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5-2020年)(批后公布)

《宁波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5-2020年)》已获得了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复,现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编制目的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是指导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各子系统规划的依据。上版综合交通规划于2003年编制完成,对我市综合交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随着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出行需求增长迅速,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结合新一轮《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工作的开展,我局开展《宁波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5-2020年)》编制工作,对城市内外交通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交通各子系统的关系,以期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范围

中心城区及其周边区域,并扩展至市域行政区范围。

三、规划期限

规划年为2020年,与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远景展望至2030年。

四、综合交通发展目标

总目标:亚太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国际水平的公交都市。

(1)把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契机,以空港、海港为依托,以铁路、区域道路为基础,建立面向世界,辐射区域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2)以轨道网络引导空间布局的演进,以快速道路系统支撑产业布局的调整,引导全域城镇体系的形成,推动全域都市化。

(3)以交通需求管理为核心,打造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多模式、一体化、智能化的城市交通系统。

五、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1.枢纽强市战略

强化港口门户优势,推动航空门户发展。依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构筑长三角2小时交通圈,国内主要城市群7小时交通圈。

2.交通引导战略

以交通设施的完善引导市域城镇体系与城市中心体系的形成,构筑市域1小时通勤圈和中心城区30分钟通勤圈。

3.需求调控战略

合理引导机动车使用,强化停车杠杆作用,推进动静态交通设施平衡发展。

4.公交优先战略

创建公交都市,推动公交优先,同时推动慢行系统与公交系统有机结合,有效扩展公交的服务范围,建立“公交+慢行”为主导的客运交通模式。

5.交通一体战略

推动交通投资、规划、建设、管理政策一体化。

六、对外交通规划

充分发挥港口优势,以“优化网络、构建枢纽、提升功能”为发展方向,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巩固门户枢纽地位。

1.港口

合理利用岸线,中心城区三江片甬江内河岸线按生活岸线进行改造;保留镇海-北仑间甬江口的部分生产岸线;沿海岸线主要用作生产岸线,在北仑中心区保留一定长度的生活岸线。市域沿海岸线主要作为生活岸线控制,杭州湾、石浦等区域可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布置部分生产岸线。

优化港口集疏运结构,形成公铁水多式联运的集疏运格局。完善铁路集疏运网络,建设甬舟铁路、甬金铁路与沿海铁路货运通道,提高铁路货运比例,加强与主要货源地的联系。形成高速公路疏港主通道,以都市区环线分离过境交通,以港区专用道提升疏港交通的便捷性,以杭甬高速公路复线、象山湾疏港高速公路等通道作为主要疏港通道。推动多式联运发展,整合铁路、公路、内河航运发展,开展海铁联运、海公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

2.机场

提高干线航线密度,增加航班次数,大力发展廉价航空和支线航空,成为长三角区域廉价航空的主力机场。推动临空经济发展,建设临空经济区,依托枢纽城市优势,丰富国内货邮业务,提供货运增值和高端货物服务。构筑完善、多层次的空港集疏运系统,通过高速公路、城际铁路辐射邻近城市;通过市域轨道、高速公路辐射市域;通过城市轨道、快速路辐射市区,扩展优势腹地。积极发展通用航空,完善航空体系,规划在宁海三门湾、杭州湾新区、象山、梅山等区域布设通用机场。

3.铁路

形成由国家铁路和城际铁路组成层次分明的对外铁路网络,将宁波建设成为沿海重要铁路枢纽。

完善国家铁路网布局,在既有萧甬铁路、杭甬客运专线基础上,建设甬金铁路,提升甬台温铁路服务能力,规划甬舟铁路、沪甬铁路和沿海货运通道,加强与舟山、上海、中西部腹地的联系,提升港口铁路集疏运能力。

引入城际铁路网,规划杭甬城际铁路、甬台温城际铁路,预留沪甬城际铁路通道,加强与周边都市区和沿线主要县市联系,提升中心城市地位。

4.高速公路

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形成“两环十射”高速公路骨架网络。“两环”指绕城高速公路与都市区环线,“十射”指杭甬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复线、甬台温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甬金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及连接线、杭州湾跨海大桥第二通道、甬舟高速公路、甬舟高速公路复线(北仑接线)、六横高速公路。配置高速公路辅助线、支线或连接线,包括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杭州湾跨海大桥余慈中心连接线、宁海联络线、石浦连接线、朝阳至西坞连接线、大碶疏港高速公路及穿山疏港高速公路等。预留甬金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和绕城高速公路的拓宽用地。

七、市域交通规划

打造由市域干线道路和市域轨道组成的“双快”交通网络,作为市域网络化交通的骨架,其中干线道路满足市域物流和机动车交通的快速联系,推动市域产业联动;市域轨道作为市域客运交通的骨架网络,推动全域都市化进程。

1.干线道路

干线道路网由G329、G228、G527等国道和S202、S203、S204、S206、S208、S306、S308、S310、S311、S312、S313等省道组成。国省道与中心城区快速路网良好衔接,形成网络化的格局。

2.市域轨道

规划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形成放射状市域轨道交通网络,网络由4条线路组成,其中近期控制北部余姚-杭州湾新区线、慈溪线,南部奉化线,预留宁海线、象山线。2020年市域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以外围换乘模式衔接,远景年市域线穿越中心城区形成快线。

八、城市交通规划

推动公交优先,以“出行方式科学、网络密度适合、衔接转换紧密”为方向,构筑网络清晰、结构合理、快速便捷、绿色环保的城市交通系统,创建公交都市。

1.道路网

构建快速路网为骨架、主次干路网为主体、支路网为补充,级配合理的城市路网系统。根据城市组团式发展特点,各片区、组团内路网自成体系,其中三江片路网总体形态为方格网状,重点考虑跨江、铁路、高速通道,并形成快速环路,向外形成放射状快速联系通道,辐射其他片区组团。

快速路网形成“四横五纵九联”总体布局结构,其中“四横”为北外环路、通途路、环城南路、鄞州大道;“五纵”为甬金高速连接线-广元路、机场路、广德湖路-九龙湖大道、世纪大道-望海大道、东外环路;“九联”为北外环路东延、通途路东延、夏禹路、环城南路东延-富春江路、望海大道北延、余北快速路、泰山路-镇浦路、沿海中线、大海线。中心城区范围内快速路总长度311km。

现状建成区通过打通断头路、整治背街小巷,完善支路网体系,同时通过优化支路网交通组织、加强交通管理,提升支路网运行效率。新城区应结合地块开发,加强控制,提高支路网密度,其中新开发城市副中心宜采用小地块开发模式,形成高密度支路网。

2.公共交通

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中运量公交和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公共自行车为延伸的多模式、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打造国际水平的公交都市。

2020年城市轨道线网由7条市区线组成,整体结构呈放射状,规模达271.6km,三江片线网密度达到0.44km/km2,核心区线网密度达到1.27km/km2。远景年线网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一环两快七射”的格局。

引入快速公交、有轨电车等中运量公交并完善公交专用道网络和场站体系,专用道网络达到260km,场站规模达到240公顷。

进一步优化常规公交网络,完善公共自行车网络。常规公交以扩容提速为目标,明确网络层次,网络由骨干线、辅助线、支线、特色线等四个层次组成。公共自行车在现状建成区范围内的投放规模宜达到4万辆,并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大向外扩展,总规模宜达到5.6-7.3万辆。

3.停车系统

规划打造“货截流、人换乘”,分区有特色的停车网络,以合理的配建标准基本实现车位供需平衡,以差别化的停车政策和合理的公共停车场布局实现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相协调。

货运截流停车场结合主要高速公路出入口、快速路网和物流园区,规划庄桥、高桥、城西港、镇海、机场、下应、方桥、邬隘、柴桥和郭巨等10处货运截流停车场,用地总规模约118.5公顷。

轨道换乘停车场形成三层停车换乘体系,共设置53处换乘停车场,停车规模达到1.4万个,截流外围车辆,减少城市中心交通压力。

城市公共停车场采取区域差别化停车供给模式,调节停车需求。一类区控制规模,二类区适当满足,三类区域可结合区域特点进行落实。

4.步行和自行车系统

构筑由绿道网络、中心城区步行和自行车系统双层结构组成的慢行网络。中心城区重点打造城市核心片、南部新城、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姚江新城—高桥片及镇海老城区等五个优先区,推动步行与自行发展;并通过“三轴十一干多支”的步行和自行车专用网络系统加以串联,提供专用通道,其中,“三轴”即沿三江六岸建立步行及自行车专用道路服务整个市区,“十一干”为甬西沿山干道、甬东滨海干道、绕城干道、镇海干道、北仑干道、城中干道、甬南滨水干道、西部干道、庄桥干道、东部干道、东部南部连接干道,“多支”主要为解决各优先片内部的联系通道。

九、枢纽体系规划

1.客运枢纽

构建国家级、区域级、市域和城市四个层次客运枢纽体系,推动交通系统一体化发展。

国家级客运枢纽作为内外交通转换的中心,由宁波南综合客运枢纽和栎社机场综合客运枢纽组成。

区域级客运枢纽,结合铁路场站和公路客运站设置,市域内规划杭州湾、慈溪、余慈、奉化、宁海和象山6个枢纽;中心城区规划宁波东、庄桥、段塘、邱隘、骆驼和鄞州6个枢纽。

市域客运枢纽以市域轨道站点为中心,满足不同层级市域交通转换需求。规划期内控制规划杭州湾、慈溪、余姚、奉化、象山、宁海、兴海南路、云龙、蒋家、慈东滨海新区、观海卫、丈亭、长街、石浦和裘村等15个市域客运枢纽,其中,杭州湾、慈溪、余姚、奉化和象山等5个市域枢纽与区域级枢纽结合设置。远景将结合市域轨道网络的完善进一步增加。

城市客运枢纽以城市轨道站点为中心,完善衔接设施,为不同交通方式转换提供服务,中心城区内规划12个城市客运枢纽,分别为鼓楼站、海晏北路站、松花江路站、鄞县大道站、梁祝站、镇海新城站、小港站、黄古路站、大通桥站、东钱湖站、康庄南路站和百梁北路站。

2.物流园区及货运枢纽

完善物流体系,提高货运附加值,推动多式联运发展。中心城区规划梅山、后海塘、霞浦、空港、陆港等5个产业物流园区,陆港、古林、方桥等3个城市配送物流园区;市域规划余姚滨海、慈溪、宁海、象山等4个物流园区,各县市区可结合区域产业分别设置物流中心,满足物流发展要求。

结合物流园区与主要对外交通设施,中心城区规划梅山、后海塘、霞浦、空港、陆港、邱隘、邬隘、穿山、方桥等9个货运枢纽;市域内规划余姚、余姚滨海、慈溪、杭州湾、宁海、象山等6个货运枢纽。

十、交通管理与智慧交通规划

通过提高交通管理和智慧交通智慧化水平,构建和谐的人、车、路、环境关系,实现安全、畅通和绿色的交通管理目标。

扩大货运交通限制区,加强单向交通组织,优化信号控制,建立绿波系统,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完善数据采集系统,加强部门数据共享,建立服务协调、管理智慧的综合交通信息化平台,并通过移动终端、交通提示屏等方式为出行者提供信息服务。

十一、图纸

见附件。

每一张规划图都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巨大

打开很慢很慢很慢,

一定要耐心!


第一张

第二张

第三张

第四张

第五张

第六张

第七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