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该死的密码,那些惊世骇俗的奇人” 麦家解析世上最“干净”的权谋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夏榆 发自成都
2010-08-25 19:41:36
来源:南方周末
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49348
《风语》剧组/图
麦家认为,谍战戏不能只有“战”没有“谍”,应当融合侦听破译与地面谍战。《风语》正是这样一部“谍”、“战”融合之作。
世上能够把一个个甚至一代代天才埋葬掉的,大概也只有该死的密码。--麦家
麦家因为长年自虐式写作把腰写坏了,不能长久伏案,也不能持续坐立。8月14日深夜,在成都四川宾馆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他只能盘腿席地而坐,且要靠着床架。
可在十几年前,麦家却做过特工,擒拿格斗,样样过关。
多年来,麦家一直在写破译家,写破译领域的一些人和事。从《解密》、《暗算》、《风声》到刚刚出版的《风语》,包括中篇小说《陈华南笔记本》,长短篇加起来有七八十万字,但只有在写出30万字的《风语》之后,他才对自己的作品稍加满意。“破译界是一个深奥奇异的领域,但是我写的《解密》、《暗算》、《风声》都是零碎物件,我有一头整牛,但是不敢去碰它,总是弄一个牛腿或者牛头。”麦家说。
《风语》的写作被麦家看作是呈现了一头整牛。这次他下了狠心,把一直在脑海里盘旋的关于“中国黑室”(1940年初,经蒋介石批准,专门破译日本密电码的机构--军事委员会技术研究室正式成立,并比照当年美国亚德利的“美国黑室"之称,取名“中国黑室”。编者注)的历史写了出来。用麦家自己的话说,《风语》写出了世上最干净的权谋。同时,这部作品也是他密码故事的告别演出。“写完《风语》后,我再也不想写破译家了,怕重复。”麦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珍珠港密码就是他们破的
“为什么它能算天下事,却算不了自己的命。”这是麦家给《风语》写出的推广词。
《风语》讲述的是“中国黑室”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惊世骇俗的数学奇人,天才破译家。
2010年5月起,《风语》由《人民文学》杂志分数期连载,7月由金城出版社出版发行,首印50万。
写出长篇小说《风语》之后不久,麦家也完成了同名电视剧剧本的创作。由刘江执导、胡军和郭晓冬主演的电视剧《风语》也于8月18日杀青。中央电视台以每集85万元的价格买走了这部剧,即将在央视一套播出。
南方周末:为什么会写《风语》?是什么触动了你的写作灵感?
麦家:我以前的师傅曾告诉过我,抗战期间有一个组织,里面有各路英雄。这些各路奇人异士,破译密码能力都非常强,有一个人曾经在上厕所的时候破译出一个难以破译的密码。那时候的厕所男女之间隔着一块木板格。隔眼隔不了耳。有一天他去上厕所,听到两个女人在隔壁说悄悄话,因为他有份密电一直破译不出来,害他闹了便秘,所以在厕所待了很长时间。那两个女人根本不知道这边有一个人,只管说一些惊人的悄悄话。而正这些悄悄话给了他灵感,回去以后,他就把密码破译出来了。这样的故事在我看来很神奇。
我曾偶然得到一本写“中国黑室”的小册子,是内部出版物,作者叫亚德利,那是一本他在重庆秘密情报机构工作的日记,国内一直没有公开出版过,这本日记非常好,它触发了我写《风语》的灵感,后来也成了我写这部小说最有价值的材料。
南方周末:“中国黑室”在历史中是怎样的一个机构?在《风语》中,你也写到密码破译史。
麦家:它是一个真实的机构,筹划于1930年代末,在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中国黑室”鼎盛时期,其从业人员一度曾达到四位数。因为禁忌,他们都成了哑巴,如今,他们中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赴了黄泉,剩下的百分之十,像树叶藏于森林一般隐于闹市陋巷。
在《风语》里,我把整个密码史放了进去。我希望读者看小说的同时,也对密码这个行当有所了解,密码破译到底是怎么回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有哪些著名的破译方式?这些我都融了进去。你如果不爱看故事,也可以了解到密码的知识。
其实我还是把“中国黑室”当作一个舞台,把那个时代的风云际会放进去,这是我写作《风语》的一个野心。以前我的小说会把环境彻底封闭起来,在极端的限制中展现人性。这次则把环境彻底打开,在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面前,各路人如何展示自己的面目。从政治上来说,当时的国共以敌对方式相互博弈;从个人来说,巨大的民族灾难面前,人际分流,忠的、奸的、发国难财的、;、;各种各样的人都会展示他们的本性。在这种大历史背景中,“中国黑室”是描绘人性的最好舞台。
麦家
抗战时期建立“中国黑室”的美国密码之父亚德利 (南方周末资料图片/图)
南方周末:“中国黑室”是如何成立的?
麦家:抗战爆发前国共交手,蒋介石屡次溃不成军。他发现自己败在两个方面,一是武器不行,二是情报不行。于是大量从德国进口武器,甚至让德国军人来训练军队。另一方面,他开始重视密码破译,他认为红军之所以能逃出国民党的历次围追堵截,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红军破译了国军密码,这成了蒋介石心里的一个痛。红军四渡赤水,毛泽东用兵如神,密码破译,功不可没。红军抵达延安后,国民党马上就组建了新的情报机构,那时还不知道如何破译密码,但蒋介石已经认识到这个机构十分重要。
抗战爆发,专门建立一个机构来破译敌军密码,显得尤为重要。当时,密码人才很少,蒋介石得知美国有一个破译之父,因为跟美国国务院关系不好,被开除了,一直靠赌博为生。通过当时的军统美国站站长肖勃,找到了这个人谈判。此人生活很落魄,最后以一万美金请他组建“中国黑室”。肖勃招兵买马,学生弟子都是中国人,他招了大量在日本留过学的数学家,这些人后来在“中国黑室”里破译过重要的日军情报,比如池步洲破译了珍珠港密码,蒋介石把日军要轰炸珍珠港的消息告诉了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但罗斯福不相信。还有一种说法,说罗斯福是故意让日本人轰炸,以激发美国人来参战。无论如何,珍珠港的情报是池步洲破译的。《风语》讲的就是这群人的故事,当然,《风语》里的故事是完全虚构的。
“暗算”与被“暗算”
麦家曾经就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信息工程学院,那是一所专门培养情报官的学校。那里的人都有异常之处,因为每个人都是严格挑选出来的。
“选你做地面间谍,英俊漂亮是第一,但你身上也不能有特别的标记,不能有痣,牙齿要长得整齐,因为这些不能化装,而且会引人注意。另外,对数字要特别敏感,潜意识的反应能力要敏锐。”麦家说。
麦家印象深刻的是入伍前的情形。军校老师来挑人,麦家先是被带去学校的一条林荫大道散步,五分钟后,他被带回房间,老师问他在散步的五分钟出现了哪些细节,比如碰到了什么人,在哪一个拐角遇见一个姑娘,她穿什么衣服--军校老师在测试学员的潜意识与观察力。
南方周末:破译密码令人十分好奇,你能讲一个你熟悉的当代破译故事吗?
麦家:1968年曾经出过一件大事,上海市粮食局某领导被打倒,儿子想不通,就想往台湾跑。这个人掌握了非常多的机密。当时台湾经常通过广播劝大陆军人投诚,这个人被明码标价,当时的价格是三万美金,这价钱在那个时代是非常高的。据说我们单位最高的是十万美金。
你猜他怎么逃过去的?他绝对是高智商的人。部队每年有探亲假,他利用探亲假去了厦门,然后从厦门坐轮船回上海。他事先准备了一只巨大的气球,气球上写好名字,写清楚投诚的目的。轮船经过台湾海峡时,他就从甲板上漂下去,台湾海峡很窄,每一艘轮船通过,对方、我方随时都有人监视,他利用一个角度,对方看得到,我方却看不到,因为轮船挡着。那边看到了气球,马上派快艇把他接到了金门岛。这个人身上当然有重要情报,但他不说,他要求到台湾本岛才说。
台军把他投诚的消息汇报给上级,第二天就有飞机把他接走了。早上七点半,飞机升空到3600米时,那架来接他的飞机就被我们打掉了。这样对方马上就知道,台湾本岛和金门岛之间的空军密码被我们破译了。我们已经知道台军什么时候派飞机来接,我军的飞机早在4000米高空盘旋,三架飞机等着,它们的飞机一上来就打掉了。
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知道,当时我们破译密码的厉害。正因为有这么一群人默默奉献,用他们的生命破译了敌对势力的很多密码,使对方不敢轻举妄动。1960年代末,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决心很强,但总是不了了之,一个原因是他受到了情报战的威慑。因为密码就是这样,并不是他们知道自己的密码已经被破译马上就能改变,密码的确定就像教科书一样,体系庞大,不是想改就能改的。
南方周末:在你写的密码破译者中,哪些给你感受最深?
麦家:《暗算》里的盲人“阿炳”,那完全是一个奇人异士,但我把它写成了命运的故事。某种意义上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阿炳因为耳朵好为国家建立功勋,成了英雄,但同时又为他的命运埋下了陷阱。他的听力好到什么程度?可以听到天外之音,可以把敌人所有电台密码全找出来,后来就成了英雄。但是因为有点弱智又是盲人,娶不到老婆,成了英雄后,组织上给他安排了一个妻子,过着非常美满的生活。但他没有性功能,又很希望传宗接代,他以为跟老婆抱着睡觉就可以怀孕。两年下来老婆始终没有怀孕,他以为是老婆的问题,就要离婚。被英雄抛弃,在那样的特殊年代,他老婆会成为罪人,甚至无法生存。他老婆想,反正丈夫有点弱智,不如在外面怀一个种给他生一个小孩,由此保持这段婚姻。她根本没有想到,孩子生下来的第一声哭叫,丈夫一听就知道孩子不是自己的,而是邻居一位医生的。他很绝望,老婆怀了野种,他无法接受,于是就自杀了、;、;
我写这个故事不是猎奇,我想写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天才的命运。
南方周末:你写到这些密码破译者时曾说,他们暗算别人,自己也被暗算,为什么这样说?
麦家: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工作以“国泰民安”为终极目标,但工作本身具有保密性,这使他们失去了最基本的人身自由,以致连收发一封信都要经过组织审查,合格后方可投递或交付本人阅读。他们抛妻别子,埋名隐姓,为国家安全绞尽脑汁地“暗算”他人、他国,最终自己又被世俗生活“暗算”了。但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与命运。生活在一个禁锢的、扭曲的世界里,他们有太多的困难,太大的问题,以致最后连正常的、健康的生存权都可能会失去。
克里亥密码机。二战期间,德国外交官在使用时并不知道美国人已破译其密码。
二战时期用来破译纳粹情报的密码破译机战后被销毁。2009年,几十位当时的密码专家,花费14年时间,重新复原了当时的密码破译机。
英格玛密码机外表像是一台普通打字机,其特别之处在于键盘连接着由电流推动的回转轴,能将每一个键都调换顺序。相应的情报被送出,需要每天更换按键才能破译。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谍战不只是“战”,还有“谍”
在那所培养特工的学院,麦家学习了八个月。他像一个见习记者,跟着老师进出报社,但是只能待在一间办公室里,隔壁都不能过。这是那里的规定。那八个月,麦家形影不离地跟着师傅,师傅经常会提醒他--那个人,你少跟他打交道。
南方周末:特工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那些破译密码的人,他们的真实状态又是如何的?
麦家:在那个领域里,破译密码者都是宝贝级人物,机密度很高,其实我是无法接近他们的。出于对自己负责,我也不应该去接近他们。
南方周末:当年你在军校学习的情况是怎样的?
麦家:其实我在那个单位里才待了不到一年时间,属于实习阶段。平常离开那幢工作的大楼以后,还是可以有日常的生活,比如说打篮球,自然会跟别的处室的人接触。有一天我在打篮球,中场休息时跟一个人聊天。我师傅在六层楼上看到了,大声把我喊回去,问我,你知道那个人是干什么的吗?我说不知道。他说那个人是破译密码的,身上的机密度已经有22年,你跟他聊,万一跟你聊到一件事,而这件事的密度是22年,你就只有陪他在这待着吧,某种程度上他可以陷害你,你本来可以15年就解密,因为听到他说的那件事,你还得继续干7年。
那个单位的人很单纯,对组织的忠诚绝对是第一位的,可以对自己老婆撒谎,但是绝对不敢对组织撒谎,对组织撒谎,你就完了。在那里,秘密会变成比你生命还重要的东西,这种东西像空气一样真实,一样无所不在。
我是一个实习生,师傅跟我这么说之后,我自然就不敢再跟其他人交流。这件事之后,我更加胆小。破译密码的人脸上不会写着“我是破译密码的”,我也不敢跟陌生人打交道。所以我对他们的工作状态并不了解。没有办法了解,也害怕了解。
在这种单位里,破译密码的人就是宝贝,领导都很高看。只要他们破译出一个密码来,从中央到军委的首长都会发文表彰,荣誉感是非常强烈的。
南方周末:什么样的人会被选拔到这样的部门工作呢?
麦家:都是从清华、北大、浙大、南大这样的名牌大学选来的高材生。这些人如果不进入这个系统,从事别的行业,绝对是一流的精英,他们的起点高,智商也非常高,但是到了那个特别的领域,他们真的就像一台机器一样。我有时候想,他们过的生活,有时候会让人觉得非常凄凉。
有一位女情报人员叫郑媛,长得非常漂亮,有无数人追求她,却终身未婚。25岁那年,她曾经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破译台湾海军另外一部密码就结婚,可是等她完成破译已经37岁了,12年就这么过去了。而且,当她破译出来后,其价值已经将近等于零了,密码都有一个保险期,她破译出来的第二年,这部密码就作废了。
南方周末:这样的单位,每年有多少人要离开?
麦家:绝对不能说,人数一出来,某种程度上它的规模也就暴露了。
南方周末:成为正式的密码破译者,需要什么条件?
麦家:数学要好,因为牵扯分类与概率。举个例子,一个重要人物张三到成都行动,很可能他的电话已经被监听,我们用一份无线电电报通知成都方面,张三到成都,要去接。我们把电报拦截掉,拦截以后进入猜想过程。比如说,知道电报有11个字,关键是这11个字体现什么内容。我现在知道有这个人物是张三,张三这两个字在前面,张三可能是一个代号,或者是一个代号。那这个代号放在哪里,就是一个排列组合。可以出现难以数计的排列组合,还要进行演算。如果某个组合刚好跟这封电报搭上了,这个数演算过程就出现归零。你想想看,我们刚才说的是11个字,11个字基本上是11×11的组合,但如果这封电报是100个字呢?
南方周末:简单说,密码的发展历程是如何的?
麦家:密码的发展是最快的,所有最新的技术最后都用在密码上。民国时期其实是一个密码机时代,那时候,最先进的密码就是密码机,密码机其实很简单。二战时期,最著名的叫英格玛密码机,是德国海军用的,有人说德国海军败就败在英格玛机被波兰人破译了。以前的密码没有进入到机器状态,都还是一种转换,是人为设置的。我有一个密码表,密码表逢单,变成A是C,逢双我的A可能变成B了,就是这么一种约定。
然后这种约定就变成一台机器,就像打字机里的A,像汽车挡位一样,1号是在1号挡位,当挡位开关拉到一挡的时候,A可能变成B了,到2挡位的时候,A打下去可能变成C了。而且对方的接收机也是这样的。比如说今天1日,我就拨到一挡,这边打出来的字数,如果不拨这个挡,看到的是A,拨了这个挡体现的就是B,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密码技术。等于不需要密码表了,密码表容易被偷到,而且很复杂,而这样可以变得很简单,同时保密性非常高。
现在的密码发展,完全变成了数学密码,就是把语言重新打碎了,变成一种数学方式。就相当于以前我们的图像都是模拟信号的,现在完全是数字化的,进行数字压缩了。
南方周末:“文革”时期,我们的密码工作是什么样的状态?
麦家:那个时候,正值冷战,密码战最受重视,队伍最庞大,成果最卓越。我始终觉得那代人真的不能让我忘怀。那个阶段我们国家始终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局部战争,我们基本都打赢了,真是要靠这群人,因为我们破译了对方的密码。
南方周末:近几年谍战剧在影视界比较热,你看这些影视剧吗?有什么评价?
麦家:大部分粗制滥造。谍战精神不在打打杀杀,现在的谍战剧无论是编剧,还是导演,大部分不懂这个领域,把谍战变成战而不是谍。其实整个谍战有两种类型,一种完全搞侦听破译,还有一个地面谍战,也就是特工谍战。现在谍战剧主要是特工,去偷、去抢,翻墙入室把情报偷来,当然这也是一种截取情报的方式。
谍战剧还不是什么人都能写的,虽然难度不大,但是却要环环相扣,要有很强的逻辑性。现在中国很多作家,包括剧作家,讲故事的能力其实是比较差的,因为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谍战剧需要严密的逻辑,需要环环相扣的推进,也需要出人意料。比如他翻墙入室去偷一个东西,他提供的偷的方式,都是常人能够想到的方式,没有体现出智力,观众看了会觉得你这个表现不高明,没有技术含量。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