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23250812.jpg


第一眼看到这张照片,大家的第一反应是——哇,好大的太阳!为什么这张照片中的太阳显得特别大?是因为我拍得很满吗?不完全是。是因为下面站着一个人。我们经常说眼见为实,但有时,眼睛看到的未必都是真实的。


光线进入人眼后,大脑会进行成像,而这个过程有很大的主观成分,大脑在一定程度上会调整你看到的图像的感觉。而人常常依靠对比形成认识,比如说某个人是高是矮,是白是黑,往往是我们经过和周边环境进行对比后才得出的认识。


人的形象我们很熟悉,所以大脑也觉得人的形象大小差不多。当你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大脑告诉你的不是正常大小的太阳配上一个人,而是一个正常大小的人配上了巨大的太阳,这就是利用视觉科学形成的感官。


170023250812.jpg


要想拍到这样的作品也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要精准地计算太阳落下的位置,要让这个人正好在这个位置。


大家能猜到拍摄的时候这个人离我有多远吗?大概有800米。从800米外看一个人,其实他会显得非常小,这就衬得太阳特别大了。这张照片也被选用为《中国国家地理》当年的一期封面照片。


170023250812.jpg


照片中的这位同学也非常辛苦,被我们指挥跑到800米之外,不断地做着各种动作。


平时,大家不太容易觉察到太阳、月亮短时间内的运动状况,实际上它们运动得非常快,太阳的直径约为139万千米,那么它走完自身直径这么长的距离需要多长时间呢?


只需要两分钟。为什么是两分钟?大家也可以当成一项课后作业,回去算一算。


只要两分钟,太阳就落下去了,留给我们拍摄的窗口期其实非常短,只有三四分钟的时间。我用对讲机指挥这个人向左走、向右走,跳……让他做各种各样的动作,最后拍到想要的效果。


看,你必须具备科学的思维、科学的素养,才能将人和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作出有意思的影像。


如何在摄影中巧妙地运用科学思维


170023250812.jpg


刚才说过,人的视觉依靠对比呈现,所以如果你想把太阳或月亮表现得很大,那就让前景尽可能小。这两张照片中的建筑物是同一个建筑物,但左边是距离6千米拍的,右边是距离35千米拍的。


经过对比我们就会觉得,右边的楼显得特别小,太阳显得特别大。人的视觉就是依靠对比去形成感受的,你的大脑依靠对比,然后告诉你什么是大,什么是小。


1700232508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