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20-04/06/content_1216033.htm?div=-1

1.jpg

白喉斑秧鸡 韩善杰 摄


2.jpg

凹耳臭蛙 张海华 摄


    张海华 文/摄


    最近到四明山里,已经听到凹耳臭蛙在鸣叫了。这不禁让我想起去年夜录蛙鸣时的奇遇。


    那是个春末的午夜,我独自行走在黑魆魆的四明山溪谷旁,心中微微有点害怕。周遭如此静谧,除了自己双脚摩擦路面的沙沙声,耳畔传来的,只有流水潺潺,还有虫吟蛙鸣。


    那天,我不是出来夜拍,而是专门过来录一种稀有蛙类的鸣叫的。然而,没想到,我后来录到了一种以前从未听到过的奇特鸟叫声。事后,通过向高手求证,终于确认那是白喉斑秧鸡的叫声。这个确认,可以说是非同小可,因为,凭我的录音,这种鸟成为了2019年的浙江鸟类新纪录。


    拍鸟多年,我曾贡献过好几个浙江鸟类新纪录,但前几次都是以照片为证,真没想到这一次是凭录音。


    独自进山寻臭蛙


    2019年5月17日晚上,我驱车前往余姚市陆埠镇的一个小水库附近的四明山,准备寻找凹耳臭蛙。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蛙类,表现在:一,其眼后的“耳朵”位置(即普通蛙类的鼓膜位置),赫然有个凹洞,雄蛙尤为明显;二,凹耳臭蛙因其独特的鸣声及超声波通讯本领而在学界知名,专家认为“使用高频超声通讯的好处是能有效避开瀑布等环境噪音的干扰”(据“科普中国”网站)。


    跟大多数山蛙一样,凹耳臭蛙白天隐伏,夜晚出现在山溪两旁,在4-6月的繁殖期,求偶的雄蛙发出“吱”、“吱”的单一鸣声,其音尖锐,恰似钢丝摩擦。


    凹耳臭蛙是我国特有蛙类,此前仅见于安徽黄山及浙江建德、桐庐、安吉、临安等少数地方,种群数量稀少。后来(2014年)在宁波余姚山区某条溪流中也有了发现,因与其他已知分布点相距甚远,因而在动物地理学上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春天,余姚的胡老师告诉我,他在当地陆埠镇某水库的上游的溪流中,也曾听到过类似凹耳臭蛙的叫声,希望我去夜探一下。胡老师说的那条溪流,我以前从未去过。于是,4月初,我曾跟着他去了一趟,当时是一起去那里寻找、拍摄蝴蝶,顺便也考察了一下环境。这是一条位于水库尾端的小溪流,离村庄很远,相当僻静。溪流两边的山不高,溪边有古道通往深山。


    且说到了5月,我想凹耳臭蛙的繁殖高峰期到了,决定去那里夜探一次。那天晚上,我把车停在山脚,就拿着录音器材与相机沿古道往里走。武夷湍蛙在溪流里的石头上鸣叫,它每隔十几秒,才唱出四个起伏的音节:“嘎咯嘎咯。”我下到溪流中,蹲在离它一米多远的地方。受到我的惊扰,它暂时停止了鸣唱。不过,没多久它就忘记了我的存在,又唱了起来。我把录音笔装在延长杆的一端,直接将麦克风递到了它的嘴边,以收录它的歌声。武夷湍蛙很配合地继续唱歌了。但当时没找到凹耳臭蛙。


    夜半山腰传鸟声


    硬着头皮继续沿古道往里走,进山愈深,心中愈怕,毕竟我是第一次到这里夜探,而且此地荒无人烟,暗夜无边。忽然,路边的灌木丛里传来响亮而拖长的“吱……”声,音调尖锐,很有金属质感。心中顿时一激灵:这不正是凹耳臭蛙的叫声吗?


    赶紧用高亮手电筒仔细搜索,可找了好久,却一无所获。倒是这“吱……吱……”声不时响起,可以肯定这里不止一只雄蛙,它们好像是在跟我捉迷藏,存心逗我玩似的。后来,终于发现了一只,天哪,原来它就蹲在离我最近的树叶上。但是它太小了,体长只有3厘米多一点,就像小孩子的拇指那么大,因此在灌木丛里很难被发现。


    不过,凹耳臭蛙要比武夷湍蛙警觉不少,只要我把录音笔递到它身边,它要么转身跳走,要么就闭上了嘴,死活不唱。折腾到深夜10点多,我还是录得不满意。考虑到回家的路还需要一个多小时,于是打算收工回家。往回走了没多久,忽听见前方传来清晰的两音节的叫声,声音近似:“嘟……嘟……”每隔两三秒重复一次,低沉而悠远,很有节奏感。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叫声。首先,我想它绝对不会是蛙类的声音,当然也不会是虫子的声音,而应该是一种鸟叫声。可是,很少有鸟在深夜的山里持续鸣叫呀,除非是猫头鹰或普通夜鹰之类。普通夜鹰的叫声我很熟悉,绝对不是这样的。宁波几种猫头鹰如领角鸮、斑头鸺鹠、雕鸮等的叫声我也了解,都跟这个不一样。当时,我心想,这莫非是某种我不熟悉的鸮(即猫头鹰)的叫声?


    于是,往前走了几步,侧耳倾听,确认此叫声来自不远处的山坡。赶紧将录音杆伸得高高的,将录音笔的麦克风朝向山坡,开始录音。从晚上10点多,一直到11点多,它一直在鸣叫。录音里,除了这神秘的鸟叫声,还有溪流声、虫鸣声、至少3种蛙(斑腿泛树蛙、凹耳臭蛙、武夷湍蛙)的叫声,我很享受这天籁的合唱。


    结束录音,我回到车子旁,心情也放松了下来。此时,我对环境的恐惧已消失殆尽,转身回望那连绵的深黑的群山,长舒一口气,心里还有点不相信,刚才居然是我独自从这里走出来的。


    车旁有个小水塘,蛙鸣声很响。我索性又拿着录音笔走了过去,坐在水塘边的石头上,戴上监听耳机开始录音。真的,这合唱太美妙了!姬蛙是“主唱”,吱吱、居居……其声清亮悦耳;斑腿泛树蛙是伴奏,轻轻打着拍子:啪嗒、啪嗒……


    几经比对找“歌手”


    回家后整理当晚的录音素材,但这神秘的鸟叫声一直确认不了它的身份。5月19日晚上,我联系上了国内的观鸟顶尖高手钱程,通过微信把这未知鸟类的音频文件发给了他,请他帮我鉴别一下。一开始,我们都往猫头鹰这个方向去想。他发给我一段鸟叫声的录音,说这是黄嘴角鸮的声音。我一听,有点激动,说:“两者很像啊,都是叫两声停一下,稍微隔一会儿再叫。”不过,我稍觉奇怪的是,照理,黄嘴角鸮在宁波并没有分布啊。这种小型猫头鹰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


    但钱程不确定我录到的就是黄嘴角鸮的声音。他说:“黄嘴角鸮的鸣叫确实是两声一度的,但音调比你这个要高很多。你录的声音,节奏倒是符合的,但音调要低沉很多,所以我不敢确定。可是,别的鸮的声音都不像……”


    就这样,这问题暂时被搁置了下来。那鸟叫声的主人的身份依旧是一个谜。


    6月26日晚上,钱程突然问我:那段音频能否重新发他一下?


    我想,莫非可以确认了?于是赶紧把那段录音又发了给他。钱程听了之后,肯定地说:“和白喉斑秧鸡的叫声非常匹配。”随后,他给我听了白喉斑秧鸡的录音,果然一模一样。


    但我有点糊涂了。因为,秧鸡科的鸟类属于水鸟,通常都是在湿地环境中活动的呀。于是,马上跟钱程说:“可是,我确认这鸟叫声是从半山腰传来的,而不是在溪流附近。”钱程告诉我,白喉斑秧鸡比较独特,它就是一种生活在山林中的秧鸡。


    他又说,最近,在南京老山的半山腰发现了白喉斑秧鸡,他听到了两次叫声。“这种鸟在华东不常见,但应该在山区有繁殖,因为迁徙季节在江西有的地方能‘环志’(给鸟类足上做标志,然后放飞)不少。”


    我赶紧查了一下资料,果然,在国内的记录很少,主要分布在华南和东南亚,怪不得我从未听说浙江有这种秧鸡。不过,近几年,在福建、江西、湖南、河南、江苏等地都发现了白喉斑秧鸡,这说明在我国中东部地区有候鸟种群。


    不过,钱程认为,由于我在宁波的发现时间处于春季鸟类迁徙季末期,无法确定那只白喉斑秧鸡究竟是为迁徙过境的个体还是留下来繁殖的鸟。看来,我下次得挑个夏天的晚上再去一趟,如果还能听到鸣叫,那就可以证明白喉斑秧鸡在宁波也有繁殖了,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