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村,是宁波市江北区前江街道下辖村,东起、南临西江村,西至官山河、姚江,北接方界村,因村内有座横山得名。辖红凉亭、头、前王、后王、徐家庄、陈、双红桥、缪龙江2011年已拆迁)、横山头(2011年已拆迁)10个自然村。民国前属溪县西屿1954年划归余姚;1959年属慈城人民公社;1960年1月划归宁波市;2020年6月洪塘街道分设为洪塘街道和前江街道横山村属前江街道。

了推进姚江新城的开发,今年4月前江街道同时启动了西洪村、邵家渡村、朱界村、横山村等4个村的拆迁工作,横山村花了20天的时间完成签约,现横山村的村民基本上都已搬迁,各个自然村房子都已开始拆除。

位于红凉亭自然村的横山村村委会

堰头自然村,位于官山河东侧,民主姓陈,据传,陈姓先祖系明朝年间从奉化迁来。在村400米处的姚江岸边有一堤坝,光绪《慈溪县志·乡里》七都二图称小新坝堰头,俗称小西坝堰头,村在堰旁,故简称堰头,沿用至今。

堰头自然村中的陈氏宗祠,据村民介绍:陈氏宗祠杭州万源绸缎局老板陈丽生和哥哥陈金伯一起于民国二十一年重建的。万源绸缎局是杭州最大的门市绸庄之一,与恒丰绸庄、咸章绸庄、大经绸庄并称为“杭州四大绸庄”。位于杭州中山中路与西湖大道的交叉口,有万源绸缎局旧址(创建于1883年的欧式老建筑),是杭州最为精美的近代建筑之一。

陈丽生(1862-1947),宁波慈溪(老慈溪)人,从小跟着父亲学习裁缝手艺,而后在杭州摆起卖零绸的地摊,一直做到了杭州最大的绸庄之一的杭州万源绸缎局老板。

陈氏宗祠门楼阳面、阴面都刻有“门额”,这个 比较少见。


阳面门额由镇海人陈修榆题写,可惜绝大部分已被水泥盖住了,只有两枚印章还能看清。陈修榆(1858—1942),浙江镇海人,光绪解元,曾主持民国《镇海县志》编纂。一生致力品格修养,以书法名播海内,杭州玉皇山“紫来洞”三字石刻也是其手笔。

阴面门额由滇南陈度书(这是第二次去拍的,下面的砖墙已被拆除)。

滇南陈度书 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十一月。陈度(1865-1941),云南泸西人,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 ,陈度一生精于金石、书画和诗文,有晚清云南四才子之名,为云南指画一代宗匠。

后裔陈光鋆、陈光铨重建。据村民介绍:陈光铨、陈光鋆就是陈丽生和哥哥陈金伯。

陈氏宗祠由门楼、左右厢房和正殿组成,现只剩门楼和厢房。

正殿已倒塌,据村民介绍:原陈氏宗祠内曾挂有四块匾,一块是陈宝麟书写的“乐善为怀”,另一块为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所书,可惜都已不见。陈宝麟(1898—1965),1929年任鄞县县长徐世昌,咸丰五年(1855年--1939年),徐世昌生于河南卫辉府,祖籍宁波府鄞县,天津图书馆馆藏档案记其籍贯为“浙江鄞县”。民国七年(1918年)10月,徐世昌被国会选为民国大总统,民国十一年(1922年)6月辞职。

陈氏宗祠内原有不少壁画,现多数已消失,只有一幅《九狮图》还保存很好。


九狮图

九狮图

堰头自然村

头村西是官山河


堰头自然村

大运河(宁波部分)由浙东运河上虞—余姚段(余姚部分)、浙东运河宁波段、宁波三江口、姚江水利航运设施(含压赛堰遗址、小西坝旧址、大西坝旧址)、水则碑组成,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运河遗产区界桩

小西坝,位于江北区官山河与姚江连接处(堰头自然村南400米),古坝由南宋吴潜所建,隔江与鄞县的大西坝对接,是古时船只往来慈江、姚江的必经之处,现古坝已无存(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老闸建于1964年5月,也已废弃不用。

虞家自然村,村民主姓虞,明万历间从邵家渡楼家汇头分迁到此,村以姓得名。又该村西面100米处有一条慈城到大西坝渡口的官路,故也称官路下虞家,沿用至今,光绪《慈溪县志·七都二图称官路下。道光年间举人虞尚林就是该村人,村中还有道光年间举人裘葆庭题字的石碑


前王自然村,村民主姓王,据传,南宋时从河南荥阳来此定居:明成化末年,又分支在附近另建一村。本村称前王,后建村称后王。又因村西有个小西坝,故前王又称小西坝王家,沿用至今。

王自然村的村民基本上都已搬迁,这是村中的一幢四马头老宅。

前王自然村的老宅

门额为:相协厥居。

老宅正屋为五间两弄


这幢老宅由前后二进组成。



前后二进中的天井


前方为前王

前方为陈家

陈家自然村,有田洋小地名。村民主姓陈,明朝中期从象山逃来此地定居,故名。村前有条小河, 通到陈家止,形成河斗嘴,横在村前,故当地村民又以横河斗陈家称之。

陈家自然村

陈家自然村老宅

横山中的老宅马上就将消失,拆前拍些照片留作纪念。

参考资料:《江北区地名志》、《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等。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qk9PUeHxayu_TrOTM16KYA?poc_token=HELNA2ajoGCiZozJ1-8ABmmT5ILtP3YKJMyLtv_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