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士德勋爵号”间谍船在宁波(二)

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20-01/19/content_1206134.htm?div=-1

1.jpg


宁波的商铺。出自德国建筑师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在柏林出版的《中国的建筑与景观》(Baukunst und Landschaft in China,1923)中的插图。


    田 力


    1832年5月26日,“阿美士德勋爵号”不顾中国水师的拦截,由镇海出海口闯入甬江,经过一段时间航行,终于抵达宁波城下。林赛在报告中这样回忆他们一行人入城去找宁波官府交涉的经历:


    我们找到一处最近的登陆点,在大量人群的围观下登了岸,径直向宁波城走去,同时还对周围人说,我们想要去知府衙门,一些人立即就指明了道路。我们穿过宽阔的街道,两旁都是漂亮的商店(相比较来说,宁波的街道比我所参观过的任何其他中国城市的都要宽上几英尺,商铺也更加漂亮些。——原注如此),我还停下脚步向其中几家店内看了看。郭实猎先生和我都向人群讲话,告诉他们“我们是他们的老朋友——英国人,曾经来这里进行过贸易,也给这座城市带来过巨大的财富。现在我们又来了,希望能够重建这种对双方都有好处的古老关系”。我还在那些最受尊敬的人当中散发小册子。在走了近一英里的路程之后,我们来到了知县衙门,官府里的人所表现出的惊讶程度超出了我们在福州府所见识过的情况。像之前一样,我们被问了许多问题,我也在他们中间散发了好几本小册子,就是为了传播一些他们似乎很想知道的、关于我们的信息。没过一会儿,知县来了并与我们交谈。当我提到希望能够亲自去拜见知府、递交禀文时,他彬彬有礼地请我们跟他走,他会带我们去见知府。


    林赛等人在与鄞县知县程璋(字麟章,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不详)见面后,又在其引领下会见了宁波知府冀兰泰(字畹亭,山西平遥人,生卒年不详),并递交了“胡夏米上宁波府禀”。林赛描述了与知府见面的场景:


    我们随同知县来到离县衙不远的一处空旷场地,在它的尽头有个放满了长凳的大殿,足以容纳下2000人。这是孔庙大殿,候选人为了获得文学荣誉每年都在这里参加考试。几分钟后,知府在众人的簇拥下到了,走到大殿上端一个凸起的平台,又来到台前,我走过去,将禀文和一份小册子递到他手里。知府是位上了年纪的人,有着一副吸引人的外表。他面带微笑,接过了我的禀文。在读完之后,他转向我说:“此事我们需要考虑一下,我会和提督商量。在此期间,你们可以在此地过夜。我手下的人会提供你们所需要的一切。你不觉得这样很妥当吗?”最后一句话,他用一种诙谐幽默的语气说了好几遍。于是我回应道,我对受到的盛情款待深表感激,而且非常钦佩大人思想如此地开明。这位老先生显得兴高采烈,问了我们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特意指示他的一个随从,去看看还能为我们的安歇和住宿做些什么。他向我们道别时,还不断地重复“关于你的事情,我们会商量的”。在围观的观众当中,还有不少警察,虽然手执鞭子,但他们完全没有能力将不断涌入大殿的人群挡在外面。人们很快挤满了殿内,肯定得有好几千人。


    冀兰泰安排林赛等人在宁波城东的天妃宫(福建会馆)过夜。林赛对中方的热情接待感到很满意,他写道:“知府的一个贴身仆人被派来,他以最恭敬的态度来照顾我们的起居,不断地问我们是否还需要什么东西,他会立即买来。唯一让我们感到有些不快的是那些络绎不绝的好奇访客,他们中很多人是下级官吏,还有一些是受人尊重的商人与店主,他们的问题和好奇心似乎永无止境。每个人都请求我们赠予那本关于英国的小册子。于是,英国的名声就如同野火般迅速地蔓延开了。等到我们入室就寝时,已经是午夜时分。”


    5月27日清晨,冀兰泰就派出几名信使来了解情况。而根据林赛的说法,他们的问题主要都是围绕“那本关于英国的小册子里的各部分内容”,比如“在广州遭到不公正待遇的说明,我们提到的英国在印度的属地差不多是与中华帝国接壤的情况”等等,信使将林赛等人的答复全部记录下来。看来冀大人着实认真地翻阅了林赛给他的那本小册子。


    “阿美士德勋爵号”一行人的到来,也让宁波百姓感到十分新鲜。他们一大早就过来看热闹,将天妃宫围了个水泄不通。林赛等人并不惧怕,反而很高兴,他们此行就是想多接触中国人,让他们了解英国。于是从天妃宫走了出来,“为了满足中国人的好奇心”。上午的时候,鄞县知县带着一些军官前来拜访,林赛感受到对方表现出的“最明显的殷勤与关心”,还在这次会面中认识了被称为“马大老爷”的军官,此人之后多次负责与英国人交涉。林赛写道:


    我们之间举行了一场关于谁应该去坐荣誉席位的客套比赛,知县等人坚持让我们去坐,他们急于向我们这些来访者表示尊敬。知县看上去是一个年老体弱的人,说话含糊不清,好在马大老爷流利的讲话和优雅的举止充分弥补了他的不足。相较于一般的军官,马大老爷是一个例外,他品格高尚、值得钦佩。他的官衔是游击,或者说是提督手下的上校。我们此后见了很多次面。他是一位50岁上下的英俊男士,具有十分明显的欧洲人相貌特征。他解释说其家族来自西藏,与我们在印度的领土相毗邻。马是一位穆斯林,他所掌握的一般学科的知识比普通中国文人所了解的要多得多。在说了一些赞美之词后,知县转达了知府的口信:因为提督外出,无法立即做出决定,故而不能答复我们的要求。已经派出信使去请提督回宁。知府计划在一些官员的陪同下,今天下午就出发去镇海,他们在那里会登上我们的船,大家共同商量一个将我们的请求呈送给皇帝的最佳方式……


    “阿美士德勋爵号”当时停泊在镇海,林赛等人在返回船上之前,又要求在宁波城内购买一些东西,其实是想借机进行调查:


    我们走访了城内的几处售卖欧洲羊毛制品的商铺,它们的价格和在福州卖得一样。我非常希望去参观批发丝织品的货栈,却只看到了零售店。我和郭实猎先生都很努力地想去了解有关外国住宅是否还有任何遗存的消息(据说英国人曾在宁波建立过商馆——译者注),但是我们的寻找毫无结果,而且我们也没有时间或者空闲来继续搜寻了。但是这里每一个人对一个世纪之前外国人在宁波进行过贸易的事情都显得非常清楚,他们的城市从这种情况中获得了最大的好处。穿过城市,我们登上城墙,从位于一个城门顶的塔上可以很好地观赏这座人口密集的城市,发现在城墙内没有空闲的土地。从不同来源收集到的数据,我觉得城里人口约在250000至300000之间。城市和郊区的占地面积约超过广州的一半以上。城市旁的大江里满是船舶,多数是属于这个省的,也有不少是来自福建。大部分的福建船只似乎还留在镇海。


    林赛和郭实猎又在城里散发了约50份关于英国的小册子,他觉得这项工作对于增进中国人了解英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这种小册子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的一个强有力证明:当我们刚到这里的时候,所有人都称呼我们为红毛,长着红色鬃毛的人;几位德高望重的人,没有丝毫不礼貌的意思,也会询问红毛国是否是我们的国家。我们对所有人的答复都是一样的,没有这样的国家。称呼红毛是一种对外国人不雅的,甚至有些粗鲁的表达方式,因为只有猪、狗、猫身上才长毛,而人长的是头发。就关于我们国家的知识而言,我相信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是新的。当离开宁波之前,我们很满意地听到人们在相互议论,“这些是英吉利人”。


    现在已经考证出来,林赛等人在宁波发放的中文小册子,名叫《大英国人事略说》,是一篇关于十九世纪初中外交涉的重要历史文献。该书的原作者是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广州商馆的大班、特选委员会成员马治平(Charles Majoribanks,1794-1833),“阿美士德勋爵号”的此次来华探查也是由他极力促成。此书初以英文撰写,名为A Brief Account of the English Character,由该公司翻译马礼逊(Robert Morrison,也是基督新教首位来华传教士)受命译成中文。清朝地方官员曾将该书抄呈给朝廷,并将其称为《大英国人事略说、英吉利国人品国事略说》,简称《事略说》。该书主要是介绍了英国人的性格与对华的友善政策,扭转长期以来被中国曲解的英国形象,并且痛陈中英通商过程中英人所受的种种不公。中文译本分为十四段,先述英人航海之能、通商之利、属地之广,以展现其国家地位;再言英人来华志在通商,没有侵华意图;继列英人在广州所受官府民商之欺凌,以示其另觅口岸之正当性;最后宣传英国为中国最应亲善之对象,应友好和睦。该书为了博得中国人的好感,对中国多有赞美,但同时客观介绍了英国的情况,有的地方甚至是美化,其目的无非是想让中国人明白“清国人民为高明勤工兴旺者,但普天下非独清人为如此”,西方国家也是具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希望能够获得平等的对待。不过,看过此书的中方高级官员对其内容并不感兴趣,浙江巡抚富呢扬阿将其斥之为“款式间有悖谬,语句亦多不通”,山东巡抚讷尔经额认为此书“率多谬妄难解”。虽然这本小册子也被呈送到道光帝那里,但他似乎没有看过。一方是主动了解中国、积极搜集情报;另一方则眛于世界大势、闭门塞听、妄自尊大。十多年后鸦片战争的胜负似乎在此时就已显出端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