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对学生成绩提高有作用吗?


如果摇号都不能够打破民办学校的优势,是不是说明民办学校确实能够带来学生成绩的上升呢?


并不一定。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要计算学校的作用,必须使用两群相似的学生,他们之间的各种特征差异极小,唯一的区别就是一群上了这所学校,而另一群上了另一所学校。


但是,民办学校摇号,并不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这样的两群学生——在民办学校的,是摇号入围的学生,而在公办学校就读的,除了摇号未入围的学生以外,还有大量根本没有去摇号,直接升学对口学校的学生。


大家都去摇号,那么摇号入围的那批,和摇号未入围的那批,可能只有运气上的差异。但是选择去摇号的学生,和不去选择摇号的学生,两者的差异可就太大了。直接对比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考试成绩,其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这种选择性带来的。


要算出学校的效应,我们必须对比那些摇号录取和摇号未录取的学生——而非没有参加摇号的学生。


那么,有没有一组数据,能够让我们同时看到摇号录取的学生和摇号未录取的学生呢?


每年公布的民办学校电脑随机录取名单,并不包含随机未录取的学生名单。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会同时公布摇号录取和摇号未录取的学生名单,那就是在“民办一贯制学校”的直升过程中,见下图:


111.jpg


2020,民办学校的摇号元年,杨浦区的同大实验学校(2024年区内排名第七)和杨浦双语学校(2024年区内排名第五),之前采取的都是“择优录取”,2020年对直升学生也采用了摇号录取的方式。


132人和220人在这两所学校参加直升报名,但分别只录取了55人和106人。我们追踪到了该名单中所有学生在杨浦区的录取高中,并用和前文类似的方法,用录取高中最低分数线,代表每个学生的分数情况。


那么,在直升过程中被随机录取的学生,和未被随机录取的学生之间,存在分数上的显著差异吗?


185902544549.jpg


从上图可以看到,被随机录取的学生,其录取分数确实高于未被随机录取的学生,在同大实验学校,两者相差7.2分,在杨浦双语学校,两者相差7.9分。


但是在两所学校,这个分数差异均在统计上不显著。在同大实验学校,p值为0.434,在杨浦双语学校,p值为0.24。


因此,虽然这两所学校已经算是杨浦区领先的民办初中,但直升这两所学校时摇号是否入围,并不能使得入围学生在四年后比起那些未入围的学生出现统计上显著的分数差异。


但我们同时注意到一点,即使是直升摇号没有入围的学生,也并非全部进入公办学校。


222.jpg


根据2020年的入学流程(见上图),民办一贯制入学摇号未录取后,未录取的那些学生仍然可以选择进入公办还是继续参加民办摇号入学。在这两所学校的学生中,确实有一些仍然被录取到了其他民办学校,甚至是仍然被本校录取。


那么,在直升摇号未被录取后,那些继续摇号,并成功进入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和那些进入公办学校的学生,与一开始就摇号入围的学生之间,存在什么差异呢?


185902544549.jpg


在上图中,摇号未录取的学生中,最终进入民办学校的学生和留在公办学校的学生,两者分数相差达到了15分,p值为0.079,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学生的分数差异,在10%的水平上显著了。但此时我们可以看到,摇号未录取的那些学生,如果进入了民办学校,那么他们的分数要比那些摇号入围的学生,还要更高5分。


“选择效应”大于“学校效应”


让我们总结一下从2020年直升摇号学生中观察到的现象。


1. 直升摇号录取和直升摇号未录取的学生,没有统计上显著的分数差异。


直升摇号录取的学生,必然进入这两所区内排名靠前的民办学校,直升摇号未录取的学生,大部分将进入公办学校。这两个群体之间分数没有统计上显著的差异,意味着至少在这两所民办学校,并不能比公办学校给学生带来更高的分数。


2. 那些直升摇号未录取的学生中,进一步进入民办学校的学生,和没有进入民办学校的学生,具有统计上显著的分数差异。


两组对比,都在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间进行,但其中一组不存在差异,另一组却存在差异。两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前者,电脑摇号录取,和电脑摇号未录取,只有运气上的差异,其他特征没有高下。


后者,在直升录取失败后,仍然破釜沉舟继续选择民办学校的学生,和那些放弃了摇号,进入公办学校的学生,在主观选择上存在不同。


运气好坏,是否录取直升对口的民办学校,并不能使得学生的成绩出现差异。真正造成差异的,是在直升未录取后,“选择参加摇号”,还是“选择不参加摇号”。


3. 这些直升摇号未录取,继续参与摇号后仍然被民办学生录取的学生,分数甚至比直升摇号入围的学生分数更高。


最后终点都是进入民办学校,为什么是在第一步直升时“随机未录取”的那批人分数更高呢?


道理很简单,第一步直升摇号时运气不好,反而会比运气更好的那批学生多了一道选择——是否第二次继续选择摇号民办学校。这一道选择题,将运气不好却仍然进入民办初中的那批学生“选择摇号”的倾向,筛选得更浓了。


也就是说,选择了继续摇号,并承担风险的家庭和学生,以及在做出这个选择时蕴含的家庭背景、个人特征,才是真正造成学生成绩差异的部分。


到这里,我们终于可以回答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


问:排名靠前的“好”学校,对于提升学生的成绩有用吗?


答:使用4年前直升摇号的结果来看,没有用。至少在杨浦双语学校,和同大实验学校这两所杨浦区排名第五、第七的初中,是否能够成功摇号直升,不会对四年后的成绩产生显著影响。


问:如果“好”的民办学校对提升成绩没有用,那么为什么即便采用了摇号录取的方式,这些民办学校在2024年的中考成绩仍然好于公办学校?


答:当民办需要摇号录取时,这类学校自然集中了所有选择摇号的学生,而做出了摇号选择的学生以及其背后的家庭,平均成绩仍然要远好于那些选择对口的学生。做出不同选择背后的家庭、个人特征差异,而非学校差异,才是造成成绩差异的根本原因。


问:如果摇号也不能做到义务教育均等化,如何做才能达到教育均等化呢?


答:自由选择必然造成同一个选择的人群聚集在一起。当造成某种选择的特征又和结果高度相关时(例如选择摇号和中考成绩高度相关)选择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极化。均等化的过程,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消除选择,并用“运气”来代替个人选择确定性的过程。


也许最极致的均等化,是所有学生、家庭的主观选择空间都被消除,所有的学生在任何升学环节都无法选择学校,全部由抽签摇号替代吧。


可你愿意把自己的人生规划交给一枚骰子吗?


转自:https://www.huxiu.com/article/3728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