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占领台湾省后,同样对台湾省进行了非常残酷的经济掠夺和控制。为了实现其“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殖民统治的经济模式,日本从创办“农业试验所”着手,逐步引入优良品种、增施肥料,以及建设水利设施。比如去年4月铜像遭人持电锯“断头”的八田与一,就曾受聘于“台湾总督府”任水利技术人员。此外,可用于生产赛璐珞的樟脑也被日本殖民者大量掠夺至日本。但与直接经济掠夺相比,日本殖民者利用近代垄断企业对台进行经济掠夺比较隐蔽。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独占的日本官僚垄断资本和日本各大财阀集团控制的垄断资本控制着台湾的工业生产。“台湾总督府”主要控制铁路、矿山、港口、电力、食盐、樟脑、烟酒等工业企业。财阀则主要由三井、住友、野村、三菱、古河、大仓、安田、大川等财团独自或合股经营制糖、化学、建材、米谷加工等工业企业。到1945年,日本殖民垄断资本控制了台湾省银行存款总额的60%,电力工业的96%,制糖工业的94%,完全控制了台湾省的经济命脉,这些企业每年从台湾省赚取的利润数目多得无法统计。在日本实行“皇民化运动”期间,大量台湾省本土企业沦为日企附庸,这种经济联系部分甚至一直延续至今。
在文化方面,日本“皇民化运动”对当时的台湾省老中青三代人,效果最显著的无疑是青年一代。他们除了在日本教育环境中成长外,还有争取与日本人平等的社会地位等原因。日本殖民当局通过教育、文化等途径消弭台湾省人的祖国意识,灌输其必须效忠日本天皇、支持对外圣战的思想。其中,以《沙鸯之钟》的集体洗脑最为典型。《沙鸯之钟》是日本在二战期间拍摄的“大东亚共荣圈”样板电影,电影讲述的是泰雅族少女沙鸯,为奉召从军的蕃童教育所日本老师送行,在途中失足坠河的故事。日本驻台湾总督在沙鸯失足的河边,立下一口钟,钟上刻有“爱国之女沙鸯”字样,并在河边立下纪念碑,将这名不幸丧生的少女作为共荣圈人民效忠日本、为国牺牲的样板。这部集合当时一流编导、演员,并由日本首席红星李香兰主演的电影,在台湾播放时可谓是反响热烈。
在军事方面,上世纪40年代初,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台湾岛的战略地位开始日益重要。当时基隆和高雄是日本海军重要的补给港,高雄和台南又是日军的空军基地,每天起飞战机多达一百多架。日本为了守卫台湾岛这块殖民地,以及征兵参加二战,“皇民化运动”在军事方面也是着墨颇多。日军在台征兵时,通常是由“台湾总督府”订定资格和条件进行选拔。譬如在征选“劳务奉公团”人员的时候,条件是20—30岁健康男性,日语基础较好,奉公精神良好,适合劳务活动者。在具体操作方面,“台湾总督府”分配一定数额给各州厅,由地方州厅官员广为宣传,招募军人。若报名人数不能满额,警察和宪兵还将调查年满20岁的男性,按地址挨门逐户地去“拜访”、“鼓励”。但所谓的“拜访”、“鼓励”,其实只是软性施压而已,毕竟在军人专政和警察制度森严的情况下,不接受“拜访”和“鼓励”的后果可想而知。之后,日本警察将有意者名单进行审核,并发给通过考核者一张召集令,这就算是将其招募成为台籍日本兵了。
1942年3月,第一批被称为“高砂族挺身报国队”的500人被遣至菲律宾,因5月7日参战成功击退巴丹半岛美军而声名大噪,从此改称“高砂义勇队”。1974年印尼丛林中发现了一名汉名李光辉、日文名中村辉夫的台籍日本兵,他是台东阿美族原住民,1944年与日军部队失散后,独自在南洋丛林中生活了30年,因不知日本早已投降,他也成为了二战的最后一名士兵。而除了“高砂义勇队”之外,还有一批曾参加淞沪会战的“台湾农业义勇团”,这批台籍日本兵当时在上海附近开农场,主要负责为日军种植新鲜蔬菜。后来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升级与扩大,日本的“台湾总督府”又以各种名义招募台籍军属、军夫到中国战线担任物资运输、占领区工农业建设等工作。目前在日本靖国神社中,就有2.8万台籍日本兵的灵位,“高砂义勇队”士兵则有2000多名。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