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事物似乎总喜欢不期而遇、集中绽放。
就在昨天,我们还在探讨整个姚江两岸的发展是否即将迎来新的机遇——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宁波市阳光采购服务平台连续发布了五则与姚江两岸相关的招标公告。
某种程度上,这些动态印证了我们之前的推测,姚江两岸的统筹开发,已不再只是愿景或设想,而是真正步入了实质推进的前期阶段。
此刻,能真切地感受到,这片区域的发展,真的要开始落地了。
姚江南岸(梁祝公园-机场路)滨江绿化工程方案征集招标公告
我们首先关注姚江南岸(梁祝公园—机场路)段的滨江绿化工程方案征集。
该段工程西起梁祝公园,东至机场路,沿江岸线长约5公里,公园总面积约100公顷,规模之大,在宁波市区范围内均属罕见。

从已公布信息来看,此次工程不仅体量突出,更体现出开放共享的规划设计理念。
项目内容涵盖景观绿化、慢行系统、堤岸改建、停车系统、公共配套建筑、景观照明,以及智能系统、标识系统、城市家具等一系列公共服务设施,显示出整体性、系统化的建设思路。

在招标机制上也颇具亮点。
项目设置最高限价100万元,并采用分档奖励:第一名85万元,第二名15万元。
这样的激励方式有助于充分调动设计单位的积极性,鼓励更多创意融入方案。
作为一个曾长期停留在规划阶段的绿带项目,此次实质性启动招标,标志着姚江南岸滨江区域正从图纸走向落地,也反映出相关部门推动该片区统筹开发的决心与行动力。

姚江南岸(梁祝公园-机场路)滨江绿化工程方案征集招标公告


姚江两岸片区规划交通配套研究招标公告
而这份《姚江两岸片区交通配套研究》的招标文件,清晰展现了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思路。
项目在范围设定上采用分层研究方法:在宏观层面,将从市域格局、姚江整体及周边片区协同发展角度进行顶层研判;
在重点层面,则聚焦约32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北至北环西路,东至机场路,南至中山西路,西至沈海高速),以实现规划的精准落地。

研究的核心目标,是构建“内外畅达、高效衔接”的综合性交通体系,通过完善路网架构、合理设置过江通道,系统性加强两岸互动联系,从而支撑片区未来的发展能级。
规划内容不仅涵盖从高速系统到慢行系统的全体系构建,更在交通配套方案中明确了关键工程,如宁波大道、公园大道等快速路,以及广泽路通道、鹊渡通道及接线等主干路网;
其中,后者更预示将在姚江上新增过江桥梁,直接回应当前两岸连通不足的现状。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研究将协调快速路、过江通道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并对轨道交通作出前瞻性布局。
在宁波第三轮轨道交通建设接近尾声的背景下,此次研究实际肩负着为姚江两岸争取下一轮轨交线网“如5号线二期、11号线、12号线”关键资源的重要使命。
这不仅是提升片区交通效能的关键,更将是推动姚江两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点。

姚江北岸副中心周边快速路交通运行评估及疏解研究征集招标公告
根据招标文件,姚江北岸副中心的建设主要涵盖六个具体项目;
包括北环(广元大道)互通增设专用上匝道(长0.5公里匝道)、广元大道辅道拓宽(长0.23公里辅道拓宽)、北环西路-金山路路口新建人行天桥(长约108米、净宽4米)、奥体中心西南侧规划路(宁波大道-丽江路)(长0.7公里、宽20-28米的双向2-4车道次干路)、裘市大道(金山路-宁波大道)(长约1.1公里、宽42.5米的主干路,含长约800米的下穿隧道),以及北环西路(宏图路-洪塘中路)下地工程(北环高架改造总长4.3公里,隧道长3.4公里,含互通立交1座、上下匝道3对)。

在此基础上,项目将系统开展姚江北岸副中心周边快速路(包括北环西路、广元大道、机场北路等)的交通运行评估与疏解研究,结合快速路体系充分分析城市天际线协同改造的可行性,梳理加强交通疏解功能的优化措施,并编制相关建设工程项目库。
具体工作包括基于现状快速路运行状况的系统评估,综合考虑周边地块开发时序和整体景观天际线等因素,提出针对性疏解策略、改善措施与优化方案,并按项目轻重缓急梳理近、中、远期建设项目,最终形成完整的建设项目库。
在本次姚江北岸副中心交通工程中,隧道部分的设计尤为值得关注,裘市大道段规划长约800米的下穿隧道,可视为应对拆迁制约、保障区域连通的务实选择;
而北环西路(宏图路至洪塘中路)段则提出长达3.4公里的隧道工程,其复杂性显著更高——该路段现状为高架与轨道交通共线的复合廊道,隧道施工需统筹解决结构安全、交通组织与地下空间利用等多重挑战,属于对城市稀缺交通资源的深度优化。
需要强调的是,目前文件仍属方案研究阶段,主要为征集思路、探讨可行性,最终实施内容仍有待进一步论证与比选。

丽江西路(邵渡路-洪塘西路)工程、云飞西路(宏图路-洪塘西路)工程方案征集招标公告
两项工程均位于姚江北岸,其中丽江西段西起邵渡路、东至洪塘西路,云飞西段西起宏图路、东至洪塘西路,各自全长约2公里,建设内容涵盖道路、桥梁、隧道、管线工程及绿化、交通设施、路灯等附属工程。

当前研究的重中之重,是论证采用下穿隧道方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其核心目的在于妥善解决交通通行与地块完整性的矛盾:由于两条道路均需穿越宁波奥体中心板块,而该中心在经过规划调整、规模扩容后,自身用地已十分紧张,对整体性与连贯性提出了极高要求。
采用隧道下穿,能最大限度保障奥体中心作为一个功能整体的完美呈现,避免被地面道路割裂。
同时,此举也极具前瞻性。
一方面,丽江西段沿滨江线建设,隧道形式能无缝衔接滨水岸线,保护亲水公共空间的连续与活力;
另一方面,也为奥体中心南侧未来规划打造商务中心预留了宝贵的地上空间与交通条件。
因此,本次研究不仅关乎当前交通疏解,更是通过超前规划,统筹区域长远发展,确保城市重要功能板块的协调与统一。转

总结点评
当然,仅靠当前几个小规模的项目方案征集,对于整个片区的系统打造而言,还远远不够。
片区发展需要更具重量级的项目落地支撑,实现从“纸上蓝图”到“地上风景”的实质性跨越。
以奥体中心为例,主体场馆虽已建成,但配套的小球类运动场馆、专业俱乐部、星级酒店等设施仍显不足,整体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同时,姚江南岸的定位不应仅停留在滨江岸线研究层面,更需紧扣“北体南文”的整体格局,加快文化领域的重大项目落地。
例如,可依托规划中提及的宁波博物馆主馆,延伸建设艺术馆、文化交流中心、剧院、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浓厚区域文化氛围,促进文化与艺术的深度融合。

此外,各功能板块的产业方向也亟待明确——是聚焦数字AI科技、元宇宙开发,还是其他新兴产业,必须尽早定锚,以引领后续系统性开发。
而这一切最终仍需回归到“人”的集聚。
面对如此大体量的房地产空间,未来的人口导入策略至关重要,是通过整合周边自然村与居民安置,还是吸引慈溪、余姚乃至宁波中心城区的人口迁入,都需要清晰的导向与路径。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政府层面已陆续推出实质性举措,改变了过往“蓝图空悬”的局面。
期待这些方案能真正走出图纸,成为可操作、可推进的落地项目。
在房地产行业整体承压的当下,政府更需以“店小二”式的服务精神,优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此增强市场与投资信心。
唯有如此,“姚江两岸”这片热土才能加速崛起,真正承载起“宁波未来之城”的战略使命,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姚江潮涌风帆劲,两岸云开气象新
如果你对 姚江两岸或滨海大都市 感兴趣,可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互交流 姚江两岸或滨海大都市 动态,本群仅为兴趣爱好探讨
(后台发送“姚江北岸/南岸 或 滨海大都市 入群”)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fshC79Tva237Pp22vyphMA
【姚江两岸谋划大动作】宁波市阳光采购服务平台昨天发布多则与姚江两岸后续建设相关的招标公告,涉及滨江绿带方案征集、多条道路方案征集,以及姚江两岸交通相关研究。这些招标公告中提及的工程,值得特别关注的有——姚江南岸(梁祝公园-机场路)滨江绿化工程、姚江西路(通途西路-机场路西)工程、丽江西路(邵渡路-洪塘西路)工程。(宁波楼市报道)
https://news.cnool.net/10926448.html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