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各种测试过热也不拍视频,这些网上到处都有大家可以自己看,我只说拍照的感受,就是:太香了!

对佳能来说R5/R6就是颠覆性的,就是使用以前机身的习惯啊方法都用不上了。我前面说了自己只用过佳能的机身,索尼的我没长时间用过。即使是佳能的R/RP我都没用过,我觉得那就是个过渡产品,专业发烧友可以不介意,普通家用用户买了就上当。所以这次R5/R6我很大惊小怪,感觉就是佳能把无反全幅终于也做起来了,真拿得出手了(R/RP那种我觉得就是拿不出手的),尽管其中一些特性索尼早就做过而且做的很好了,但我就只到R6这才知道。

如果拿游戏打比方,R6有点像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基本上看不到什么第一次的创新点,但组合到一块就比别的都强。有人说R5/R6比其他品牌的机身都强,这个我没发言权。R5/R6但比佳能自己的其他机身都强是肯定的,用了这个就不想用其他的了。所以我开头就说,除了1D系列,手头其他的佳能机身可以换了,除非是要留作纪念。

一是对焦。R6的对焦是可靠的。当一个功能做到非常好的时候就没什么多描述的了,就是好就够了。R6这对焦就是佳能最强对焦,不带任何前提条件。以往只有1D才有的性能,现在一万六就能用上了。从远到近这样纵深跑动的对焦成功率也非常高,以前根本不敢想。R6的对焦点覆盖100%取景范围,所有对焦点都是同样精度!R6的对焦方式有定点、单点、垂直区域、水平区域等等,这些和对焦精度没直接关系,主要是方便构图。这个全覆盖感受完全不一样,已经和以往单反的对焦点不是一个概念了。这个文字不好表达,大家去看视频就知道了,到处都有。

暗部对焦也提升了。6D2是-3EV,R6是-6.5EV。这一倍的纸面数据差距的意义就是:以前没法用、用不了、用不上、等于没用,现在能用、够用了。

二是操控。包括手感和操作。

体积尺寸方面官网数据是这样:

R5尺寸(宽×高×厚) 约 138.5×97.5×88.0毫米, 重量约650克(仅机身)。

R6尺寸(宽×高×厚) 约 138.4×97.5×88.4毫米, 重量约598克(仅机身)。

6D2尺寸(宽×高×厚)约144.0×110.5×74.8毫米,重量约685克(仅机身)。

就是说,R5/R6的尺寸和佳能最小巧的全幅单反6D2相比,短了0.5厘米、矮了1.3厘米、厚了1.3厘米,重量分别轻了35克/87克。纸面尺寸数字明显缩小,拿上手握感没有下降。

在我看来,专业无反在操控方面的重大变化在于肩屏系统。以往的专业单反的操控其实都是围绕肩屏来的,肩屏显示全部的关键参数信息,用户通过肩屏上的一排按键修改参数,背屏是回放照片和设置菜单用的,取景器就是取景。这肩屏是一个系统,按键和显示屏是一体不可分割的。专业无反把传统肩屏系统都取消了,功能键都到机背去,显示集中到背屏和取景器。从这个角度来说,R5留的那个肩屏纯粹就只有“低头看一眼”的方便而已,重要性大幅降低,不是不可或缺的了。R6没有肩屏也真没什么关系,我用的这十天感觉都是信息过剩,之前担心没有肩屏会漏掉信息的顾虑完全打消。如果大家纠结这两个机型的选择,肩屏其实不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我买R6的其他原因之一,就包括又能用上机背大转盘了。这个手感太舒服了,当然还有那个多功能控制杆。在20D、30D和40D这种APSC画幅数码单反还拿得出手的时代,这是佳能给中端机身的“待遇”;等到5D2横空出世挑大梁了,中端机身就开始取消这个“待遇”了。

就是这个最大的转盘

对佳能来说,这个转盘代表着等级,代表着这个机型在产品家族中的地位。这不是吹捧,这也没什么好吹捧的,这就是佳能的特点,就是在各种小地方故意制造差异体现等级。这次佳能发布的banner上两台相机型号名称都是并列的,就说明这两个型号在性能上是同一个等级。R5和R6背后的按键布局一模一样,也是等级的体现。

就这么个转盘,没用过的人没什么明显感受,但如果用过之后就离不开,偶尔开恩给中端机配上(比如要推某个机型的时候),然后就收回去,有点像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面的捶脚。本来转盘也不是什么高科技,比如像6D那种其实还是全幅的,但他就是不给这个配置,成心拿个玩具一样干瘪空虚手感的小转盘给用户找别扭。现在就是要推R6了就配上了。也因此,我在展会上一模R就是个过渡性质的实验品,触摸条且不说,背后没转盘就不是旗舰级的机身,就这么回事,我不相信佳能自己员工真的认为R那个破转盘比传统大转盘好用。

此外还有个机身配置的等级体现就是RATE按钮。这个只有在5系及以上才有。R6这次有RATE按钮,这就说明R6不是入门机的定位。

当然,这种等级也要服从于价位,比如在佳能的专业服务会员CPS器材注册列表中就只有1系和5系,R6的性能把R甩出几条街但R6的消费者没资格注册CPS而R的消费者有资格,在这里佳能告诉我们R6再强也是入门级的6系……

R6在等级方面相对更低的配置是LCD背屏。佳能旗舰级机身的LCD都是3.2英寸,R6则和6D2/80D等机型一样用的是3.0英寸。当然这种我觉得无伤大雅,大的气派漂亮,小的够用省电。

三是整个系统交互反馈流畅,延迟极短。菜单选择流畅,触摸流畅,取景器黑屏时间极短。取景器黑屏英文叫blackout这不是快门时滞,就是系统的处理速度。这个解决不了的机身我觉得就是半成品,我肯定不买,R6没连拍几十张都张不会卡blackout,这才像那么回事。当然R5/R6的这个blackout其实还是比较鸡贼,连拍间隙取景器不会黑屏而是做短暂的回放,当然效果上同样很流畅。这种地方就和对焦一样,没什么可说的,就是好。

我觉得R6这才是一台新时代的摄影设备该有的性能表现,不是说完美,而是说比这个都不如的就不配叫作这个年代的摄影设备。这方面我的标准就是使用体验上要追平手机。相机在画质上碾压手机那是理所当然的,但如果使用体验比不过手机的话那么孤立的吹静态画质就没多大意义了:人家手机本来就不是专业拍照的设备就是拿分享和便携竞争,而画质在分享和便携的前提下是可以被牺牲的。相机还是专业拍照的设备,如果拍一张屏幕黑一下、连拍十几张黑屏十几秒、操作各种延迟、设置目录逻辑反常识、防抖也没有对焦也不行,还又大又重,普通用户还买相机干嘛呢?

互联网时代无论软件硬件都要讲体验。这次R6这方面在当前可以说合格了,换句话说,专业的全画幅无反只有做到R5/R6这个水平才能叫拿得出手。

四是高感表现强。我把这个放在第四,可见我其实不觉得这是个事。但是,从dpreview上对R6的评测来看,R6的高感表现和1DX3是同一水平,差别是R6只能最高到20万而1DX3是到80万,其实20万以上的照片那噪点多的已经就没法用了,相当于R6不是专业旗舰机就没开放出来让用户用,但就以20万以及更低的各档ISO的表现,二者几乎一模一样。在可用ISO的范围内,R6用的这就是当前佳能最顶级的单反机身1XD3的同一块CMOS了。至于说色彩、宽容度等等是不是一样那我没能力判断。

其实R6这个2010万像素还真是够低了。我之前6D2都是2600万像素了,R6的片子一看长宽都少了几百像素心里还是有点别扭的,但看在画质和1DX3一致的份上,还是可以接受吧。

高感画质这个话题比较敏感,在这我放出dpreview链接大家自己看,别光听我说,觉得我说的不对可以纠正我哈。

五是RF卡口。我还没买RF卡口的镜头,所以只能从操控方面和镜头表面参数上说一下。

先说控制环。R6的镜头卡口是RF,如果要在R6上使用EF卡口镜头,需要卡口适配器。这个适配器有四种,一种就是只转卡口,另一种是带控制环功能,还有可以插滤镜的。解释这个控制环作用比较麻烦拗口,大家自己搜一下官网,我这不说了。这个控制环的意义不仅在于多了一个快捷操控,更主要是让镜头也成为操控的一部分。

四种卡口适配器

大家知道,在用单反拍照的时候人两只手都是一只手托镜头一只手握机身。以往镜头上可操作的部位对应的就只是镜头自己的功能,比如对焦距离、防抖和镜筒锁定这些设定好了就很少调整的功能,对焦环也几乎没用。等于托镜头这只手就完全参与不了拍摄的操控过程,纯粹是个“镜头托架”。

现在佳能在RF镜头上加了控制环,就让镜头这只手也能参与到拍摄的操控来了,确实更方便了。这个控制环可以自定义,包括设置ISO或者曝光补偿等多种功能。

官网对控制环的功能示意

那么以R6来说,现在拍摄过程中就有4个操控点:机顶拨轮2个(说明书上的名字是:主拨盘和速控转盘2)、机背大转盘1个(说明书叫作速控转盘1)和镜头控制环1个,其中速控转盘1和2都是右手拇指操作。

速控转盘1就是大转盘

速控转盘2

总之,不用组合键,光圈快门感光度都有自己的位置了,还多了一个给其他,确实前所未有的方便。

控制环卡口适配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套装组合值得买!之前无论佳能官网商城还是天猫旗舰店的各种R5/R6套装都是不打折的,这机身能原价买到就不错了,但是,搭配控制环卡口适配器的套装是比单买便宜500块钱的!最基本的卡口适配器官方售价都要699,带控制环的折算下来只要899,值得买。不过现在佳能官方店放货的这种组合涨价了,但还没到原价,大家也可以优先买这种,除非刚需RF24-105L那个镜头(我现在越来越发现这个镜头太实用了)。随着佳能无反的全面升级换代,新RF镜头起码还要几年年才能把常用焦段都补上来(这说的是常用的焦段,大三元和两大牛定50L、85L那种都是先发出来镇场子用的,他要是连大三元都不做那就别提卡口系统的更新换代了),而老EF镜头这个存量市场会对卡口适配器有持续的巨大需求,何况这个控制环还确实有用。

这个控制环的位置可能在镜头远端,比如图中的RF85L,也可能在靠近机身的位置,比如RF70-200L,包括卡口适配器也是在这个位置。如果是在靠近机身的位置,有一个问题就很突出:误触。虽然控制环也有阻尼的设计,但稍微一动就容易多扭一格,比如靠近机身的位置小指无名指正好搭在控制环上。也因此,这个控制环在相机里默认的操作设置是组合键,要按住测光按键才能触发。总之这个控制环还真没想象的那么方便,毕竟还是不如机身的按键。

再说RF镜头。抛开对数码机身优化程度高低不提,以前EF的牛头其实都有各种的缺陷,要么体积大分量重要么对焦慢,现在RF全部减轻缩小对焦一样快而且画质都有提升。同一焦段上可以说EF镜头也就只有留念意义而没有使用价值了。只有在特殊使用场合才会继续用EF,比如RF70-200L是外变焦容易进灰,那么EF70-200L就可靠多了。以前EF时代我不买牛头是两个原因,一个是机身对焦性能差,二是太大太重了。

拿这个RF70-200L来说,才1070克重146毫米长,哪怕是RF24105L还700多克110毫米呢。以往的EF70-200L要1400多克,就一个重量就受不了,要轻那就只能带小一档光圈的F4L也要176毫米长了。从长焦方面考虑,出行的时候广角随便配个狗头甚至用卡片机手机拍都可以,长焦就R6挂一个RF70200就完了,这种时候RF70-200L完全可以代替RF24105L。这个有点像游戏配装,版本一升级神装变鸡肋,连搭配都完全变了。

六是防抖。所谓8级防抖在我个人来说用处不大,因为我不习惯有意端几秒钟专门试防抖,当然这也许是我自己水平低,这不是反话,咱不抖机灵。防抖在视频方面更有用,但对拍照来说这都是锦上添花,因为物理的特性决定了长焦镜头都容易抖,而且平时拍照的抖动往往是意料之外的。我个人对抖动的理解是,依赖防抖不如靠对焦、高速连拍和高感。这种理解其实比较业余,因为往往一开始的幼稚想法哪怕经过多年之后还是会自己醒悟过来并没有什么卵用,认识到规律就是规律。但我目前的认知确实就是这样的水平。

由于对焦性能的极大提升,镜头跑焦啊、景深啊这种问题都可以很容易的排除,那么剩下的模糊很明显看得出来就是手抖了。对于抖动的应对,我觉得更多其实是靠高速连拍和高精度对焦的配合为主,就是在刚好端稳的那半秒钟机身能保证对焦准确并且已经连拍4/5张了,等后半秒端不住的时候糊了也无所谓了。所以这时候R6的出片率提高主要还是托了对焦的福。对焦精度上来了,高速连拍才能发挥出来。换句话说,与其指望防抖,不如直接开最高速连拍,如果对画质要求不高就直接电子快门每秒20张,反正对焦肯定是准的(打这几个字的时候我都感慨唏嘘,佳能也有这一天,之前都只有1D才有,等等党的胜利啊),只要你有零点几秒的时间是端稳了的,就肯定有清晰的片了。我用EF 85f1.8试拍夜景,每秒6张左右的连拍速度,基本上是6张里面糊1张,其他5张都是对准的清晰的,我就知道这个镜头本身没问题,机身对焦没问题,而糊的那1张天知道我怎么就哆嗦了一下。

发热我不说了,网上太多了。我拍照片,这和我无关。

电池续航说一下。首先官网的参考数字肯定是偏低的,一直是这样。然后,也不要偏信网上动辄几千张的说法,这肯定是高速连拍的数字。提醒大家的是:由于对焦性能的极大提升,让高速连拍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所以确实让使用高速连拍的场合更多了。像我个人一般不喜欢每秒6张以上的高速连拍,毕竟对不上焦的还是对不上,雷同的废片太多浪费后期选片的时间。但在R6上我大量使用高速连拍,那么一块电池上千张是很正常的数字。

总结

R6的优点:对焦!对焦!对焦!!!这是最强的优点。

R6的缺点:没有。对,就是没缺点。一些缺点都是产品定位的问题,在我眼里算不上缺点,比如像素低、比如过热、比如视频功能的一些缺失包括只有全自动和全手动两个模式等等。这些所谓的缺点,网上说的也非常多,也不用在我这看。

可以列几点不足:

第一是镜头控制环容易误触。这个上面提到了这里不多说。反正这个控制环没我想象中实用。

第二是电子取景器(EVF)延迟。比如打开镜头盖时候画面一片白然后有个半秒钟的过渡才显示正常,高ISO时候的卡顿就不用说了,再比如夜间拍照看EVF哪种强烈的偷窥感,跟看玩具万花筒似的。高性能模式120帧刷新率是缓解不了这个问题的,就是和OVF的体验还是有明显差距。

但是这个明确说一下,现在相机的EVF性能就这样,至少这个档次的机身就这样,所以也算不上R6的缺点,就是告诉大家这地方还有提高的空间和余地。

第三是模式转盘意外的不好用。我开始想象中觉得R6的双转盘比R5的套圈转盘更舒服,还省电,用了才发现其实各有各的别扭。R5的套圈转盘就是要按mode切换功能确实不那么方便,但其实1D系列也是组合键换模式,所以这个不是多大问题。到是R6的模式转盘是在机顶中间线右侧前后不靠的位置。就是说,我不能直接在机背这边用拇指拨,也不能直接在正面那边用食指拨,要从右侧越过机顶几个按键用两个手指才能拨动,这是我用佳能机身十多年来第一次碰到模式转盘不好拨的情况。我看了下,即使是RP的模式转盘位置也是靠机背一侧凸出来的,非常方便,当然这是因为他没有多功能控制键。索尼有些机身的模式转盘就是这样设计在中间前后不靠的位置,不知道实际使用感觉如何。反正R6这个模式转盘肯定是不方便,也就是能用。

对了,R5/R6没有机内GPS。好像R/RP也没有。这个功能佳能给了两种方案:一是再花钱买单独的GPS配件插在机身上,这可以实现实时的GPS数据更新;二是连接手机APP把手机GPS数据传到机身。

R5/R6作为水桶机名副其实。这就是数码产品里多少年都难得一见的经典。即使是我上面提的三点不足,后续其实也没多少改进的必要,也就是EVF能够作为划分等级的配置,比如高级的贵的机身会给配体验接近OVF的EVF,中低端那就是现在这种但也完全可以用。

建议:对佳能单反用户来说,只要对相机性能有要求,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建议大家把手中的相机换成R5/R6。对,我说的是“”,除非你手里是1D系列。就是开头那句话,一模一样我粘贴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