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宁波历史上的第一任市长,也是唯一一位的宁波籍宁波市长。他是我国最早一批公派留学世界顶尖大学的海归之一,还在北大做了八年教授。
然而不知为何,无论《宁波市志》或是《鄞县志》,都没有收录他的人物传。
鄞县邱隘的学霸
他叫罗惠侨(1888-1972),出生于原鄞县邱隘张家瀛村。1907年毕业于宁波府中学堂,次年又考入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预备科。
宁波府中学堂就是今天的省重点宁波中学的前身;而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的历史则可追溯至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是如今知名的985高校——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共同前身。
1909年,首批“庚子赔款”留美学生的选拔考试在京举行。这场考试吸引了全国各地630多名优秀学子参加。由游美学务处中外考官主持遴选,过程公正且透明,考试难度极高,丝毫不亚于现在的清北强基招考。
经过一个多礼拜的两轮考试,最终录取首批庚款留学生共47名,远低于原计划的100名。在所有考生中,罗惠侨名列第七。两个月后,他登上了赴美的越洋轮船,同船的还有另外三名来自宁波的年轻才俊。
在那这次考试中排名第六的,是后来成为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梅贻琦;曾国藩的曾孙曾昭权仅排名第44,并成了罗惠侨在美国的大学校友。而后来做过北大校长的胡适、做过浙大校长的竺可桢和“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等人都还是后一批的留美学生。
经过一年大学预科班补习后,罗惠侨于1910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就读造船工程——就是那个在2026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连续第14年位居全球第一的MIT。
又经过五年的刻苦学习,他分别于1913年和1915年拿到了学士和硕士学位——这也是罗惠侨这个名字唯一见诸于《鄞县通志》的记载。

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
归国后,罗惠侨曾短期出任过上海江南造船所的技术员,后于1917年受聘为北京大学理科教授,两年后兼任注册部主任。他前后执教北大八年多,直到1926年初调任北洋政府教育部,担任专门教育司司长。
罗惠侨在北大期间的校长是蔡元培,他既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这些新文化运动急先锋的同事,也是傅斯年、罗家伦这些“五四运动”学生代表的老师。
巧合的是,民国时期还有五位来自宁波的马姓兄弟——马裕藻、马衡、马鉴、马准、马廉,也同在北大(含燕京大学)执教,后并称“北大五马”。他们和罗惠侨一样,都来自于鄞县的邱隘镇。
唯一的宁波人市长
历史上宁波首次作为单独的一个行政单位,可以追溯到开元二十六年(738)唐玄宗设立的明州。此后它总被唤作州、郡、府,彰显其高于“县”一级的行政地位。
而作为城市型政区的“市”,在中国首度出现却只有百余年。1921年,当时孙中山所占据的“广州市”,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与县平等的市级行政区域。
同样地,宁波首次建市的决策亦带着明显的政治烙印。
1927年初,国民革命军底定蒋介石的老家宁波;4月,南京国民政府宣告成立。为迎合这位未来的蒋委员长,浙江省呈请中央政治会议批准,决定设立宁波市,赋予了这座浙东商埠“装饰门面”的含义。
此时浙江政坛正涌动着“北大系”暗流。时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的蔡元培、同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李石曾、民政厅长马叙伦、教育厅长蒋梦麟、建设厅长程振钧等均为北大系人物,都与罗惠侨有着旧日同事之谊。
而加上蒋介石宁波老乡的这层关系,更使得罗惠侨当初被普遍认为在应付错综复杂的地方关系上有着天然的便利。
1927年5月,几乎与上海特别市设立同步,宁波获批设市;6月,罗惠侨获颁第一张宁波市长委任状,7月1日宣誓就职。从此,这位曾经的北大教授被推上了家乡的政治舞台。

市长简任状(网络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鉴于地域回避制度,再由本地人出任地方一把手如今已几无可能。
这位在北大浸淫了人文情怀的首批庚款留美学生,怀揣着科学救国的抱负回到故土,甫一上任即发布了施政宣言,承诺推进土地登记、拆城筑路、兴建公园、改善卫生。
然而,丰满的理想在现实面前迅速碰壁。
首先罗市长要面对的是捉襟见肘的财政困境。省里拒绝将宁波的营业税移交地方,土地税又因本地豪绅抵制而难以开征。管辖范围仅有45.6平方公里的市政府一度靠举债度日,不久便被迫裁撤了秘书处,还将教育局、卫生局降格为科。
其次,他又饱受权力掣肘。市公安局长由蒋介石直接任命,市长无权调度警察力量。当他试图取缔娼妓时,既失去妓院税收,又无力承担妇女技能培训的开支,计划最终搁浅。
当时的宁波政局混乱、民生维艰,高达65%的儿童失学率和37%的失业率,使得这位曾衣食无忧的北大教授和教育司长,不得不为建女子中学校舍而亲自担任“征募会委员长”,在街头巷尾进行募捐。
拆除千年罗城
不过罗市长最为后人所诟病的还是“隳城案”。这里的隳也念huī,特指毁坏城墙或山头的意思。
唐乾宁五年(898),明州刺史黄晟始筑宁波罗城。现灵桥路、长春路、望京路、永丰路、和义路、东渡路合围而成的环城马路就是原千年罗城墙的旧址所在。

宁波罗城范围示意(网络图片)
近代以来,宁波城墙作为城市防御的功能已基本丧失,反而成为阻碍交通运输、制约城乡经贸发展的拦路虎。
为打破老城封闭的格局,罗惠侨走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以铁腕手段拆除了城墙,修筑起环城马路。而从古城墙上拆下来的城砖石料,则被用作建造华美医院和城乡居民房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