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贝母

     

    (百合科贝母属植物)


浙贝母(拉丁学名:Fritillaria thunbergii),多年生草本。鳞茎半球形,直径1.5~6厘米,有2~3片肉质的鳞片。茎单一,直立,圆柱形,高50~80厘米。叶无柄;茎下部的叶对生,罕互生,狭披针形至线形,长6~17厘米,宽6~15毫米;中上部的叶常3~5片轮生,罕互生,叶片较短,先端卷须状。
贝母,川者味甘最佳:西者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一种大而苦者仅能解毒。并去心用。凡肺经药皆当去心,不独贝母也。以前的历代文献,并未明确分立川贝、浙贝、土贝专条,至明《本草正》始于贝母条后,别立上贝母一条,所指即系本品。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散结解毒。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 [11] 
①《本草正》:"大治肺痈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明耳目,除时气烦热,黄疸淋闭,便血溺血;解热毒,杀诸虫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湿热恶疮痔漏金疮出血,火疮疼痛,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啻数倍。" [11] 
②《本草从新》:"去时感风痰。" [11] 
③《纲目拾遗》:"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此。" [11] 
④《山东中草药手册》:"清肺化痰,制酸,解毒。治感冒咳嗽,胃痛吐酸,痈毒肿痛。" [11] 

用药禁忌

寒痰、湿痰及脾胃虚寒者慎服浙贝母,浙贝母反乌头。

食疗

浙贝杏仁露
材料:浙贝母10克,甜杏仁8克,冰糖15克
做法:
① 先将浙贝洗净;
②杏仁用水浸泡片刻,去皮、尖洗净;
③将浙贝、杏仁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煮沸;
④加入冰糖煮30分钟,去渣留汁待凉后饮用。
养生功效:具有清热化痰、镇咳之功效,适于患肺炎的中老年人饮用
  • 玄参

     

    (中药)


玄参,中药名。为玄参科草本植物,可达1米余。支根数条,纺锤形或胡萝卜状膨大,粗可达3厘米以上。生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竹林、溪旁、丛林及高草丛中。产河北(南部)、河南、山西、陕西(南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贵州、四川。味甘、苦、咸,性微寒,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的功效。

入药部位

玄参科植物玄参及北玄参的根。

性味

甘、苦、咸,微寒。

归经

归脾、胃、肾经。

功效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主治

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脾胃有湿及脾虚便溏者忌服。

炮制方法

拣净杂质,除去芦头,洗净润透,切片,晾干。或洗净略泡,置笼屉内蒸透,取出晾6-7成干,焖润至内外均呈黑色,切片,再晾干。
  • 前胡

     

    (伞形目伞形科植物)


前胡(学名: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是伞形科 ,前胡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米。根颈粗壮,径灰褐色,根圆锥形,茎圆柱形,基生叶具长柄,叶片轮廓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三出式二至三回分裂,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截形,边缘圆锯齿,两面无毛,叶鞘稍宽,边缘膜质,复伞形花序多数,顶生或侧生,伞形花序,总苞片线形;伞辐不等长,小伞形花序有花;花瓣卵形,白色;花柱短,弯曲,圆锥形。果实卵圆形,棕色,8-9月开花,10-11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甘肃、河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生长于海拔250-2000米的山坡林缘,路旁或半阴性的山坡草丛中。
该种根供药用,为常用中药。能解热、祛痰、治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及疖肿。根含多种香豆精类(为白花前胡醋甲、乙、丙、丁等)。

主要价值

编辑
根供药用,为常用中药。能解热、祛痰、治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及疖肿。根含多种香豆精类(为白花前胡醋甲、乙、丙、丁等)。 [2]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的根。 [4] 
【药性】味苦;辛;性微寒。【归经】归肺;脾;肝经。 [4]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降气化痰。主外感风热;肺热痰郁;咳喘痰多;痰黄稠粘;哎逆食少;胸膈满闷。 [4]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克;或入丸、散。 [4] 
【使用注意】阴虚咳嗽、寒饮咳嗽患者禁服。
  • 桔梗

     

    (桔梗科桔梗属植物)


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别名包袱花铃铛花、僧帽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20~120厘米,通常无毛,偶密被短毛,不分枝,极少上部分枝。叶全部轮生,部分轮生至全部互生,无柄或有极短的柄,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叶子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暗蓝色或暗紫白色,可作观赏花卉;其根可入药,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作用,中医常用药。在中国东北地区常被腌制为咸菜,在朝鲜半岛被用来制作泡菜,当地民谣《桔梗谣》所描写的就是这种植物。单凭名称,有人会误以为桔梗乃桔子的梗,但实际上与桔子或柑橘属没有直接关系。

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
 不溃。 [5] 
临床应用
1.银翘散(《温病条辨》)
主治温病初起。连翘9g,银花9g,苦桔梗6g,薄荷6g,竹叶4g,生甘草5g,荆芥穗5g,淡豆豉5g,牛蒡子9g,芦根9g。方中桔梗清利咽喉,是属佐使之用。 [5] 
2.桑菊饮(《伤寒论》)
主治风温初起。桑叶7.5g,菊花3g,杏仁6g,连翘5g,薄荷2.5g,桔梗6g,甘草2.5g,苇根6g。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方中桔梗清利咽喉。 [5] 
3.止嗽散(《医学心悟》)
主治风邪犯肺证。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各3g,陈皮6g。共为末,每服(6~9g)开水调下,食后,临卧服,初感风寒,生姜汤调下。方中桔梗味苦辛,善于开宣肺气。 [5] 
主要附方
①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金匮要略》桔梗汤)
②治痰嗽喘急不定:桔梗一两半。捣罗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温服。(《简要济众方》)
③治喉痹及毒气:桔梗二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千金方》)
④治寒实结胸,无热证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上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伤寒论》白散)
⑤治伤寒痞气,胸满欲死:桔梗、枳壳(炙,去穰)各一两。上锉如米豆大,用水一升半,煎减半,去滓,分二服。(《苏沈良方》枳壳汤)
⑥治牙疳臭烂:桔梗、茴香等分。烧研敷之。(《卫生易简方》)
  • 甘草

     

    (双子叶植物纲豆目蝶形花科甘草属植物)

     

本词条可能涉及专业知识,中草药并非没有毒副作用,请遵医嘱服用,请勿轻信网上用药建议。
甘草 [1]  ,(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阴暗潮湿,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根和根状茎供药用。

药用价值

编辑

功效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
甘草
甘草(16张)
 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7 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8. 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
甘草的图片(21张)
 用也较显著,其作用强度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浸膏。
9. 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10. 甘草常用来治疗随更年期而来的症状.因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种类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
11.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断致癌物诱发肿瘤生长的作用。

药用毒性

久服大剂量甘草,可引起浮肿。有关研究还发现,甘草制剂有损性功能,每天服用28克甘草,可导致男性的性欲降低和其它形式的性无能,停药4天后可恢复。甘草还可抑制皮质醇的转化,从而导致血压上升和低血钾症。因此,对于有性功能减退、高血压及浮肿的患者,不宜使用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