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篇也有相关内容: 慈溪快船江史话[古桥文化]洋山五桥 http://www.360doc.cn/article/844378_226304849.html

☆怀德桥

蒋家大桥东200米是怀德桥。怀德桥在裘市老街街口,系单孔石梁桥,桥长6米,宽约2.5米。桥面由四块长方形条石组成,桥墩长条石砌,两头各设台阶十二级。桥栏两侧题名“怀德桥”,书法温润儒雅,夺人眼目。边上刻有建造年月,为清嘉庆十八年(1813)。护栏两头有擂鼓形望柱,桥墩两侧刻有对联,东曰:“一湾里彩落长虹;十里日波迴碧玉”,西曰:“地接街衢征艦集;港通南北客帆多”。对联上横梁雕有龙首,简洁古雅。

“怀德”二字,出自《论语》:“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其意为君子关心的是德行,小人在乎的是产业,君子注重的是规范,小人担心的却是利益,说明君子与小人之间本质的不同。“怀德桥”桥名与裘氏四九房“怀德堂”堂名相同,推测应为四九房族人出资修建

裘氏源远流长,《元和姓纂》:“卫大夫采食于裘,因氏。或云:本仇氏,避难改姓裘”。三北裘氏为大族,据裘易伟先生考证,祖籍山东渤海郡,先祖在盛唐时曾任“端国”(端国公)的官衔。宋乾道年间,端国八世孙裘承祖任慈溪县令,成为山南裘墅一世祖。故此,流传的辈份排行中,有“大宋牧慈宗,盛唐端国胤”之语。裘承祖任慈溪县令,光绪《慈溪县志》中有记载,称裘承祖于南宋乾道九年(1173)至淳熙三年(1176)在慈溪做县牧。又引雍正志:“承祖作成祖误,丽嘱楼集裘氏谱求作裘,其文云瑞国八世孙承祖乾道间授慈溪县令,庆元中转明州別驾,卒葬慈溪姜岙”。

嘉庆二十五年(1820)敦睦堂本中有裘姚崇等纂修的《慈溪横山裘氏宗谱》,也记有裘氏迁居于慈的记载:“始迁祖从仁,宋绍熙间自四明鄞阳乡迁慈溪横山德清港宣家桥”。

宋绍熙间为1190—1194年,与裘承祖在慈溪、明州做官的年代(乾道九年1193—庆元中1198前后)相当,宗谱中的从仁或许就是裘承祖,或许是其父亲,应该有一些关系。因为裘承祖在宁波一带为官,随带家属,也可能把父母接来。在几十年的宦海浮沉中,父母随儿子工作的调动而搬迁,最后定居在横山裘墅,是很有可能的。这样始迁祖为何从仁而排行称大宋牧慈宗也可以解释得通了。

橫山裘氏至明代,已非常发达,据说其后裔迎娶了山北柴家一位聪明美丽的农家姑娘为妻,姑娘生下儿子后,娘家弟弟前来送礼,因出身农家,翻越长溪岭时自然穿了草鞋布袜。但山南裘氏乃官宦之后,门第显赫,这位姐夫很势利,见此竟然打发这位小舅子和佣人一起吃饭。做姐姐的知道后,一气之下就带着孩子回到山北娘家,柴家的众多兄弟得知此事,当然都十分气愤,于是把姐姐和外甥安排村边住下,另外又分几户近族在后边建村,这就是贴水后柴。这样,姐姐和外甥居中间,前后都有舅舅们保护。

山南裘氏虽然有财有势,但也害怕山北强悍的民风,所以后来另娶了妻室,没有过问这里的事。从山南带来的柴家外甥也从此在此生息繁衍,渐成大族。因为这个原因,当地一直流传“裘家只有柴氏太婆,没有裘姓太公。”旧时每年的正月初一,裘家人要到柴家祠堂拜岁,柴家一些老年人还会说:“裘家人是柴家人的外甥”。

光绪《慈溪县志》对裘氏从山南分支到三北有较明确的记载,在《卷五.建置四.善举》中,记有:“裘氏崇义堂义学,在北乡二十七都西二图,同治九年(1870)里人裘普乔暨侄景恂,承父祖春阳遗志,捐钱二万三千九百两,建义塾一所,置民田二百八十五亩二分九厘四丝四忽,灶田三百四十八亩六分九厘,灶地一百八十亩”。

裘普乔记曰:“吾族自横山(即山南裘墅)迁北乡至今二百余年…….”由此推算,1870年建义学时迁来二百余年,可知这里裘姓的柴氏祖太婆来此落户时间为1650年左右,到现在是350至400年之间。该县志还记载裘家庙(慈庄庙)建于同治十三年(1887)裘家庵(护龙庵)建于同治四年(1865),与传说基本吻合。

裘普乔所建义学,在怀德桥西南,分大学堂和小学堂,现仅存木结构高平屋六间,大部分已改建。只有“县立崇义国民学校”的石碑仍嵌镶在围墙上。

1927年11月,中共宁波党组织制订了《浙东暴动计划》,在裘市崇义学校成立中共慈溪县委,直属省委领导,书记严士英,委员周铁僧、沈邦祺、阮秀琴、潘小梅。《浙东暴动计划》要求宁波、慈溪、奉化、余姚、上虞、绍兴一带党组织在11月28日傍晚同时举行暴动,当时慈北党员已达100余人,他们积极活动,为暴动做了各种准备的工作。但11月6日,暴动计划在杭州被国民党当局获悉,省委机关被破坏。12日,暴动总指挥王嘉谟在温州被捕,18日被杀害。19日潘小梅在洪塘被捕。12月3日晨,国民党慈溪县委部组织部长宋守仁率军警包围裘市崇义学校,县委书记严士英被捕。15日,县委委员阮秀琴在观海卫被捕。此次被捕者共10余人,县委机关遭到破坏。尽管这次暴动没达到预期目的,但给当时反动统治以极大震撼,鼓舞了当地人民的革命斗志。崇义学校记述了慈北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一页。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裘市是三北农村地区主要集市之一,自古是繁华之地。当时怀德桥桥北街道整洁、店铺林立,各种商品充斥于市,交易繁忙。如今老街犹在,只是风光不再。只有长兴南货店与义成绸缎洋货店,两家老字号的店铺见证着昔日的繁华。长兴南货店在怀德桥东北,坐东朝西楼屋二间,重檐歇山顶建筑,四角上翘,轻盈优美。据传该店开设于晚清,专营南北果品,四时茶食,建筑至今保存完好。义成绸缎洋货店在怀德桥西北约25米,坐北朝南木结构两层楼房,楼上屋檐卷篷,直角走廊的花格栏杆都精致美观,别具一格。义成店一直经营棉纺织品,丝绸布料,现西墙头还存有“义成绸缎洋货抄庄”石碑一块。

从怀德桥北穿过裘市老街不远,有气度恢弘的裘家祠堂。裘家祠堂名为“敦本堂”,坐西朝东。前有门房1间,左右厢房各3间,中间是前厅3间,后面正堂3间,两边设走廊,另有厢房近10间。2006年经重修,面貌一新,成为慈东地区现存最好的一座祠堂。过去祠堂除农历正月初一祭祖与正月十五元宵灯会三天外,平日不开门,只有重大事情才“开祠堂门”。除此大宗祠外,裘氏各房都有自己的众家堂前,如上七房中和堂,十二房积善堂,十七房敦和堂,四九房怀德堂等,房内有人取得功名则在旁侧挂匾额。

三北裘氏人丁兴旺,而取得功名为官者却并不多见。民国《慈溪县新志稿》记载有一位裘宗圻,字树斋,以附贡于光绪十五年(1889)十月选任江苏六合县知县。后因理案之故,弃印归家。裘树斋所理之案,大致是这么一件事,江苏六合当地一位有钱的寡妇与一个和尚在房中时被人碰到,以不守妇道被缚至衙门,裘施以调包计,用尼姑调换和尚,保全寡妇名节。对此余麟年与滕占能两位老师有二种完全不同的说法,余认为寡妇并非通奸,是其受无赖侄子陷害,裘施计保全名节,是清官,故洪佛矢、冯君木都称赞他有“折狱片言”的庞士元之风。洪佛矢的《悲华精舍文存》中还收有赠裘树斋的对联可为例证,联云:“折狱片言,清史应登循吏传;藏书万卷,慈湖犹漾大儒风”。滕却言寡妇确实通奸,裘因贪财才施计调包,所以得横财后才会挂印而逃。后来有人还以此事编戏在慈北演出,被裘的儿子用千两银子买断才作罢。

由于年代已远,事实究竟如何,已很难考证,作为小说家言,两者都不妨姑妄听之,以资笑谈。不过寡妇在此事件后赠送裘树斋很多银两,应是事实,裘则以此钱在家盖了一幢豪宅。此宅在怀德桥南,前厅后堂,格局和衙门相仿。前厅为高平屋五间,接待客人,后堂楼房五间,作为家居。西边外围还有护屋数间,放置杂物。房子确实也造得雕梁画栋巍峨壮观。

清末民国间,裘市还有一位裘毓麟,字匡庐,是清末重臣陈家陈邦瑞之婿(也有说是杨绛姑父,待考)。他曾在光绪甲辰(1904)以文题《论准回蒙古逼近俄罗斯今日关系孰重》应省试舆地科考,得正取十三名。毕业于旧译学馆,升入京师分科大学,后又赴美留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习政治经济,五年而归。

1923年春,胡适应清华大学学生所请,开列了一份共计185种“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先后在《清华周报》、《东方杂志》、《读书杂志》、《晨报副刊》上刊登。裘毓麟对此进行强烈批评,“余见胡适所开《国学书目》,标曰‘最低限度’,而所列之书,广博无限:经学小学,清代名家之大部著述,以及汉、魏、唐、宋、诸儒之名著,无不列入。……论其数量,则已逾万卷;论其类别,则昔人所谓专门之学者,亦已逾十门。凡古来宏博之士,能深通其一门者,已为翘然杰出之才,若能兼通数门,则一代数百年中,不过数人。……”裘毓麟又对这种开出目的心理和如此引导后学的后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愤然说:“学术之放废,一至于此,尚何言哉!”于是闭门读书二十年,著《思辩广录》稿本三十余册,传入日本。裘毓麟还著有《清代轶闻》,共分七类,如名人、宫闱琐谈、外交关系及太平军叛乱等,是研究清代历史和政治的好材料。

当代裘市有被称为“一代名医,岐黄高手”的中医学家裘沛然,其在60年代研制“经络经穴玻璃人模型”,获国家工业二等奖。又力排众议,提出著名的“伤寒温病一体论”,得到中医学界有识之士赞同,编著出版《经络学说》、《针炙学》、《中医历代名家学说》等医学书籍计三十七部,多次获国家优秀图书奖和优秀作品奖。晚年还出版《剑风楼诗稿》和《剑风楼诗文钞》,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委员会主任,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医组成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裘沛然十分关心家乡的文化建设,近两年内向慈溪图书馆捐献藏书十万卷,表达了一位游子的拳拳之心,也是对“君子怀德”作了很好的注释。

 


三篇相关的文章:

百年传承 修身立命——看洪塘裘氏之风起云涌: https://ningbocat.com/post/1100.html

裘天宝后裔裘珊:  https://ningbocat.com/post/1102.html

天胜照相馆背后的故事:一次赌气,成就百年老字号 https://ningbocat.com/post/1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