锐度更好,光圈更大的变焦 12-24 G, 14-24 ART, 16-35 GM
Batis 18 F2.8 Distagon 保留比较
Samyang 14 F2.8 AF 排除 - 前面有锐度更好,光圈更大的定焦
Laowa 10-18 F4.5-5.6 C-Dreamer - 排除 - 前面有锐度更好,光圈更大的变焦 12-24 G, 14-24 ART, 16-35 GM
把这8枚镜头排开看看,会有新的结论
Sigma 14-24 F2.8 (W) 继续保留
Tamron 17-28 F2.8 (W) 排除 - 边缘锐度下降,且广角只到17
Sony 12-24 F4 G (W) 排除(如果12广无法加分的话) - 边缘锐度下降
Sony 16-35 F2.8 GM 排除(如果35远无法加分的话) - 边缘锐度下降
Samyang 14 F2.8 MF 继续保留
Sigma 14 F1.8 DG ART 继续保留
Samyang 18 F2.8 AF 排除 - 似乎各方面都比 Batis 18 F2.8 略差
Batis 18 F2.8 Distagon 继续保留
最终轮,只看30LP:
Sigma 14-24 F2.8 (W) 值得最后推荐给“没有明确需求的爱好者”
795g,14mm时10mm约0.85,20mm还有0.75,可贵得是24mm时画质下降很少
1399 USD 画质很不错,和Samyang 各有所长,胜在有24段,MTF几乎没有分离
Samyang 14 F2.8 MF 值得最后推荐给“徒步山野的星空玩家”+”超广扫街的战地记者“
570g,14mm时比Sigma略好一点点,5mm段MTF分离,加之手动镜,拍星空非常有助益。拍建筑则不利,相对较轻
649 USD,最便宜
Sigma 14 F1.8 DG ART 值得最后推荐给“追求极限的发烧者”
1120g,1.4光圈下比前两位略差0.79,0.56,估计收到2.8时画质能超越前两者,可惜最重
2299 USD 最贵
Batis 18 F2.8 Distagon 排除(如不喜欢330g最小巧的话)画质显然不如Sigma和Samyang的2.8
1799 USD
结束
20-28的标广段,仅从画质出发会有什么选择:
查表:
138M+档:无候选
138M档:Sony 12-24 F4 G(T), Sigma 14-24 F2.8(W), Tamron 20 F2.8, 24 F2.8,
70M档:Sony 16-35 F2.8 GM, 24-70 F2.8 GM, 24-105 F4 G(W), Tamron 17-28 (T), Samyang T/S 24 F3.5 MF
43M档:Sony 24 F1.4 GM, Sony Zeiss 16-35 F4 ZA, Loxia 21 F2.8, Loxia 25 F2.4, Sigma 28 F1.4 ART, Sigma 24-70 F2.8 DN ART, Tokina 20 F2 Firin, Samyang 24 F2.8 AF (预感竞争激烈)
29M档:Sony 28 F2, 24-240 (W), Sigma 20 F1.4 ART, Sigma 24 F1.4 ART, Samyang 20 F1.8 MF, 24 F1.4 MF
(以下截止不看)
看规格和大概MTF:(预选共22名)
Sony 12-24 F4 G - 暂保留
Sigma 14-24 F2.8 GN ART 保留
Tamron 20 F2.8 保留
Tamron 24 F2.8 保留
Sony 16-35 F2.8 保留
Sony 24-70 F2.8 保留
Sony 24-105 F4 暂保留
Tamron 17-28 F2.8 保留
Samyang T/S 24 F3.5 MF 暂保留
Sony 24 F1.4 GM 保留,
Sony Zeiss 16-35 F4 ZA 暂保留
Loxia 21 F2.8 保留,
Loxia 25 F2.4 保留,
Sigma 28 F1.4 ART 保留
Sigma 24-70 F2.8 DN ART 保留
Tokina 20 F2 Firin 保留
Samyang 24 F2.8 AF 保留
Sony 28 F2 保留
Sony 24-240 (W) - 排除
Sigma 20 F1.4 ART 保留
Sigma 24 F1.4 ART 保留
Samyang 20 F1.8 MF 保留
Samyang 24 F1.4 MF 保留
第二轮:
Sony 12-24 F4 G - 排除,对比Sigma14-24后,24端边角崩,F4比不过F2.8
Sigma 14-24 F2.8 GN ART 附加赛2
Tamron 20 F2.8 小组赛1,基本和Sigma变焦水平近似
Tamron 24 F2.8 小组赛1,基本和Sigma变焦水平近似
Sony 16-35 F2.8 小组赛2,MTF上看不出20-28段的水平,但从16或35的MTF表现看,逊于Sigma14-24A,好在焦段全覆盖
Sony 24-70 F2.8 排除,24段锐度不错,但MTF分离严重,系变焦通病,勉为其难
Sony 24-105 F4 小组赛2,24段锐度不错,但MTF分离严重,系变焦通病,勉为其难
Tamron 17-28 F2.8 小组赛2,边角崩,和12-24G表现相似,预见F4会好过12-24 F4 G
Samyang T/S 24 F3.5 MF 纪念奖,为本场唯一移轴特技选手的额外加分。实际3.5下的画质略逊16-35的路人水平
Sony 24 F1.4 GM 保留,整体谈不上锐,但MTF重合度极好
Sony Zeiss 16-35 F4 ZA 排除,本场最多保留一个16-35
Loxia 21 F2.8 小组赛3, 2.8的画质略输给Tamron 20
Loxia 25 F2.4 小组赛3, 2.8的画质略输给Tamron 24
Sigma 28 F1.4 ART 保留
Sigma 24-70 F2.8 DN ART 小组赛2,24段锐度在变焦中已经很不错了,但不可能和这个细分等级中的专业选手对比
Tokina 20 F2 Firin 小组赛3,对比24 1.4GM,差距有点大
Samyang 24 F2.8 AF 排除,24段和Sigma 24-70 F2.8差不多,当饼干还凑合
Sony 28 F2 小组赛3,基本和Samyang 24 F2.8 AF差不多水平,但不及同光圈的20Firin
Sigma 20 F1.4 ART 排除,明显弱于 Sigma 28 1.4
Sigma 24 F1.4 ART 排除,明显弱于 Sigma 28 1.4
Samyang 20 F1.8 MF 排除,小半级光圈的情况下,仍然弱于 Sigma 20 1.4,
Samyang 24 F1.4 MF 排除,崩边
本轮纪念奖:
Samyang T/S 24 F3.5 MF 纪念奖,为本场唯一移轴特技选手的额外加分。实际3.5下的画质略逊16-35的路人水平
小组赛1:(2.8 饼干组)
晋级奖:Tamron 20 F2.8,Tamron 24 F2.8 兄弟打架。
设计和表现看,两款都差不多。看视角和驾驭能力了
小组赛2:(变焦组)
Sigma 14-24 F2.8 GN ART
Sony 16-35 F2.8 (遗憾没有标广段的MTF参考,实力不确定)
Tamron 17-28 F2.8 (中央不错,可以与Sigma一争高下,但过于追求便携,边缘太差)
Sigma 24-70 F2.8 DN ART 尽管24段胜过Sony 24-70 GM,但标变不如广变
晋级奖:Sigma 14-24 F2.8 GN ART(能赶上1组的最佳饼干水平)
小组赛3:(2.0便携组)
Loxia 21 F2.8:同光圈下画质稍输隔壁饼干,和本组Firin相比光圈和画质互有胜负
Loxia 25 F2.4:同光圈下画质稍输隔壁饼干,和本组Firin相比光圈和画质互有胜负
Tokina 20 F2 Firin:画质不如本组两个龙虾,有独特的1:2微距加成
Sony 28 F2:略输Tokina 20,MTF分离度更不如
晋级奖:AF/1:2 Macro:Firin 20 AF
晋级奖:MF Loxia 25 F2.4 / MF Loxia 21 F2.8
本组的龙虾和Firin绝对差距很小,完全可以看焦段做选择
正赛:
Sony 24 F1.4 GM:中心锐度略高于Sigma 28,离开中心后略不如,边缘尚可,MTF重合度极好
Sigma 28 F1.4 ART:距中心10mm内不输24GM,15mm外的下降段,因为MTF分离的关系略输24 F1.4 GM
Tamron 20/24 F2.8 兄弟:小饼干做到这样很不容易,收光圈的24GM未必能取胜。喜欢饼干的可以入。
Sigma 14-24 F2.8 GN ART:评价同上,广变能走到这里,实属不易。考虑广变的可以入。
龙虾21 F2.8 / 25 F2.5兄弟:全开锐度基本和28ART一个水平,输在光圈小。
Tokina Firin 20 AF:评价同上
结论:
Sony 24 F1.4 GM:推荐给“追求最优秀广角的发烧者”,除了锐度不够顶级,没有其他缺点
需要轻便的可以直接上Tamron 20/24饼干
需要移轴的只有Samyang 24 3.5 MF的唯一选择
追求性价比的,可以入Sigma 28 F1.4或直接用Sigma 14-24 GN扛过去。
35mm 小广角
恢复了一些体力,今天继续来写35小广角,看看仅从画质出发会有什么选择:
虽然只限定35段,但这一组的选手也不少
查表:
138M+档:Tamron 35 2.8 Di III Macro
138M档:Sony Zeiss 35 F2.8 ZA Sonnar, Samyang 35 F2.8
70M档:Sony 16-35 F2.8 GM, 24-70 F2.8 GM, 24-105 F4 G, Tamron 28-75 F2.8 Di
43M档:Sony 35 F1.8, Sigma 35 1.2 DG ART, Sigma 24-70 F2.8 DG DN ART, Samyang 35 1.4 AF
29M档:Sony Zeiss 35 F1.4 ZA, Sigma 35 F1.4 DG ART, Samyang 35 1.4 MF (以下截止不看)
还没有看MTF就可以发现35段的分组非常奇怪
全开锐度很自然地分成三组,这是在其他组别所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锐度领先的饼干组:
Tamron 35 2.8 Di III Macro
Sony Zeiss 35 F2.8 ZA Sonnar
Samyang 35 F2.8
打酱油的变焦组锐度紧追其后:
Sony 16-35 F2.8 GM
Sony 24-70 F2.8 GM
Tamron 28-75 F2.8 Di
Sigma 24-70 F2.8 DG DN ART,
大光定们耻辱地排在最后:
Sony 35 F1.8,
Sigma 35 1.2 DG ART,
Samyang 35 1.4 AF
Sony Zeiss 35 F1.4 ZA,
Sigma 35 F1.4 DG ART,
Samyang 35 1.4 MF
第二轮(还是老办法,每组决出冠军,然后点评):
小组赛1:(2.8 饼干组)
Tamron 35 F2.8 Di: 可谓神之MTF,高对比高锐利,MTF重合度也很好。如果不要为67滤镜而故意做大外壳,几乎挑不出缺点。
Samyang 35 F2.8 FE: 15mm内的MTF单独看也不错,但和Tamron并排一比,明显输一大截。15mm外预计跳楼式崩边。考虑到体积小巧,装在残幅上当标头非常完美。
Zeiss FE 35 2.8: 16mm内的MTF略输Samyang,16mm外毫无意外地超越崩边的Samyang。和Tamron还是一眼的差距
小组赛2:(变焦组)
由于大部分三元变都没有35mm处的MTF,因此这里的结果只是基于两头MTF的估值,参考程度较低,大家原谅。
Sony 16-35 F2.8 GM:35mm处锐度大约相当Zeiss 35 2.8,但MTF分离度输给定焦。
Sony 24-70 F2.8 GM:MTF曲线比16-35略平滑,锐度超过Zeiss 35 2.8,但广角段MTF分离度更差一些。
Sigma 24-70 F2.8 DN:锐度和Zeiss 35 2.8不相上下,而且MTF重合度很好,我猜它的表现也应该很像Zeiss 35 2.8
Tamron 28-75 F2.8 Di:锐度和Zeiss 35 2.8不相上下,MTF分离度输给定焦。预计35段表现和16-35接近。
Sony 24-105 F4:因为光圈相对太小,不放在35组评比了
小组赛3:(大光定)
Sony 35 F1.8:颇有实力的新锐,可惜12mm外的10lpMTF分离,有可能表现出一点点傻锐而不太舒服(猜想)
Sigma 35 1.2 DG ART,从中央锐到边缘,1.2光圈下的表现仍然能够跻身全场最佳实属不易。
Samyang 35 1.4 AF:一枚令人感动的35 1.4!如果遮住品牌,我会猜这才是一枚蔡司镜。不信你和下面35ZA比比。
Sony Zeiss 35 F1.4 ZA:胜过Sigma ART没有问题,但再往上还差口气。
Sigma 35 F1.4 DG ART, 和35 1.2 ART一比,只能扔了。毕竟第一枚出场的试水ART,本组最差。
Samyang 35 1.4 MF:15mm外崩边,并列副班长。搞不懂35 1.4和35 2.8为什么都设计成这种中心奇锐,四周崩边的风格。
结论:
饼干组:Tamron 35 2.8 Di 胜出(不负微距之名),非常锐!非常锐!
变焦组:Sigma 24-70 和 Sony 24-70 各有胜场,但和最好的饼干相比,仍然差一截。
大光定:追求全像场的画质Sigma 35 1.2 真是一力降十会,无意外地胜出。
如果囊中羞涩,Samyang 35 1.4也是不错的选择。15mm外MTF略分离,但全像场基本都像35 1.2一样锐。
如果看重轻便,不追求完美焦外的,Sony 35 1.8也能赶上8-9成水平。
综合实力,大光定 >= 饼干 > 兼职三元标变
到此并没有完,如果Tamron SP 35 F1.4 Di USD + 转接环参赛的话,结果差一点就可能重排
这枚Tamron 35 14的设计类似Sigma 35 1.2 DG DN的简化版,锐度上超过Sigma 35 1.2。
坊间传说此头色散与用料极不相称,我怀疑是镜组太多引起的制造问题,而非设计问题。
有耐心的各位可以关注。
2021 年重评50段:
F1.2:
> Sony 50/1.2 GM - 不差钱的首选,凭F1.2的锐度就可以在50段跨界制霸的神奇存在
隔壁佳能RF50/1.2只是稍落后(50GM发布前,上面的溢美之词差不多都能给RF50)
F1.4:
不考虑接口,Leica新版SL 50/1.4 AA 和 Zeiss Otus 55/1.4 比50ZA略高半级,但更没有性价比
> Sony 50/1.4 ZA - 虽然锐度落后 50/1.2 GM 两级,但用在 A7r2/r3 上不至成为瓶颈,是现役FE口1.4中最好的镜头
> Sigma 50/1.4 A - 性价比不错,绝对性能略吃力
> Samyang 50/1.4 - 不推荐,虽然比 Sigma 50/1.4 便宜一点,但锐度又落后2级
F1.8, F2:
> 福伦达50/2 APO - 锐度稳稳压过55/1.8一级(喜欢手动的首选)
> Sony 55/1.8 ZA - 小家伙确实很锐,颜值也不错
> Samyang 45/1.8 - 锐度只比55/1.8差半级,但价格只有一半(性价比之选)
> Sony 50/1.8 - 不推荐,虽然比Samyang 1.8便宜1k多,但锐度差了近3级
F2.8
> Sony 50/2.8 Macro - 不推荐
> Sigma 45/2.8 Cont. - 不推荐
价格和性能都比不过 Samyang 45/1.8
注:
今年虽把Sigma 40A踢去35段,但新来Sony 50/1.2GM统治力一样超强,令福伦达50/2 APO还只有老二的命
后面的推荐有了变化
- 追求价格便宜,就是Samyang 45(性能也很不错,55ZA的价格几乎翻倍,锐度只提升了可怜的半级)
- 追求大光圈,可以考虑二手50ZA(新买就算了,应该一步到位50GM),或Sigma 50A(便宜)
Sony 50 1.4 GM:
继 12-24GM,35GM之后,50GM的出现终于让我意识到 2代GM来了
(一代指大三元和85GM,以及准GM的50ZA,35ZA)
甚至可以大胆地猜想,Sony未来有更强的机身计划,不然何须如此性能的镜头呢?
这是一枚当下能在50段无疑问制霸的镜头(没有卡口限制)
轻松送走50ZA不在话下,也不用再提Otus 55/1.4
和最接近的RF50/1.2 相比,画面中心打平,画面边缘略胜出
和徕卡APO 50/1.4 Summilux相比(没有30lp的MTF),目测1.2全像场仍然好过徕卡的1.4
何况780g的重量,已经胜过佳能RF50的950g和徕卡的1065g
顺便收回我之前的建议,追求绝对50锐度的,也不需要为FE口的限制而换门到RF或L
适马28-70 DG DN:
出自24-70 DG DN ART的相同设计师之手,有史以来最轻的三元标变!
论锐度,和同门24-70 DG DN一档(同档内略差一丁点),MTF表现也很类似,牺牲了一些视角换来轻量。
至此,应该不会有人再 “提健身必适马” 了
至今发布的三元标变的水平都差不多,最好最差的距离都在两挡以内,很难就锐度做明确的推荐
这种竞争情势下,具备轻量化的28-70 DG DN非常独树一帜
看着FX3的价格,有种突然长草 28-70 + fp 的感觉
福伦达35/2 APO:
从设计到表现,直到我的评价,和同门50/2 APO几乎一致
喜欢耐心玩手动的最佳推荐,绝对画质相当好,可玩性也无可挑剔
优先追求大光圈快速镜头,可以牺牲画质(色散时),也可以考虑同门的35/1.2 SE
和徕卡最新的35/2 APO-Summicron相比(八倍价格!),35/2 中心部分锐度确实差一些,但从10mm处直到边缘画质都可以追平
唯卓仕 24/1.8,鼓励一下国产的产品,一分钱一分货
别看忝列表尾,须知那些转接的老镜很可能都无法进表
厂家对自家MTF求真务实的态度,一并点赞
请教楼主,在表二中,将远摄镜头428GM和640GM拉开一档,是出于哪个因素的考虑?按理该类镜头全开即为最锐,不会考虑收缩光圈去提高锐度,而且实际使用状态下,无特别需要都会尽量全开光圈使用。这点我没有想到,兄弟你说的完全正确
作为修正,600GM会调升一档
画质序列从目前的 400GM > 600GM > 400+TC14 > 600+TC14 = 400+TC20 > 600 + TC20
变成 400=600>>400+TC14=600+TC14>>400+TC20=600+TC20
表2的修正规则:
- 所有镜头都不能保证制造质量完美无暇,因此全部镜头都先降两级
- 对于大光圈(1.8或以上)的镜头,适当加两级(因为收细光圈可以换来锐度提升)
- 对于大光圈(2.8或以上)的镜头,适当加一级(因为收细光圈可以换来锐度提升)
- 对于加增距镜的,TC14减2级,TC20减3级
- 对于有其他已知画质问题的,请再自行加减分
- 对于已爆出严重质量问题的镜头,请另行考虑
80 - 90mm 段(100-105另列):
看表2起
1档:空白无候选
2档:Sigma 85/1.4A DN (Tamron 70-180/2.8 W)
3档:Sony 90/2.8 Macro
4档:Sony 85/1.4GM,85/1.8,Zeiss Batis 85/1.8,Sigma 85/1.4A,Samyang 85/1.4
(Sony 70-200/2.8 GM,24-105/4 G T,70-300G,Tamron 70-300 W)
5档:Zeiss Loxia 85/2.4
6档:Tokina 85/1.8,Viltrox 85/1.8,Samyang 85/1.4MF
7档:Sony 28-135/4 G
8档:Sony 24-240
2021年的结论:还是混乱一团,莫非要等 85GM II?
Sigma 85 1.4A DN - 2021新品,目前最锐的85,仅15mm外的边缘陡降,重量/对焦也很不错,唯一缺点是畸变较大【准推荐】
这里插入Otus 1.4/85做个比较,大致位于85 1.4A DN 和 85 1.4A之间
Sigma 85 1.4A - 锐度次于自家85DN,15mm内MTF非常平直和重合,边缘同样陡降,较重,但畸变好得多【条件推荐】
Zeiss Batis 1.8/85 - 锐度和Sigma 85/1.4A不相上下,重量轻得多,畸变也很低【条件推荐】
Zeiss Loxia 85 2.4 - 虽然很锐(最锐的Loxia),但光圈较小,预测用起来会有更多的局限
Sony 85 1.8 - 锐度不错,同级内略低于Batis 85/1.8,全像场MTF非常平直,价廉物美。是否有传闻的色散,各位自行验证【性价比推荐】
Samyang 85 1.4 AF - 同级内锐度略低于Sigma 85 1.4A,重量比Sigma 85,Sony 85轻得多【条件推荐】
Sony 85 1.4GM - 风格与85 1.8相近,但12mm外MTF弧矢分离较严重,不知这样的设计意图,是否大法光环【条件推荐】
唯卓仕85/1.8 - 拿Sony 85/1.4 GM来比,似乎锐度相差不远,非常很超值【性价比推荐】
Samyang 85 1.4 MF - 锐度和价格都不如唯卓仕的85/1.8,没有竞争力
Tamron 70-180 F2.8 - F2.8时完全可以客串很锐的85
Sony 70-200 F2.8 GM - F2.8时可以客串85
空切段 (135mm 段)
我们来看看空切段有什么好选择
查表:
138M+档:Sony 135 1.8 GM,Samyang 135 2
138M档:Sigma 135 1.8 ART
70M档:Batis 135 2.8 APO Sonnar
想不到空切段的市场是这样的!
虽说只有4名选手通过预选,拉任何一个MTF出来,结论还是 ∞/4 = ∞
人都道“凡微距无弱旅”,我只说“唯空切真无敌”
Sigma 135 F1.8 DG HSM ART:
- 10组13片,前后8/5分。2超低色散,2萤石镜,堆料度还可以
- 从MTF看,确定秒杀前面点评过的其他组所有镜头(想到一梗:你得5分是因为你实力就5分,龙队得5分是因为最高分就5分)
- 除了暗角(很容易修正),简直是一枚完美的镜头。
毫不留情的极锐焦内,锐到放不上一个原子。
水乳交融般柔美焦外,美到芳晕中幻出奶香。
各位不要质疑为何85GM的分级如此低,135A一出,分分钟教你做人。
- 如果一定要挑缺点:比较重(1130g,可以用来锻炼身体),没有光学防抖(哑铃必须靠铁手)
Sony FE 135 F1.8 GM:
- 同样10组13片,前后8/5分,1超低,1低色散,1非球,堆料度上略输Sigma
- 溢美之辞在135A上都用完了。一看Sony FE135的MTF,只能傻眼。
1. 这是Sony推出后唯一一枚不降价反涨价的“理财”镜
2. 画质及各方面表现还比Sigma 135A更好一点
135GM和135A是一对既生瑜何生亮的对手。
把他们放在一起,犹如赫克托耳大战阿克琉斯一般残酷(只是对赫克托耳残酷而已)
Zeiss Batis 28/135 APO Sonnar
- 11组14片,带光学稳定,8枚特殊镜片。即使去除光学稳定镜组,堆料指数仍然是本组第一
- MTF和135A不相上下,甚至看上去暗角比135A好。但小光圈影响不容忽视
实际135A收到F4时,暗角已胜过Zeiss Batis的F5.6。相信如果在2.8下测MTF,恐怕Batis不是对手(光圈大一级也能压死人)
- 安慰地说:光学稳定镜组足以抵消28镜相比18小的1档半光圈。而且135的超浅景深,F2.8也可以玩空切。最轻便的135定。
Samyang 135 F2.0 ED UMC
- 7组11片,1片低色散。对这样不负责任的堆料态度表示差评
- 从MTF(F2)看,甚至略胜F1.8的135A,以细微劣势输给135GM。(我看到这张MTF的第一感是:xxxxxx)
- 从网友各种测评看,画质秒杀隔壁佳能135L没有问题,令人大感意外,难道性价比第一就是它?
- 定睛一看,原来是手动镜。135这个焦段,非但要铁手,还要快指,试问天下几人能够
- 就算你打定主意配个脚架,弄不好酱油贵过鸡。镜头完全没有电子触点,各位自行设置机身防抖。
这四位选手的价格非常喜感
1个 Sigma 135A 大约可以买 2.5个 Samyang 135(省钱省疯了)
Sony 135 GM 和 Zeiss Batis 135 价格差不多,买下 Sigma 135A + Samyang 135 还有找。
结论:
- Sony 135 GM - 推荐给“追求极限画质的顶级玩家”,相比两个索十万,135GM实际非常超值
其他的都不推荐
- Sigma 135A(其实还不错啦。喂,你就真的那么缺这5千块钱吗!)
- Zeiss Batis (28光圈带防抖也堪一用。你以为不缺这5千块钱,就可以堵住别人的嘴不提Tamron Batis了?)
- Samyang(MF虽便宜,请算上雇人扛脚架+帮对焦的工钱)
本帖最后由 东成西就 于 2020-2-18 23:17 编辑
以下内容由 东成西就 于 2020-2-19 00:16 补充
空切段还有1名实力选手路过:Sony 70-200 F2.8 GM
(所有其他F2.8以下的长变都不考虑,另外留给长变篇分析)
除了MTF稍分离(毕竟变焦难敌定焦)之外,720GM在135焦段的锐度保守估计不在Batis 135之下。
如果已经有720GM,再考虑同光圈的Batis 135就太重复了。
微距
老规矩,先查表,能够称上微距的有:
Sigma 70mm F2.8 DG MACRO ART (1:1)
Sony FE 90mm F2.8 MACRO G OSS (1:1)
Sony FE 50mm F2.8 MACRO (1:1)
Samyang 100 F2.8 ED UMC MACRO (1:1 MF-null)
> 此处预留一席给还没公布MTF的 Voigtl?nder 110mm F2.5 APO-LANTHAR ASPH MACRO (1:1 MF)
Tamron 20 F2.8 Di III OSD MACRO (1:2)
Tamron 24 F2.8 Di III OSD MACRO (1:2)
Tamron 35 F2.8 Di III OSD MACRO (1:2)
> 此处预留一席给还没公布MTF的 Voigtl?nder 65mm F2 APO-LANTHAR ASPH MACRO (1:2 MF)
Laowa FF 25mm F2.8 ULTRA MACRO (2.5-5:1 MF-null)
Laowa F2.8 CA-DREAMER MACRO (2:1 MF-null)
上面镜头不多,看起来有些单薄,再筛出具有近摄能力的镜头供各位参考。
Sigma 24-70mm F2.8 DG DN ART (广角端最大倍率 1:1.9)
Sony FE 100-400mm F4.5-F5.6 GM OSS (广角端最大倍率 1:2.9)
Tamron 28-75mm F2.8 Di III RXD (广角端最大倍率 1:2.9)
Sony FE 24-105mm F4 G OSS (广角端最大倍率 1:3.2)
Sony FE 70-300 F4.5-5.6 G OSS (广角端最大倍率 1:3.2)
Zeiss Batis 2/40 CF Distagon (1:3.3)
Sony FE 135 F1.8 GM (1:4)
Sigma 45mm F2.8 DG DN Contemporary (1:4)
Sony FE 100 F2.8 STF GM OSS (1:4)
Laowa FFII 15mm F2 D-Dreamer (1:4)
Laowa FFII 10-18mm F4.5-5.6 C-Dreamer ULTRA WIDE (最大倍率 1:4)
Sony FE 70-200mm F2.8 GM OSS (广角端最大倍率 1:4)
正赛:
Sigma 70mm F2.8 DG MACRO ART (1:1) 看上去很不错,MTF很锐,重合度极高,可惜边缘锐度没能坚持住
Sony FE 90mm F2.8 MACRO G OSS (1:1) 增加光学防抖镜组后的MTF水平还能Sigma70不相上下,仅重合度稍有波动,边缘锐度几乎不下降(帮助FE90在最边缘时反超了Sigma70微)
Sony FE 50mm F2.8 MACRO (1:1) MTF曲线可以作为很不错的标头,到微距组就只能打酱油。
Samyang 100 F2.8 ED UMC MACRO (1:1 MF-null) 大部分MTF和Sigma70,Sony90不相上下,但边缘锐度滑落类似FE70,而且MTF分离度比SonyFE90差
Voigtl?nder 110mm (1:1):没带入场券,我只能呵呵,不说话
Tamron 20 F2.8 Di III OSD MACRO (1:2) 腾龙三饼都是很不错的镜头,可惜论体积都像泡发过一般。用微距的要求看,20算相对差的
Tamron 24 F2.8 Di III OSD MACRO (1:2) 受限于广角设计 20,24的锐度和像场远无法和长焦微距相比,建议当作近摄功能就好Tamron 35 F2.8 Di III OSD MACRO (1:2) 三饼中的相对长焦,不出意外画质也是三饼中最好的
Voigtl?nder 65mm (1:2) :没带入场券,我也来呵呵,不说话
Laowa FF 25mm F2.8 ULTRA MACRO (2.5-5:1 MF-null):唯一一枚5倍放大的微距头,算显微镜了。相比其他微距,中心锐度低得多(不建议大家跨越不同焦距不同倍率来对比的锐度)有特殊需求的可以入。
Laowa F2.8 CA-DREAMER MACRO (2:1 MF-null):又是唯一一枚在放大倍率和画质之间找到很好平衡的镜头(比我锐的没我大,比我大的没我锐)
友谊赛:
具备近摄能力的镜头,和真正的微距自然无法相提并论,建议大家权当添头,有时可以救急。
大部分的变焦镜虽然在广角段能够达到最大的倍率,但广角的近摄容易造成变形严重,太过逼近对象等。
所以以下镜头的近摄功能,实际作用有限。
Sigma 24-70mm F2.8 DG DN ART (广角端最大倍率 1:1.9)
Tamron 28-75mm F2.8 Di III RXD (广角端最大倍率 1:2.9)
Sony FE 24-105mm F4 G OSS (广角端最大倍率 1:3.2)
Laowa FFII 15mm F2 D-Dreamer (1:4)
Laowa FFII 10-18mm F4.5-5.6 C-Dreamer ULTRA WIDE (最大倍率 1:4)
近摄功能至少到40以上的小广或中焦才显得相对有用起来。
略显意外的是,即使不算Zeiss Batis 40CF,Sony镜头也占据了这里7席中的5席。
可以确认,Sony在设计GM/G头时,近摄能力也是刻意强调的性能之一,这一点其他厂商都没做考虑。
除了苛刻追求极端锐度的135GM外,其他镜头还配备的光学稳定镜组,使得近摄能力尽量实用好用。
中长焦镜头之间,如果其他表现不相上下,Sony独有的近摄能力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加分点
Zeiss Batis 2/40 CF Distagon (1:3.3) - 小广角/标头段的最佳近摄镜
Sigma 45mm F2.8 DG DN Contemporary (1:4) - 光圈和画质都不及Batis 2/40CF
Sony FE 100-400mm F4.5-F5.6 GM OSS (广角端最大倍率 1:2.9) 近摄能力给GM镜锦上添花
Sony FE 70-300 F4.5-5.6 G OSS (广角端最大倍率 1:3.2) 近摄能力给G镜锦上添花
Sony FE 135 F1.8 GM (1:4) 不带OSS意味着不做任何画质妥协,但又强调近摄,135GM是一枚完美的冠军特写镜头
Sony FE 100 F2.8 STF GM OSS (1:4) 近摄能力给GM镜锦上添花(锐度是百微档的)
Sony FE 70-200mm F2.8 GM OSS (广角端最大倍率 1:4) 近摄能力给GM镜锦上添花
结论:对比之前,完全没料到这一组的结果如此混乱,还没有出现绝对统治力的选手(没入场券?)
需要5x显微功能的,只能凑合入Laowa FF 25mm F2.8 ULTRA MACRO (2.5-5:1 MF-null)
需要2x微距功能的,目前可以入Laowa F2.8 CA-DREAMER MACRO (2:1 MF-null),画质和放大倍率的最佳平衡
需要1x微距功能的,FE90,S70A,SY百微MF画质差距不大。FE90有OSS,焦段比S70A相对舒适,整体微弱领先。
S70A的价格,性能,功能都很合适。
SY百微是无接点的MF,貌似缺点,但可以无顾忌地玩近摄接圈,其实也不错。
福伦达110目前虽无MTF,但从镜头设计和猛料看,很可能后来居上,稳坐1:1微距老大位置(各位耐心关注)
需要0.5微距功能的:需要入微距的至少会考虑1:1,怎会取舍到半微?
各位无需从微距出发考虑这些镜头,就当普通镜头选择即可。除了腾龙三饼之外,只剩没券的福伦达65APO。
65APO可能是极好的镜头,但比微距不如1:1,比操控不如AF标头,比手动镜前组会伸出,恕我还不太会用。
具有近摄功能的镜头见上,不赘述
Zeiss Batis 2/40 CF 值得一提 - 小广角/标头段的最佳近摄镜
微距接环:通过人工改变镜头焦距而实现放大成像,不仅可以用来提升微距的放大倍率,也可以把近摄镜向微距方向拉近
不带触点的机械接环大约十几元,适合MF的laowa和Samyang镜,接上没有任何功能损失
没有手动对焦环或只有电子对焦环的镜头,就必须用带传递触点(不需要芯片)的接环,大约百元出头
两者都没什么技术含量,不多置评,可以一玩。
增距镜: 理论上可以使用Sony增距镜增加焦距,获得更大的放大倍数。实际上可能有两个问题:
- 使用Sony增距镜后最近对焦距离变大,从而对增加放大倍数没有任何贡献
- Sony增距镜肯定不支持第三方镜头,我从官网上也没有看到20TC能够支持90M2.8G的信息(希望有条件的兄弟试试)
镜头反接:这个太邪门了,AF镜完全没法用不说,就算接上也只能勉强看个亮光,镜头进灰或碰伤后组镀膜就更得不偿失。
非但不推荐,完全禁止。Samyang 百微和Sigma 70A才3k多。
广角变焦:
今天写35以下的广变(候选人很少):
直接查修正后的表2,能够称上广变的有:
一档:空白
二档:仍然空白(广变挤不进前二档很正常)
三档:收光圈的最优画质足够喂饱A7r4的那档
Sigma 14-24 F2.8 DG DN ART (广角端三档,长焦端四档)
Tamron 17-28 F2.8 Di III (广角端三档,长焦端四档)
四档:收光圈的最优画质可以喂饱A7r3的那档
Sony 16-35 F2.8 GM
Sony 12-24 F4 G (长焦端四档,广角端五档)
五档:Sony Zeiss 16-35 F4 ZA (广角端五档,长焦端六档)
这一组的四枚镜头规格不重复,焦段光圈各有千秋。
只从两端分档看,Sigma和Tamron略领先,Sony 16-35 GM居中,小光圈的12-24G最后
从最领先的3档到落后的5档,粗看绝对差距不算大。
细看除了Sony 16-35 F2.8 GM 稳居四档外,其他三枚镜头的长焦端也都是4档水平。
但广角端高下立现,Sigma的14段和Tamron的17段可以进入三档,而SonyG的12段掉落到五档。
索蔡的16-35 ZA基本可以先淘汰。广角画质不拔尖,35端画质相对太差,很难凑合)
结合MTF后,最后的评价如下:
Sigma 14-24 F2.8 DG DN ART 超广变的冠军:
- 绝对锐度领先,全像场的MTF都很高,中央到边缘都比较锐,MTF只有轻微分离,甚至有实力拼2.8的广定。
虽然800g左右最重,但镜片数和堆料都是冠军。
Tamron 17-28 F2.8 Di III:广变的亚军
- 即使焦段偏中焦,锐度依然弱于Sigma 14-24。愿意为28段或追求轻量的可以考虑。
420g,几乎比Sigma轻一半,堆料指数最后一名。
Sony 16-35 F2.8 GM 超广变虽然方便,但喜欢兼顾35 2.8的只有Sony GM
- 四枚镜头中焦段最舒适,广角端画质也不错,35段画质相比略差(实际只是略逊于35 2.8 Sonnar)其他镜头的24,28段不可比
Sony 12-24 F4 G 光圈最小,唯一有12广角的型号
- 大多数情况不建议,毕竟Sigma14-24画质好得多。除非实在种草12段,而12定的选项极少(Samyang 12 2.8MF,福伦达12 5.6MF,老蛙12 2.8)
标准变焦:
今天来看看标变,貌似选择比广变多一些了
查修正后的表2,标变有:
一档:空白
二档:仍然空白(标变挤不进前二档很正常)
三档:依然是空白(想不到要做好一枚跨越广角和小长段的标变是如此之难)
四档:Sony 24-70 F2.8 GM,Sony 24-105 F4 G(长焦端),Tamron 28-75 F2.8(广角端)
五档:Sigma 24-70 F2.8 DN ART,Tamron 28-75 F2.8 (长焦端),Sony 24-105 F4 G(广角端)
六档:Sony 28-135 F4 PZ(长焦端)Sony 24-70 F4 ZA
七档:Sony 24-240 天涯镜(广角端)
八档:Sony 28-70 标变套头,Sony 28-135 F4 PZ(广角端)
档外:Sony 24-240 天涯镜(长焦端)
表格的结果和大部分用户感受差不多。
Sony 24-70 F2.8 GM:相对最好的标变(绝对画质甚至可以赶上一些2015前出的定焦,很不容易),堆料亚军,本组最重!中央锐度极高,人品好+不差钱必入。
Sony 24-105 F4 G 长焦强于广角(但MTF分离剧烈),能在这个焦段范围做到这个质量,很不容易
Tamron 28-75 F2.8 广角强于长焦,某些焦段可以赶上2470GM,边缘略差,这也是轻量化设计不可避免的情况
喜欢轻便的可以选择Tamron,喜欢焦段灵活的可以选择24105G
Sigma 24-70 DN ART是今年出的新镜,比自家2470DGART提升不少。从MTF数字看虽略输Sony和Tamron,但Sigma的MTF分离度极低,几乎达到定焦的水平(镜组设计和Sony GM非常相似,堆料更胜一筹)
原谅我只能和稀泥了,前四名水平伯仲,都在四档五档之间。
六档起的28-135是面对特定的用户群的延伸标变视频头(长焦端)。
2470ZA的确让人失望,完败给24-105了。不值得考虑。
七档的天涯镜,广角段勉强可以一用,长焦端只能望梅止渴。
长距变焦:
长变部分 - 202105
从第二张图入手,选择只有:
第一档,第二档:原本留给定焦大炮。按说长变没有这个实力,但这里竟然出现了 Tamron 70-180 F2.8(W) !!
第三档:Sony 70-200 F2.8 GM(T),Sony 100-400 F4.5-5.6 GM,Tamron 70-180 F2.8(T)
第四档:Sony 70-200 F2.8 GM(W),70-200 F4 G,70-300 F4.5-5.6 G(T), Tamron 70-300 F4.5-6.3(W), 28-200 F2.8-5.6 !! (天涯头)
第五档:Sony 70-300 F4.5-5.6 G(W), Sigma 100-400 F5.6-6.3 C DN, Tamron 70-300 F4.5-6.3(T)
。。。
第七档:Sony 24-240 F3.5-6.3(W) 天涯头
。。。
第九档:Sony 24-240 F3.5-6.3(T)
直接点评:
2020年这档只有Sony原厂镜,所以推荐了720GM或140GM
2021年在Tamron的大力加入后,更轻巧且更锐的Tamron70-180顶掉了720GM
轻巧而焦段更全的Tamron28-200,也可以达到720G,730G,Tamron 70-300的七八成。
偏人像的推荐恒定光圈Tamron的718(更锐,更轻巧),偏风光望远的推荐140GM
730G或Tamron730,论焦段比200超出不多(不如140),论价格也不便宜,感觉很难定位
如果要求不高,也可以用Tamron28-200的天涯镜覆盖长变需求(不能计较光圈了),性价比非常高
望远镜头
2021年新增了 Sigma 100-400 C 和 Tamron 150-500 III,所以重写望远段
看第二张图:
第一档:428GM,640GM
第三档:140GM,428GM+TC14,640GM+TC14,Tamrom 155III
第四档:260G(T)
第五档:428GM+TC20,640GM+TC20,140GM+TC14, 260G(W),Sigma 140C
第六档:260G(T)+TC14
第七档:140GM+TC20
第八档:260G(T)+TC20
2020年还是原厂的天下,2021年终于有新面孔了(Sigma 100-400C DN 和 Tamron 150-500 Di III)
对于已无法忽略空气扰动的望远段来说,第一档和第二档的锐度略显挥霍。
无法想象在这个焦段上考虑摇摇乐,我预见脚架会成为这套系统的瓶颈,而且使用远不如增倍方便
排除摇摇乐的需求后,其实第三档镜头就可以喂饱A7r4,第五档镜头就可以喂饱打鸟的A9
于是得到第一个让人吃惊结论
抛开索十万,忘记摇摇乐之后
400段的画质推荐是140GM(1395g)和Tamron 155(1725g),胜过260G的400段
500段的推荐是Tamron 155(1725g),胜过260G的500段
600段的推荐是260G(2115g)(完全可以喂饱A9,望远段对付A7r3也没问题),微微胜过140GM+1.4x增倍
两者重叠的部分:260G(4)可以兼顾140GM(3),大约落后一档。140GM加上增倍(5)也能赶上260G(4),同样落后一档
从性价比和使用方便性出发,综合400-600段去年推荐260G,今年真不好说了
第一级仍然是428GM或640GM - 不差钱可以上,但对大多数用户不推荐,性价比远不如260G(260G在A9上可以正常追焦)
我没有疯,Sony也没有疯。不惜成本地全力苛求镜头的锐度和光圈,答案只有一个,为了承受增倍后的损失
这才是索十万的价值(建议商家可以把增倍镜和索十万套餐销售),难道大箱子里没有预留的增倍镜位?
把眼光放远,看到600段以外(增倍镜的价格可以忽略不计)
第三档:428GM+TC14 = 560F4 (何不直接上640GM?)
640GM+TC14 = 840F5.6 (F5.6光圈的最远焦距 - 推荐)
第四档:260G F6.3 (还算不错)
第五档:428GM+TC20 = 800F5.6 (画质不如640GM+TC14,也不如260G直出)
640GM+TC20 = 1200F8 (F8光圈的最远焦距 - 最终BOSS)
140GM+TC14 = 560F8
------------------- 这里是能够喂饱并被A9很好地驱动的分割线 ------------------
以下玩玩可以,认真就算了
第六档:260G(T)+TC14 = 840F9
第七档:140GM+TC20 = 800F11
第八档:260G(T)+TC20 = 1200F13(这种画质已经没什么使用意义了)
最后的结论不好说,具体搭配视对焦距和光圈需求而定:
640GM+TC20 = 1200F8 野生动物的拍摄的最终方案,天文也可一战【推荐】
640GM+TC14 = 840F5.6 和上面其实是一回事,就差一个TC20而已【推荐】
640GM 和上面是一回事【推荐】
428GM 不推荐用于野生望远,但428GM用来抓拍中远距离运动场合时还有其独到的用处【条件推荐】
260G 600段性价比推荐,内变焦有很多好处(相对耐用,上悬臂云台不需要反复调平),重到难以手持【条件推荐】
T155DiIII 500段的推荐,可看作是140GM的威力加强版(同时加强近摄,焦距和画质),缺点是略重且外变焦【推荐】
如果搭配高密度像素的残幅底,猜想155Di的锐度优势有可能补偿焦距不足的缺点,甚至拍到比260G更多的信息
140GM 400段的推荐,是否选择155DiIII还是140GM完全取决于各位的臂力。麒麟臂可以直接上155DiIII。【条件推荐】
S140C 400段的性价比推荐,个人以为S140C 差不多就是旅行手持的极限了。推荐给非常在乎重量的行者【条件推荐】
直接对比640GM和428GM:
428GM:23片,1ED,3萤石,2895g
640GM:24片,2ED,3萤石,1非球,3040g(比428晚上市)
增加145g,换来200mm的顶级焦距,值不值1万元,各位自己判断
如果考虑转接,实际上还可以考虑:
Sigma 500F4,我不清楚转接后的追焦性能,包括和再增距的兼容性,留待各位帮我补充(即便支持也落后640G+TC20)
Sigma 800 APO F5.6,貌似不在MC11的直驱列表中了
手动镜头
今天说说MF镜。相对AF镜而言,MF镜更重在操控手感,行程是否合理,景深尺比例关系是否良好等等,而非锐度。
这里推荐的镜头,除少数确有和AF镜一拼的实力外,大多数略逊AF镜水平。毕竟人眼合焦不准,做太高锐度也是枉然。
目前还在系列推E口MF镜的(转接不算)大厂只有:Zeiss Loxia,Voigtlander(Cosina),Samyang(实际是MF转口)。
其中只有Loxia和Voigtlander的MF镜自带E口触点,可以传递光圈信息(Tokina 20 Firin也可)
偶有其他厂牌推出一些零星作品,加上一些中低端的国产镜头,这里不能全部覆盖。
有的自动镜有MF切换钮,虽然也能MF操作,但并不是传统意义能够目测估焦,提前对焦的MF。
仍然从表2看起:
二档:福伦达 50 F2 APO,Samyang 135 F2
三档:福伦达 65 F2 APO 微,Samyang 14 F2.8,Samyang 100 F2.8微,老蛙 105 F2 STF
四档:福伦达 110 F2.5 微,Samyang 12 F2.8,老蛙 100 F2.8 百微2x,图丽 20 F2 Firin
五档:Loxia 21 F2.8,Loxia 25 F2.4,Loxia 85 F2.4,Samyang 20 F1.8,24 F1.4,24 F3.5移轴,35 F1.4,老蛙 12 F2.8,15 F2
六档:Loxia 50 F2,Samyang 85 1.4
七档及以下,还有 Loxia 35 F2,Samyang 50 1.4,老蛙 25 F2.8 超微 5x
另外还有Voigtlander(Cosina)的MF镜,虽然没有MTF可供参考
但从Cosina的做工和镜片设计看,应该落在4档-6档之间(即介于最末的APO和完全复古的Loxia35之间)
大胆猜测一下:
四档:Nokton 21 F1.4 Asph,
五档:10 F5.6 Asph,15 F4.5 Asph,Nokton 40 F1.2 Asph,Nokton 50 F1.2 Asph
六档:Nokton Classic 35 F1.4,21 F3.5 Asph
不同焦段的MF镜评级只做相对定位参考,不能直接比较
鱼眼:Voigtlander HELIAR-HYPER-WIDE 10mm F5.6 Asph (同焦段无对手)
超广:Samyang 14 F2.8 是可以和顶级AF镜对比的镜头,同等(500g+)重量下画质略胜过同门12 F2.8,完全可以作为星空MF用
Voigtlander SUPER WIDE-HELIAR 15mm F4.5 Asph III 的光圈和画质虽不能和上面相比,但300g的苗条身材作为扫街超广非常胜任
广角:画质相近的情形下,胜家是最轻便的图丽20Firin (220g),毕竟Loxia近400g,福伦达 Nokton 21要560g
图丽20 F2 Firin和Loxia 21 F2.8 画质几乎不相上下。论光圈和轻量图丽领先,论做工Loxia反胜。
Voigtlander Nokton 21 F1.4 Asph 虽无MTF,但多镜堆料的重型设计应能保证画质胜过上面两镜
Loxia 25 F2.4 Distagon 也可以推荐(刚好25焦段综合轻便和画质无对手)
小广:勉强推荐Voigtlander的 Nokton 40 F1.2 Asph
35段的Nokton Classic 35 F1.4和Loxia 35 均是在复古基础上的小修小补,画质捉鸡
怀念35段的,可以等Voigtlander Nokton 35 1.2 Asph III(在旁轴版基础上出E口不是难事)
标头:Voigtlander 50 F2 APO毫无悬念碾压,即使在AF组也是毫不露怯的硬手
小长焦以上的MF镜用途有限,由于安全快门的原因必须配用脚架。
对拍摄固定对象的微距镜影响不大,各位可以另外参考微距篇,这里不重复了
但对希望摆拍模特的人像镜就限制太多。Loxia 85 F2.4 尚能一用,像 Samyang 135 F2 一般画质再好也不便推荐
(各位可以脑补模特略活动一下肩膀,照片就已经失焦的尴尬情形)
其实资料看论坛原文,楼主也一直在更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