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其实只要用9种基础“积木”,就能把小李子搭的人模人样了。这能让我们大大减少图片的信息量。
而且量化矩阵里面的数字还可以根据需求变化。如果你想把图片压小,那最终得到的0越多,要用到的积木越少,但出现这种锯齿状的“伪影”的概率也就越大。
至于这些0,就是人眼比较麻木的高频信息,把它们编码打包,减少冗余,JPEG的压缩就大功告成了。
可以看出,JPEG的巧妙,在于它充分利用了人类视觉的特点,巧妙地用算法舍弃了你注意不到的信息,实现了出色的压缩效果。
但JPEG之所以始终是图像界的大爷,靠的不光是技术,还有当时拉胯的算力。比如在JPEG诞生的时候,就有比它更会压缩的算法,叫“卡洛南-洛伊变换”。但它所需要的计算量太大,远超出那个年代的计算机可实现的水平。所以排名第二的DCT算法才成为了最终的赢家。
而且毕竟是最早一代的图像压缩标准, 随着后续的改进,JPEG的孙子辈们在实力上也已经超越了它。比如在2000年,联合图像专家组又发布了另一种新的压缩图像标准:JPEG2000。它能在保持相同图像质量的情况下,把压缩率提高200%,甚至还支持无损压缩。
但那又怎么样呢?JPEG的人脉太广,牢牢把持住了互联网。直到目前,与JPEG2000兼容的软件、浏览器还是比较少,跟我一样老,诞生于1992年的JPEG仍然是目前最普遍认可的图像文件格式,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至于HEIF、WEBP等更新的图像格式,兼容性就更差了。iPhone用户用windows电脑时对HEIF最大的好奇就是“怎么才能转成JPEG”,至于WEBP......一般人下载到这个格式的图像文件,都以为自己下错了,打不开,只能转过头去截图一个JPEG。
所以,JPEG之所以始终是你大爷,固然有自身技术出色的原因,但也是因为它把握住了历史的进程。
最后,除了 JPEG 以外,还有另一种格式也很常见:JPG。那 JPEG 和 JPG 有什么区别?
它们最大的区别,就是JPEG 有四个字母,而 JPG 有三个字母,别的就没有了。
没开玩笑。
在 Windows 95 之前,Windows 操作系统最多只支持三个字符的文件扩展名,所以 JPEG 被缩写成了 JPG,中间的 E 被省略了。而这种限制在 MAC 等类 UNIX 系统中并不存在,在 Windows 95 之后的操作系统在也不存在,所以 JPG 又可以用回大名 JPEG 了。
就是这样~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