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17-12/30/content_1089984.htm?div=-1


1.jpg

100多张照片合成的萤火虫飞行轨迹。张海华摄

2.jpg

草叶上的萤火虫。张可航 手绘

    □张海华  文/摄  张可航  手绘


    如果说燕子、大雁、鹡鸰等鸟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鸟”,那么萤火虫就是受宠的“诗虫”,在自《诗经》以来的两三千年的古典诗歌长河中,这些在夜空中提着“小灯笼”的飞虫曾无数次被诗人们咏唱,其形象熠熠生辉,令人陶醉。


    熠燿宵行,伊可怀也


    萤火虫第一次“飞”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在伟大的《诗经》中。《诗·豳风·东山》是一首感人的抒情诗,也是一首典型的博物诗。其大意是说,出征三年的男人终于踏上还乡之旅,一路上,细雨濛濛,他思绪万千,想象家园已荒芜、妻子在悲叹……诗中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光在这一节中,诗人就用了多种动植物,竭力描写家舍败落、冷清的模样。由于生僻字太多,有必要先解释一下名词:果臝(luǒ),是一种葫芦科植物;伊威,是一种小虫,又称鼠妇、西瓜虫,喜阴暗潮湿的地方;蟏蛸(xiāo shāo),则是一种长脚蜘蛛。町疃(tǐng tuǎn),则是指田舍旁空地,禽兽践踏的地方。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藤蔓在屋宇下蔓延,小虫在阴湿的室内乱爬,蜘蛛在久闭的门户上结网,野鹿在屋旁空地上践踏,到了晚上,则是“熠燿宵行”,点点微光在漆黑的夜空中闪烁……


    不过,历代注家对“熠燿宵行”的具体含义还是有不同看法。分歧之所在,主要是:这四个字所描述的到底是萤火虫还是磷火?


    从我所读到的约10种关于《诗经》的名家注释来看,多数人认为,“熠燿”(燿,同“耀”)是形容光亮、鲜明的样子,而“宵行”则是指萤火虫。也有人认为,“宵行”是指磷火,即所谓“鬼火”。


    宋代大儒朱熹则说:“宵行,虫名,如蚕,夜行,喉下有光如萤也。”从描述来看,这里的“宵行”实际上是指萤火虫的幼虫。萤火虫幼虫的体长通常明显长于成虫,也会发光,不过发光的位置应该是如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是“尾后有光”,而非“喉下有光”。


    当代胡淼在其所著《诗经的科学解读》中认为,“宵行”是指萤火虫。萤火在夜空中的明灭不定状,在古人眼里,一如从尸骨逸出的磷质物于野外自燃所形成的“鬼火”,令迷信者见之毛骨悚然。


    尽管三年未归的故园已如此荒凉,但诗人还是说“不可畏也,伊可怀也”,毕竟这是自己的家乡,永远让人牵肠挂肚。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


    《豳风·东山》一诗中,下文还有“仓庚于飞, 熠燿其羽”之句,则“熠燿”原本是形容词无疑。但实际上,《诗经》时代以后的很多诗人,老早就拿它来借代萤火虫了。


    日本人冈元凤所著《毛诗品物图考》,因图解《诗经》名物而著名。此书引西晋张华《励志诗》“凉风振落,熠燿宵流”句,来证明“是熠燿之为萤也”。也就是说,张华的诗句就是用“熠燿”来代指萤火虫的微光。


    此后,类似用法屡见不鲜。如唐代元稹的长诗《江边四十韵》中有句云:“濩落贫甘守,荒凉秽尽包。断帘飞熠燿,当户网蟏蛸。”这里也是在竭力描写荒凉败落之境,其中“熠燿”、“蟏蛸”直接化用于《豳风·东山》。


    宋代苏轼《秋怀二首·其一》中说:“露冷梧叶脱,孤眠无安枝。熠燿亦求偶,高屋飞相追。”诗中体现的是孤寂凄凉的心境。这里的“熠燿”,非常明确是指在夜空中闪烁求偶的萤火虫。可见,受《诗经》影响,在很多古代诗人看来,“熠燿夜飞”已经成为一种代表荒寂的意象。


    萤火虫的生存环境也加深了这种荒寂感觉。古人认为 “季夏之月……腐草为萤”(《礼记·月令》),即萤火虫是由腐草变化而生的。现代人当然都知道,事实不可能是这样。萤火虫喜欢栖息在草木繁茂、较为湿润的地方。古人看到萤火虫经常在阴湿的草丛中出没,就以为它们是腐草所化,这在诗中也多有体现。如唐朝杜甫《萤火》诗云: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这里的“敢”,是“岂敢,不敢”之意。有人认为这首诗借咏萤火虫而讽刺宦官;也有人认为就是一首普通的感叹人生的咏物诗。


    南宋释文珦亦有《萤火》诗云:


    尔质非天赋,唯从腐草出。细微曾未觉,变化亦难明。自照光宁远,群飞体更轻。空教征戍归,容易动离情。


    以上两首同题诗,实际上都是在借萤火虫“从腐草出”而喻其出身卑微。


    微萤不自知时晚,犹抱余光照水飞


    如果说从“熠燿宵行”到“唯从腐草出”,反映的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关于萤火虫的意象体现为“荒、寂、湿”这三字,那么接下来还有一个字,应当是“凉”,即“秋凉”之凉。


    现在,绝大多数人把萤火虫跟夏夜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实,秋天有萤火虫是很正常的。就我读到的古诗而言,关于秋夕萤火的诗句,明显多于夏天。如初唐诗人王绩的《秋夜喜遇王处士》: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大诗人杜甫还写过一首《见萤火》:


    巫山秋夜萤火飞,帘疏巧入坐人衣。忽惊屋里琴书冷,复乱檐边星宿稀。却绕井阑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沧江白发愁看汝,来岁如今归未归。


    如果说,王绩因为在秋月萤飞之夜见到朋友而欣喜,那么同样在秋夜见到萤火虫,杜甫却有了悲秋思归之意。


    中晚唐诗人贾岛早年曾为僧,他的诗中多有禅境,如《夏夜登南楼》:


    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


    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


    题目明明写的是夏夜,第三句却语气一转,说“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一股微凉清寂的气息便飘了过来。


    南宋诗人周紫芝的《秋晚二绝·其二》:


    月向寒林欲上时,露从秋后已沾衣。微萤不自知时晚,犹抱余光照水飞。


    又是“露沾衣”,又是“照水飞”,水的元素的加入,使得秋凉的意味更浓了。


    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


    萤火虫的暗夜流光之美,毕竟让人叹赏。因此,萤火虫在中国古诗中所代表的意象,还必须再加上一个字:美。如晚唐诗人周繇的《咏萤》:


    熠熠与娟娟,池塘竹树边;乱飞同曳火,成聚却无烟。


    微雨洒不灭,轻风吹欲燃;旧曾书案上,频把作囊悬。


    这首诗点出了萤火虫的典型栖息环境(“池塘竹树边”),也把群飞闪烁求偶的特性描述得很形象。最后两句,用的是大家熟悉的晋代车胤(yìn)“囊萤夜读”的典故。


    再看另外一位晚唐诗人罗邺的《萤二首·其一》:


    水殿清风玉户开,飞光千点去还来;


    无风无月长门夜,偏到牖前照绿苔。


    这首诗意境优美,气象开阔,“照绿苔”三字更让人感受到萤光相映的色彩之美。


    好了,不再举例了,因为实在举不完。


    如今,随着以湿地为代表的萤火虫栖息地环境的破坏,人们想要在野外观赏萤火虫,已越来越难了。一些无良商家为了营造“萤火虫之夜”以赚钱,不惜滥捕萤火虫,然后拿到公园中放飞,结果造成虫尸遍地的可悲场景。


    说起来,这种人造的“萤火虫之夜”,其始作俑者,最著名的当属隋炀帝。据史载,这位喜欢逸游的皇帝曾“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唐代杜牧《扬州三首·其二》中有“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句,说的就是隋炀帝命人乱抓萤火虫以放飞的荒唐事。


    以上,拉拉扯扯说了那么多关于萤火虫与古诗的故事,也该收尾了。但忽然又想起清代诗人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看,暗夜河上一点孤光,也可散作无数晶晶亮的小星星,真美。愿这闪闪微光,不仅愉悦我们的眼,更能点亮我们的心,让我们懂得珍惜与保护自然之美。


    总第6429期  投稿邮箱:essay@cnn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