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让我讲一讲《大明王朝1566》的呼声很高,新年第一篇我就写这个了,翻译翻译什么叫做惊喜?
其实《人民的名义》上映那时候,我结合着两部片子写过一篇长文,但是由于众所不知的原因被删掉了。很多读者看了我写《雍正王朝》那一篇之后,纷纷留言要求我写写这部。既然群众喜欢,我就先来提纲挈领地讲一讲观看这部剧的“方法论”。看影视作品我们容易陷入这样一个误区:不自觉的代入主角立场。这其实是一个编剧最喜欢用的技巧,让观众跟着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走,而忽略了一些客观问题。比如观看经典电影《教父》时,你会为柯里昂一家的亲情、果决、忠诚所动容,但是忽略了他们是一群杀人不眨眼的黑社会组织。比如看《走向共和》时,慈禧太后说:农民家的老太太六十大寿还要风风光光呢,我作为一国太后,过生日想修缮一下园子怎么了,你们是想让皇帝显得不孝顺吗?你一听——淦,很有道理啊,我过生日还得奢侈下呢,人家可是太后,老太太真不容易。比如《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帝说:朕是天下的君父,四季穿常服不过八套,一日三餐不过五味,宫殿失火后一直住在西苑,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就行了。现在老了,想给自己修两间养老的屋子都不行吗?你一听——淦,很有道理啊,嘉靖帝天天住在西苑好委屈的,皇帝怎么就不能修自己的宫殿啦?你一旦这么想,就是陷入了“主角视角”的思维误区中。慈禧过生日,挪用了北洋海军百万两军费;嘉靖帝修宫殿,前后花了一千多万两,挪用的抗倭、防鞑靼的军费,以及顺天府的赈灾费用。说白了还是“家天下”以封建君主的需求为先,置国事与百姓而不顾。跳出来了这个视角看一看,是不是他们的行为就值得批判了?说白了还是要知道自己的定位。《人民的名义》里面黄毛这条故事线烦不烦?很烦。但是不好意思,整部戏里面只有黄毛一家(也就是大风厂)这条故事线里,讲的是“人民”。也就是说这条故事线必须要有,不然你咋好意思叫“人民的名义”呢?
加载中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