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一年四季,季节特征明显,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同样,春秋有迁徙鸟,夏有夏侯繁殖鸟冬有冬候越冬鸟,各有不同。


北京的环境,平原、山区、河流、湿地,要啥环境有啥环境,除了没有海,但咱有河湖和水库滩涂。水鸟、林鸟、高山鸟、滩涂鸟,甚至台风刮来个热带海洋性迷鸟,要啥有啥。


在北京,不观鸟,真是太可惜了!


具体到什么时间去看什么鸟去哪看,这个问题猛一看有点大,没有几年的积累怕是说不好。本篇作者受鸟途小编之约,以2020年至今四年的鸟途摄影月展为线,以点带面,从面再回到点,来做个归纳总结,看看不同季节在北京都能看啥鸟,去哪看?


尽管有四年的库存积累做后盾,但其全面性也不能保证,毕竟鸟有翅膀,鸟是会飞的,观鸟具有不确定性,这也正是观鸟的魅力或魔力所在。仅作参考吧!如果觉得有用,欢迎大家关注、收藏和转发!


图片全部来自鸟途摄影月展,感谢所有图片作者的贡献!也欢迎更多的鸟友参加鸟途摄影月展。我们不经意的一次投稿,竟也促成了这样的具有参考价值的汇编,为自己点个赞吧!


北京的冬天,尤其是今年,冷得很。这个时间在北京能看到的鸟,从居留类型上来说,大体分两类:冬候鸟和留鸟。


冬候鸟是指在北京越冬的鸟,过了冬天,这鸟就离京北上回繁殖地了。也有些垂直迁徙的鸟,在冬季的时候,会从高海拔地区,比如新疆、青海、甘肃等地,飞到低海拔地区越冬。留鸟当然就是一年四季都能在北京见到的鸟,但有些鸟哪怕是全年可见,每次见到也会还是会很稀罕很喜欢,比如鸮。


本篇《北京冬季观鸟指南》,主要以四年来一月份摄影月展中记录的冬候鸟为主,相对集中于雁形目、鹰形目、鸨形目、鹤形目、鸻形目、沙鸡目、鸮形目、雀形目这几目。咱们来看看都有哪些?都在哪能看到吧?对还在进行时的北京的冬天里,我们有缘得见吗?


雁形目


总体来说,雁鸭天鹅在北京大多属于过境旅鸟,但也有少部分留在北京过冬的,比如白额雁、疣鼻天鹅、小天鹅、大天鹅、罗纹鸭、赤颈鸭、琵嘴鸭、针尾鸭、花脸鸭、赤嘴潜鸭、青头潜鸭、白眼潜鸭、凤头潜鸭、鹊鸭、白秋沙鸭、普通秋沙鸭、中华秋沙鸭。而1月份要想看到这些雁鸭天鹅,一般会集中在有不冻的河流和有活动水面的公园。比如:凉水河、温榆河、清河、拒马河、潮白河以及颐和园、圆明园、大运河森林公园和玉渊潭公园


凉水河,自东向西有几个经典鸟点:一是张家湾月亮晓镇河段,鸭子种类最多,如赤颈鸭、赤嘴潜鸭、青头潜鸭凤头潜鸭、罗纹鸭、白秋沙鸭、普通秋沙鸭等;二是民俗博物馆附近河段曾出现过天鹅和纵纹腹小鸮、黑翅鸢、长趾滨鹬、牛背鹭等;三是水南村-通明湖河段,鸭子数量多,也曾出现过白变小䴙鷉和豆雁、疣鼻天鹅、欧亚鸲、大鸨等。从2020年新冠疫情之初至今,鸟途曾组织过多期凉水河张家湾段看鸭子的会员公众观鸟活动。2023年12月24日,作者参加了通州区水鸟同步调查,正好分派在凉水河通州段,共记录水鸟20种,其中比较高亮的包括:小天鹅、赤嘴潜鸭、海鸥各1只。

↑凉水河的雁鸭们(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白额雁  ©云飞扬;白秋沙鸭 ©逍遥法外;绿头鸭(2雄)和赤颈鸭(左雌右雄) ©小丛丛;凤头潜鸭 ©浮沉;白眼潜鸭 ©搏蚊;琵嘴鸭 ©逍遥


温榆河是条不冻河,所以,冬春季节是个看鸭子天鹅的好去处。中华秋沙鸭可谓是温榆河高亮鸟种,几乎每年都有记录。京密路那个桥下、月亮湾那个大坝上面的水域、月亮湾大坝下面的水域直到京密路那个桥下、清河交叉口上游一点,都有记录过中秋。所以,建议大家沿河道多刷刷,谁也不知道哪里会出现什么稀罕鸟。疣鼻天鹅和青头潜鸭也都有记录。

温榆河的天鹅鸭子们(从上至下,从左至右) :疣鼻天鹅 2023.1  ©贝里奥;中华秋沙鸭 2021.1  ©南楼月;青头潜鸭 2023.1  ©仙颏


清河,看鸭子主要集中在清河南镇那里。近距离拍漂亮鸭子的同时,也会刷到其他一些鸟种,比如冠鱼狗等。

清河的鸭子们(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罗纹鸭  2022.1  ©小田;白眼潜鸭 2023.1  ©宛虹;赤颈鸭  2022.1  ©邱;针尾鸭 2023.1  ©水哥

颐和园,冬春看鸭子的好地方主要集中在团城湖,从西门进入最方便。

颐和园的天鹅鸭子们(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赤嘴潜鸭 2023.1  ©一缕清风;赤嘴潜鸭(雌)2022.1  ©小田;白秋沙鸭  2023.1  ©Northern;鹊鸭 (上雄下雌) 2023.1  ©一缕清风

除了以上地点,冬天的房山拒马河、密云潮白河、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以及玉渊潭公园,都是看鸭子不错的地方。这个冬天的玉渊潭除了鸳鸯和花脸鸭,还有赤嘴潜鸭、红头潜鸭和凤头潜鸭。而在2023年11月底12月初,通州北运河记录到了一只罕见的长尾鸭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十渡拒马河的大天鹅 2022.1  ©小丛丛;玉渊潭公园的花脸鸭 2022.1  ©南楼月;密云潮白河的罗纹鸭 2022.1  ©贺建华;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的凤头潜鸭  2022.1  ©庞大为


鹰形目


猛禽,几乎没有观鸟人不喜欢猛禽的。冬季在北京能看到的鹰形目主要有以下几种:白尾海雕、金雕、秃鹫、胡兀鹫、白尾鹞、大鵟、普通鵟、毛脚鵟、苍鹰、雀鹰和黑翅鸢


白尾海雕、毛脚鵟属于典型的冬候鸟,其他季节在北京几乎看不到。秃鹫也偏冬候鸟,冬天比其他季节易见。大鵟、白尾鹞、苍鹰、普通鵟除了迁徙路过的,还有留下越冬的。胡兀鹫不是每年都有,需要碰运气,看它哪天心情好迷过来。金雕是留鸟,夏季比冬季更易见。雀鹰是留鸟,北京最常见猛禽之二,之一是红隼。黑翅鸢近年来北扩,一年四季在北京都可看到了。


↑白尾海雕(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 2021.1 沙河 ©虹之影; 2023.1 官厅水库  ©小马同学; 2023.1 密云水库 ©乐子;2020.1  十三陵水库  ©sys


白尾海雕喜欢开阔的水库区域,尤其是那种水冰交接的地方,它最喜欢蹲在那里,然后也在周边游荡。比如官厅水库、十三陵水库、怀柔水库、沙河水库等都有它的踪迹。拒马河、白河、潮白河等不冻河也时常有它的踪迹。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 金雕 2023.1 房山佛子庄 ©乐子;胡兀鹫  2023.1 门头沟沿河城 ©乐子;秃鹫 2023.1 房山军红路 ©AK-47

金雕、秃鹫、胡兀鹫在沿河城幽州峡谷出现的概率更高,在房山也曾出现过金雕和秃鹫。白尾鹞、大鵟和毛脚鵟则在空旷的荒野或山地更容易见。普通鵟、苍鹰、雀鹰、黑翅鸢市区和近郊都有机会见。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大鵟  喜鹊 2023.1 温榆河 ©Link;大鵟 2022.1 凉水河沿岸  ©小黑萌萌哒;毛脚鵟和喜鹊 2021.1 十三陵 ©戴先生;毛脚鵟  2020.1  官厅  ©茶禅一味;白尾鹞(雄) 2021.1 密云潮白河 ©贺建华;白尾鹞 雄 2023.1 官厅 ©孟令旸;白尾鹞(雌) 2021.1 官厅 ©戴先生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雀鹰 2021.1 植物园 ©戴乐川;黑翅鸢 2021.1  凉水河 ©云天;黑翅鸢护食怒瞪喜鹊 2023.1 温榆河 ©贝里奥;苍鹰(亚成) 2021.1 翠湖湿地 ©Mr.Peng


隼形目


冬天的北京,能看到的隼形目有四种,包括红隼、游隼、猎隼和灰背隼。红隼是常见留鸟,游隼也一年四季可见。猎隼和灰背隼则不太容易见,近年来基本都是在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区域有见。偶尔温榆河也出现过一对儿猎隼。

↑官厅水库的猎隼和灰背隼(从上至下,从左至右) 猎隼  2021.1  ©戴先生;猎隼 2023.1  ©Qinghan;灰背隼 2023.1  ©Link;灰背隼 2023.1 ©小马同学

↑温榆河的一对儿猎隼 2023.1  ©逍遥

↑游隼(从上至下,从左至右)  2023.1 温榆河 ©贝里奥;2023.1 密云水库 ©乐子;2023.1 玉渊潭 ©小马爸爸


鸨形目


大鸨在北京的居留类型分过境旅鸟和冬候鸟两种。过境旅鸟稳定性不太好,11-12月需要靠碰。冬候鸟则相对稳定,基本在官厅桑园和通州水南村桑园可见。鸟途2023年1月组织的官厅观鸟活动中,次次都有记录到大鸨。水南村桑园在今年冬天有大鸨光临,但据说又不见了。


大鸨 2023.1 官厅 ©孟令旸


鹤形目


冬天在北京可见的鹤形目鸟类除了鹤科的灰鹤和丹顶鹤,还有秧鸡科的西方秧鸡、普通秧鸡以及黑水鸡和骨顶鸡。


官厅水库周边农田有稳定的灰鹤越冬群体,不管是野鸭湖马场康西草原一带还是怀来桑园一带都可见。密云水库周边也有灰鹤越冬。至于丹顶鹤,则属于偶见,另外白头鹤白枕鹤也属于在灰鹤群里千里挑一的概率。


↑灰鹤从左至右,从上至) 2023.1 官厅水库 ©乐子;2023.1 马场 ©宛虹;2021.1 康西草原 ©娄方洲;2022.1 密云不老屯 ©傅聪;2023.1 密云 ©贺建华


↑丹顶鹤 2023.1 官厅水库 ©水哥


普通秧鸡属于留鸟,但其非常隐蔽,倒是冬季没有了遮挡,更容易见些。而西方秧鸡这种迷鸟也好,罕见冬候鸟也好,近几年频频在北京被发现,先是沙河稳定呆了三个冬天,2023年1月又在圆明园和奥森被发现,不幸的是奥森曾被流浪猫叼走一只。前几日,西方秧鸡刚又在奥森被发现,但不幸的是这次被黄鼠狼叼走。鸟友感慨:西方秧鸡战损率好高!12月28日,朝阳公园野鸭岛出现了一只西方秧鸡,希望它能呆到2024年!


↑西方秧鸡从左至右,从上至) 2020.1  沙河 ©laomeng;2021.1  沙河 ©小丛丛;西方秧鸡  2022.1 沙河 ©小马一家;2023.1 圆明园 ©仙颏;2023.1 奥森 ©仙颏


鸻形目


在北京,冬天能见到的鸻形目不多,白腰草鹬、长嘴剑鸻、扇尾沙锥较易见;丘鹬科的孤沙锥和鸥科的渔鸥较罕见。


孤沙锥主要出现在郊区一些不冻河,比如密云的清水河、潮白河,怀柔怀九河局里村段。这些地方的共性是河道里有石头,比较易于隐蔽,若是不仔细搜寻,很有可能会看不到。渔鸥则在2022年1月被发现于潮白河通州段。就在2023年11月,通州北运河记录到一只罕见的北极鸥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前三为孤沙锥,第四为渔鸥) 2020.1  清水河  ©茶禅一味;2023.1 怀柔局里村 ©搏蚊;2023.1 密云 ©贺建华;2022.1 通州潮白河 ©一缕清风


沙鸡目


毛腿沙鸡,大致规律(不一定准)是三到四年一个大年,要么不出现,一只也没有,要么就是爆发式集群出现在北京。凡是爆发,一般就意味着北方食物发生了某种短缺。


2020年冬天出现过一次,全北京哪都是,在官厅水库怀来桑园呆的时间最长。后在2022年冬又爆发过一次,有小群在房山大石河逗留了一段时间。

↑毛腿沙鸡  2020.1  官厅  ©pksunking


鸮形目


冬天的北京,能看到的鸮形目主要有留鸟纵纹腹小鸮、雕鸮以及冬候鸟短耳鸮和长耳鸮四种。


纵纹腹小鸮喜欢小破房子以及土埂崖壁;雕鸮更多的是站在树上,也有在官厅的土埂崖壁上蹲过。短耳鸮更喜欢草滩,在官厅更易见;长耳鸮每年11月到北京越冬,开始在水边的柳树上,柳树叶稀疏之后会躲进附近的松柏林。


↑官厅水库桑园的纵纹腹小鸮,看下所处的环境(从左至右,从上至下):2020.1 ©茶禅一味;2023.1  ©Qinghan;2023.1  ©孟令旸; 2021.1 白河湿地公园 ©浮沉

↑雕鸮 2023.1 通州区 ©水哥



↑短耳鸮(从左至右,从上至下):2020.1  官厅  ©霍圣哲;2022.1 东郊湿地公园 ©Jay;2023.1 温榆河 ©乐子;2023.1 温榆河 ©Qiuhan

↑长耳鸮  2021.1 南海子 ©云飞扬


佛法僧目

冬天在北京能看到的佛法僧目除了普通翠鸟、冠鱼狗,还曾出现过斑鱼狗。2022年夏季出现在密云就够奇特的了,在2023年1-2月还又在温榆河度过了一段时光。从哪来的到哪去,谁也不知道。


↑斑鱼狗 2023.2 温榆河  ©刘楚梓悠


雀形目


在北京,冬天可看的雀形目鸟类还是很多的,其中以鸫科、燕雀科和鹀科居多。其他还有伯劳科的楔尾伯劳和灰伯劳,鸦科的秃鼻乌鸦、达乌里寒鸦、白颈鸦,太平鸟科的太平鸟和小太平鸟,山雀科的煤山雀、黄腹山雀、褐头山雀、沼泽山雀和远东山雀、银喉长尾山雀和北长尾山雀,文须雀科的文须雀,百灵科的蒙古百灵、凤头百灵和角百灵,鹎科的栗耳短脚鹎,柳莺科的叽喳柳莺,莺鹛科的白喉林莺,鸦雀科的震旦鸦雀,戴菊科的戴菊,旋壁雀科的红翅旋壁雀,旋木雀科的旋木雀,河乌科的褐河乌,岩鹨科的领岩鹨和棕眉山岩鹨,鹡鸰科的草地鹨、树鹨和水鹨,铁爪鹀科的铁爪鹀等。


鸫科


在2020年至今的一月,北京看过的鸫科鸟除了乌鸫、斑鸫、红尾鸫外,还有黑颈鸫、赤颈鸫、田鸫、灰背鸫、白腹鸫、宝兴歌鸫以及白眉歌鸫。其中,赤颈鸫和黑颈鸫较易见,尤其是植物园,在灵山也每年冬天都有;田鸫这几年在几个地方都出现过,比如清华大学、北大西山口校区、灵山等,2023年冬天还在沙河和奥森之间流窜过;白眉歌鸫近几年在植物园出现过,2023年冬天成了奥森北园的明星;其他几种鸫则多为过境旅鸟,偶有在北海公园、奥森、天坛出现过越冬个体。


↑赤颈鸫(从左至右,从上至下):2021.1 植物园 ©小田;2022.1 植物园  ©云帆;2022.1 北海公园 ©仙颏;2023.1 灵山 ©Qiuhan;黑颈鸫 2023.1 灵山 ©傅聪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白腹鸫 2022.1 奥森 ©pksunking;宝兴歌鸫 2022.1 北海公园 ©小田;灰背鸫 2022.1 北海公园 ©仙颏

↑田鸫 2023.1 昌平西山口 ©一缕清风

燕雀科


近四年的冬天,在北京记录到燕雀科的鸟有:燕雀、苍头燕雀、锡嘴雀、红腹灰雀、粉红腹岭雀、普通朱雀、红眉朱雀、长尾雀、北朱雀、白腰朱顶雀、红交嘴雀、黄雀等。燕雀科大多是北京的冬候鸟,除了留鸟黑尾蜡嘴雀、红眉朱雀以及以过境旅鸟居多的普通朱雀。


↑植物园的燕雀科们(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红腹灰雀(上雄 下雌)  2020.1  ©雪花;白腰朱顶雀 2020.1  ©茶禅一味;黄雀(雄)  2020.1   ©laomeng;黄雀(雌)  2020.1   ©候鸟spring;红交嘴雀(左雌右雄) 2021.1  ©浮沉;普通朱雀  2021.1  ©候鸟spring;锡嘴雀   2023.1  ©张道冲


北朱雀、长尾雀、红眉朱雀、白腰朱顶雀通常在冬季的海拔800以上的高山上易见,比如妙峰山、灵山,2023年冬天气温极低,白腰朱顶雀也出现在龙潭西湖公园。粉红腹岭雀只在灵山出现过,且非常不稳。黄雀、红交嘴雀则稳定出现在植物园;普通朱雀也有两年在植物园度过了整个冬天;红腹灰雀2020年在植物园出现过一次,在2023年12月24日又一次在植物园被发现;在苍头燕雀通常出现在郊区河流水库村庄周边荒地,锡嘴雀和燕雀则常见。


↑灵山的朱雀们(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北朱雀(成雄) 2023.1  ©逍遥;北朱雀(幼雄) 2023.1  ©搏蚊;北朱雀(雌) 2021.1  ©云天;长尾雀(左雄右雌) 2023.1  ©Qiuhan;粉红腹岭雀 2023.1 ©搏蚊;红眉朱雀  2021.1 妙峰山 ©云飞扬


↑苍头燕雀(上雄下雌) 2023.1 密云 ©贺建华

鹀科


因为鹀科鸟们和麻雀太像了,所以观鸟第一课先把麻雀认清楚,随后的观鸟实践中把鹀认清楚了,观鸟就真的入门了。确实,过去四年的冬天,在北京有这些鹀:黄鹀、白头鹀、戈氏岩鹀、栗斑腹鹀、白眉鹀、黄眉鹀、田鹀、黄喉鹀、灰头鹀、红颈苇鹀、芦鹀和苇鹀。属于典型冬候鸟的有田鹀、白头鹀、黄鹀和栗斑腹鹀,后两种极难见到,在十三陵水库和密云水库周边有过记录。戈氏岩鹀、苇鹀、芦苇、红颈苇鹀基本属于留鸟,前两种最易见,戈氏岩鹀属于山区鸟,其他三种属于苇丛鸟。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黄鹀和白头鵐  2021.1 翠湖湿地 ©Mr.Peng;栗斑腹鹀  2021.1 十三陵水库 ©快乐逸人;田鹀  2022.1 通州潮白河 ©一缕清风;白头鵐(雄)  2021.1 十三陵水库 ©快乐逸人;白头鹀(雌) 2022.1 密云清水河 ©贺建华


↑(上至下,从左至右):黄喉鹀  2021.1 植物园 ©一缕清风;灰头鹀  2021.1 奥森 ©信马悠悠;黄喉鹀  2022.1 妙峰山 ©AK-47;黄眉鹀 2022.1 植物园 ©张祺林;白眉鹀  2023.1 国家植物园北园 ©张道冲;戈氏岩鹀  2022.1 妙峰山 ©AK-47


伯劳科


冬天的北京,最常见到的伯劳是楔尾伯劳。在妙峰山上,从2020年冬天开始,有了一只灰伯劳,之后就每年冬天都来报到,是不是同一只没有考证过。有时它也喜欢捉迷藏,不是每次都能接见你。偶尔在冬季也会有牛头伯劳被记录到,比如2023.2.4北京一天能看多少种鸟的活动中,有位小鸟友就在拒马河畔拍到一只牛头伯劳。


↑灰伯劳 2023.1 妙峰山 ©灵乌路空


鸦科


日常北京的乌鸦以大嘴乌鸦和小嘴乌鸦为主,迁徙季则有大群的达乌里寒鸦并混着秃鼻乌鸦从头顶上空飞过。这些大部分都继续南下,也有部分会在北京越冬,尤其是聚集在南海子麋鹿苑里,那里有吃有喝生活好啊!白颈鸦偶尔也会有记录,也能待一段时间,说不好是咋迷过来的。红嘴山鸦沿河城灵山地区和拒马河十渡、白河峡谷等郊区山地河谷,一年四季都有机会见到。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颈鸦  2021.1 新首钢大桥 ©无常;颈鸦  2021.1 莲石湖公园 ©娄方洲;秃鼻乌鸦 2021.1 南海子 ©云飞扬;红嘴山鸦 2023.1 十渡 ©唐博晖


太平鸟科


太平鸟/小太平鸟,名字好听,长相好看,没人不喜欢。它们是北京典型的冬候鸟,无论是城市公园,居民小区还是高海拔山区,都能见到。喜欢吃金银木小红果,或者是在水边的杨树上站着,或者是水面结冰之后在冰缘能喝到水的地方,又或者是在柏树上吃柏树籽儿。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太平鸟(上)小太平鸟(下)  2020.1  清华大学  ©周敏征;太平鸟  2021.1 北海公园 ©一缕清风;太平鸟  2021.1 农展馆 ©仙鸫;小太平鸟  2021.1 北海公园 ©金捷


文须雀科


文须雀,因为雄鸟那两撇小胡子显得特别有文化。这鸟喜欢芦苇丛环境,在北京一年四季都有机会见,冬季数量更多更容易一些。拍鸟大军常聚集在宛平湖拍摄此鸟。不一定局限于某地,只要找对了苇丛环境,听到了叫声,这鸟易见。


↑文须雀(雄)  2021.1 宛平湖 ©王阳


百灵科


百灵鸟,冬季在北京最易见的当属云雀,经常是还未见其鸟,先听其声。它比较喜欢空旷的荒地或农田,常常是一小群一小群在一起飞起落下,且一旦落下就不易寻找。此外,蒙古百灵会混群在云雀群或铁爪鹀群里,马场和官厅都有机会见到。而角百灵通常不混群,在十三陵水库、妙峰山、灵山、沙河水库北岸有见,也曾在圆明园出现过。凤头百灵则属于留鸟,一年四季都有机会见到,房山大石河、官厅和密云都有见到。


蒙古百灵  2021.1 十三陵 ©娄方洲


角百灵  2021.1 沙河 ©南楼月


凤头百灵 2023.1 桑园 ©乐子


鹎科


在北京常见鸟中,白头鹎甚至超过了麻雀,站在了排行榜头把交椅。这个南方鸟北扩的厉害,连东北都有了。有一种东北的常见鹎,到了北京也很喜欢,它就是栗耳短脚鹎。这鸟个头很大,叫声很响,一旦它在且有叫声,想不发现它都难。这几年的冬天,在北海公园、玉渊潭公园、麋鹿苑都曾有过记录。


↑栗耳短脚鹎  2021.1 玉渊潭公园 ©小黄

鸦雀科


鸦雀科的鸟,大多分布在西南至华南地区,北京有分布的只有棕头鸦雀、震旦鸦雀和山鹛。棕头鸦雀哪都有,窸窸窣窣一大群,叫声也很容易引人注意。震旦鸦雀,名字就不简单,中文名带有中国特色。和棕头鸦雀一样,喜芦苇环境,个头比棕头鸦雀更大,叫声比棕头鸦雀更响亮。山鹛山区留鸟,一年四季都有,但比较鬼祟,冬季无遮挡更容易些。


↑震旦鸦雀  2022.1 绿堤公园 ©Doris;山鹛  2021.1 十渡 ©浅二蓝


戴菊科


戴菊,头顶戴菊花的主儿,也是典型的北京冬候鸟。一般喜欢在针叶林觅食玩耍。如果想找它,松树是主要目标环境,别管哪个公园,不难见到。然后就是听到细细的嘶嘶声或是看到大白眼眶或是翅上大白斑,就是它了。


↑戴菊  2020.1  朝阳公园  ©飞


旋壁雀科


红翅旋壁雀,在北京的目击记录,仅限少数几个地方。拒马河沿岸的崖壁或是桥墩下,几乎年年都有。后来房山龙神庙也有超近的。


↑红翅旋壁雀(从上至下): 2023.1 房山龙神庙 ©搏蚊;2021.1 十渡 ©戴先生


旋木雀科


旋木雀,2023年冬天在北京大爆发,奥森北园等多处可见。早在2020年冬天,一只旋木雀在朝阳公园被发现,也是鸟人们追捧的对象。鸟很小,叫声很细,保护色很厉害,很考验眼力。从一棵树的下部旋着往上爬,爬到高处再飞到另一棵树的下部,继续旋着往上爬,如此这般,也不停歇。


↑旋木雀  2020.1  朝阳公园  ©刘楚梓悠


鹟科


冬季在北京能看到的彩色小鸟离不开鹟科小精灵,它们分别是北红尾鸲、红腹红尾鸲、白顶溪鸲、红胁蓝尾鸲、红尾水鸲。北红尾鸲常见,大多过境旅鸟,少部分留鸟。红尾水鸲离不开水环境,河流是寻找它的最佳生境。红胁蓝尾鸲多是过境旅鸟,偶有极少个体在北京越冬。红腹红尾鸲白顶溪鸲属于垂直迁徙,每年冬季前者在北京的高山上(灵山、妙峰山),后者在不冻河溪流边(拒马河)。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红腹红尾鸲  2020.1  妙峰山  ©雪花;红腹红尾鸲  2021.1 灵山 ©云天;红腹红尾鸲  2023.1 灵山 ©搏蚊;白顶溪鸲  2021.1 十渡 ©候鸟spring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红胁蓝尾鸲  2021.1 奥森 ©南楼月;红胁蓝尾鸲 2023.1 植物园北园 ©张道冲;红尾水鸲(雄)  2022.1 十渡 ©严向荣;红尾水鸲(雌)  2022.1 十渡 ©云帆;红尾水鸲 雌 2023.1 怀九河 ©仙颏


河乌科


按分布图,褐河乌应该一年四季在北京都能见到。但只有在冬天,拒马河遇见概率最高。只不过它有时比较乖巧,呆一个固定地方嬉水觅食;有时比较调皮,沿河找遍了也看不到它的身影,实际上它就躲在某处不见你。


↑褐河乌 2022.1 十渡 ©云帆


岩鹨科


北京能见到的岩鹨科鸟,有棕眉山岩鹨、领岩鹨,还有褐岩鹨。棕眉山岩鹨,山区常规鸟,不难见到,冬天的时候也下到平原地带,叫声很有识别性。领岩鹨是冬候鸟,只有冬天才出现在灵山和妙峰山等海拔较高的山上。褐岩鹨极少,偶有迷过来的,曾有鸟友在沿河城幽州峡谷记录过。


↑领岩鹨  2023.1 妙峰山 ©贝里奥


鹡鸰科


鹡鸰科的鸟,冬天能见到的不多,偶有能见到灰鹡鸰,再有就是水鹨、树鹨和草地鹨。草地鹨比较稀罕,拒马河和十三陵水库都有过记录。


↑草地鹨  2021.1 十三陵 ©云天


铁爪鹀科


铁爪鹀,名字里面有个鹀,但它却不属于鹀科,而属于铁爪鹀。这鸟在城区不易见,曾在沙河北岸草滩、十三陵水库草滩有过记录,再有就是怀来官厅桑园草滩,成大群。也曾经在妙峰山上成群飞。


↑铁爪鹀  (从上至下):2021.1 门头沟 ©云飞扬;2023.1 官厅水库 ©Qinghan


柳莺科


冬季在北京能见到的柳莺不多,除了少量越冬的黄腰柳莺和褐柳莺外,还曾出现过叽喳柳莺。在沙河大坝东侧小树林呆了一段时间,后来也不知所踪了。


↑叽喳柳莺(迷鸟)  2020.1  沙河 ©茶禅一味


莺鹛科


这里有只白喉林莺,值得一提。2021年的深秋或是初冬,它来到了农展馆,1月份再出现的时候尾羽秃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再然后慢慢长出尾羽后又不见了。


↑白喉林莺(尾巴搞掉了) 2021.1  农展馆 ©茶禅


冬天在北京可看的鸟,除了以上单独提到的,还有一些也比较奇特,比如白变的小鸊鷉,这几年总有出现,多在凉水河通明湖一带,也有在朝阳公园出现过。小鸊鷉中的白仙子,每次出现,总能吸引一堆人围观。有些鸟虽然一年四季可见,但在冬季看到总还是觉得很好很高级,比如黑头鳾、普通鳾、鹪鹩、岩燕、冠鱼狗、黑鹳、岩鸽、大麻鳽、石鸡、鹌鹑、褐头山雀、煤山雀、黄腹山雀、中华攀雀等。


↑小䴙䴘(白变) 2021.1 凉水河 ©快乐逸人


看到这里,大家心里大概明白冬天在北京看啥鸟去哪看了吧,期待大家多到户外走走,说不定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收获!


最后,感谢大家耐心看完,感谢鸟途小编的约稿,感谢所有图片作者的加持!时间仓促,难免有误,恳请大家不吝指正!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hXL2eH2KDciV5JFja10C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