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如此,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虽然卢布严重贬值,但国内国民的基本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种源开发,国际纷争背后的粮食保卫战
同俄罗斯相比,我国有一部分粮食还处在缺乏状态,尤其是大豆、玉米等养殖业相关作物。
2021年我国农产品进口额高达2198.2亿美元,其中谷物和食用油籽、食用植物油数目最为可观;谷物进口量高达6537.6万吨,同比增82.7%;食用油籽进口10205.1万吨,食用植物油进口1131.5万吨。
进口农产品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丰富餐桌,保证食材的多样性。更是因为我国人口数量庞大,每年养殖业所需饲料消耗豆粕、玉米等谷物的数目都十分可观。
虽然我国的农业目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产业不强,竞争力较弱的境地。尤其是在育种方面,一些产业的核心育种技术缺乏,使得这些产业长期受到外国掣肘。
以猪肉为例。中国是世界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2020年全球一共生产9800万吨猪肉,其中一半出自中国。
在养猪产业链上,种猪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着猪肉的供应量,但我国种猪的生产性能水平都是短板。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从丹麦等国家开始进口种猪。进口猪吃得少,长得快,瘦肉多,生产效率高,很快就让我国的猪肉供给水平从短缺到了基本平衡。
但种猪能否自主供应,种源是否安全可靠的问题,一直都是多方关注的焦点问题。
还有我国的鸡肉产业。
年出栏量50亿只以上的白羽肉鸡,是我国为数不多能够实现出口的畜禽产品。白羽肉鸡具有出栏时间短、出肉率高、成活率高,并且饲料转化率也高的特点。
与猪、牛等畜产品相比,白羽鸡最大的优点就是节粮。
比如生猪的饲料转化比最低也要2.5-2.8:1,但白羽肉鸡可以达到1.5:1甚至更低,也就是说猪长1斤肉需要吃2.5-2.8斤饲料,白羽肉鸡只需要吃1.5斤。根据2020年中国猪肉产量测算,如果10%猪肉替换成白羽鸡肉,可以节约近550万吨粮食;如果替代20%,可以节约近1100万吨,这大约是7700万人一年的粮食消耗量(2020年中国人均粮食消费量141千克)。
尤其是在战争、通货膨胀的影响下,能够更好抵御可能发生的风险,保障人民群众对动物蛋白的需求。
但长期以来,白羽肉鸡的育种一直被欧美国家垄断。国内的白羽鸡企业每年要花费数千万以上来引进祖代种鸡,才能繁育肉鸡。同时,长期进口还容易引发疫病,一旦冒出了禽流感之类的疫病,根本就买不到种鸡。
种源的意义不在于供应市场消费需求,而是要从上游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给予产业长足的发展空间。
在近两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会着重强调,要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公关,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