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20-03/07/content_1212000.htm?div=-1
张海华 文/摄
今年是鼠年。上一期的“博物”专栏,我写了篇《邂逅松鼠》,文章主角并非正宗鼠类。这一次,请允许我再打一回“擦边球”,写写不正宗的“猫”的故事。虽说此“猫”也喜欢吃老鼠,但并非猫狗之猫,而是我们“鸟人”(指观鸟爱好者与鸟类摄影爱好者)口中的“术语”,特指猫头鹰,是会飞的“猫”。
平时,这些“飞猫”实在不好找,因为它们喜欢昼伏夜出,飞起来悄无声息,而且身体的保护色极好,有时明明在你眼前也难以发现。但有个地方,在特定的时间里,让我们有可能在大白天见到猫头鹰,而且数量还不少,那就是在上海南汇海边的“魔术林”。2019年国庆假期,我如愿在那里拍到了一种“小猫”,即红角鸮。
曾经几番错过
“魔术林”也是“鸟人”之言,字面意思,当然就是会变魔术的树林,只不过变出来的不是其他,而是各种各样平时难得一见的珍稀鸟类。上海南汇的海滨,位于杭州湾出海口,处于东亚——澳大利亚的鸟类迁徙大通道上,因此每到春秋鸟类迁徙时节,此地就会出现大量鸟儿,包括水鸟与林鸟。那里的海堤边,有几片不连续的防护林,被鸟友们称为魔术林,并从西到东将它们分别命名为一号林、二号林、三号林和四号林。这些防护林的树种都是刺槐,里面遮天蔽日,多昆虫,很适合鸟儿隐蔽与觅食;而林子与林子之间则种着几排杉树,这些杉树都还是小树,又稀疏,因此环境比较开阔。每年秋季,都会有不少南迁的猫头鹰会在这片魔术林中短暂停留。
我拍到过多种猫头鹰,如雕鸮、斑头鸺鹠、领角鸮、短耳鸮等,但奇怪的是,多年来却一直无缘见到红角鸮,因此心中一直念念不忘。得说明一下,这里说的红角鸮,使用的是最新版的中国鸟类分类名录所确定的该鸟种的名字——几年前,大家都按照《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上的鸟名,称之为东方角鸮。这种鸟体形娇小,其全长充其量只有麻雀的1.5倍;而它那斑驳的羽色,像极了皱皱的树皮。
记得在2009年的初夏,我曾到河南信阳市的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鸟。某天,在山路上,一位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曾指着树林中的一棵大树告诉我,这棵树的树杈上经常有东方角鸮停栖。于是,我每次经过时都会仔细看,却始终没能找到它。而那位工作人员说,他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我想,这小家伙白天在树上一动不动睡觉,我肯定是把它当成一个树瘤了。
在长江以南,红角鸮是四季常在的留鸟,不过,在长江以北繁殖的种群,会在秋季南迁至长江以南越冬。2017年10月4日,宁波鸟友黄泥弄在南汇魔术林拍到了好多红角鸮,我印象最深的一张照片是,居然在同一棵杉树上有四五只红角鸮高低错落地停在树杈上。心痒难搔的我,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了那里,奈何老天不遂人愿,我在魔术林中钻来钻去,从清晨找到日落,却连一只“小猫”也没有找到。我知道,这些红角鸮都已连夜启程往南迁徙了,早飞过了茫茫杭州湾。因此,除了自叹运气不佳,别无他法。
2018年的国庆假期,我又去南汇魔术林拍鸟。一开始也没有找到红角鸮,后来碰到了黄泥弄,就和他结伴一起找鸟,希望借他的光,这回能拍到红角鸮,一了夙愿。那天也真是神了,没多久,黄泥弄就说,他看到有一只“猫”飞到刺槐的树冠里了。可我还是啥也没有看到。在黄泥弄的反复指点下,我才透过层层枝叶,隐约看到一只猫头鹰的背影。于是,我俩蹑手蹑脚下到海堤的内侧,绕到了这棵刺槐的另一面。在抬头的一瞬间,我就与这只红角鸮的精光四射的又圆又大的眼睛四目相对,几乎愣在当地。是的,橙黄的虹膜、乌黑的瞳孔……这只鸮居高临下瞪着我们,双眼是如此明亮,具有一股摄人心魄的力量。我激动地按下了快门,然而,仅仅两三秒钟后,它就飞走了,再也不见踪影。
好运终于降临
那次,我虽然有幸第一次拍到红角鸮,可惜属于惊鸿一瞥,照片没有拍好。转眼一年又过去,2019年的国庆长假,我又“磨刀霍霍”准备去南汇魔术林找猫头鹰。看了天气预报,长假前几天没有冷空气影响,气温平稳,而10月5日那天有弱冷空气南下影响华东。于是,我决定10月6日去魔术林,看看冷空气是否也把鸟儿们“捎带”过来了。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对的。6日上午8点多,我刚开车到一号林旁的海堤上,就见到好几个鸟友围住一名拿着“大炮”(超长焦镜头)的老者,似乎在热烈地议论着什么。我暗想,瞧这兴奋的样子,肯定是拍到什么好鸟了。下车,凑过去一看,啊呀,老者的相机显示屏上分明显示:一只红角鸮站在杉树的横枝上,身边没有枝叶遮挡,它的双目是那么炯炯有神,仿佛透过屏幕也在逼视着我们。大伙儿都打趣这位老者:“你把猫头鹰都拍得这么好了,该满足了,好回家去啦!”
我很开心,预感到今天有戏!于是,赶紧拿好器材,直奔一号林。这是一片极小的林子,长不足百米,宽二十米左右。刚进入林中,就见到柳莺、寿带、北灰鹟等鸟儿乱飞,但我无心多拍,专心找“猫”。忽然,前方树底下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我止步寻觅,忽见一只全身深灰、而眉毛为白色的鸫刚好走进一小块林中空地。“白眉地鸫的雌鸟!”我心里暗喜,赶紧按下了快门。这种鸟不常见,此前我没有拍到过呢。
转眼间已穿过一号林,重新回到海堤上。忽然,我看到有只鸟飞入一株刺槐的树冠中,从它的飞行姿势看,怀疑是一只猫头鹰。赶紧举起望远镜,透过繁茂的枝叶,看到一只灰色的鸟正紧贴在树杈之间。它往前伸了一下头部,这下我看到了它的眼睛,橙黄的,圆圆的,果然是一只“猫”。锁定它之后,我悄悄移动了一下自己的位置,让枝叶的遮挡少一些。这下看清楚了,果然是一只深灰色的红角鸮!这里补充说明一下,就羽色而言,红角鸮分两种色型,一种是棕色,另一种是灰色。它应该也看到了我,但仗着自身隐藏得比较好,因此并不紧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头上的一对耳羽簇并没有像角一样耸立着,而是贴伏在头顶,这说明它心情比较平静;相反,如果角鸮类的鸟处在比较激动、警觉的状态,其头顶的“角”就会耸立起来。
说来有趣,自从我第一次靠自己找到红角鸮之后,接下来似乎一切就变得容易多了。我发现,在刺槐林中找比较困难,还是在相对稀疏的杉树林中找鸮的成功率更高些。于是,我避开别的鸟友,独自漫步杉树之间,尽量走得慢,走得轻,仔细观察附近的每一棵树。饶是这样,我还是错过了好几只红角鸮——每次,我走到离某棵杉树只有两三米的时候,一只鸮便悄无声息地从枝叶间飞出。后来,我走得更慢了。有一次,我看到绿色的杉树叶子下面露出一截棕红色的类似衣角一样的东西。直觉告诉我,那不是树皮,而很可能是一只鸮的翅膀的一部分。我蹲了下来,慢慢地挪转身子,再抬头,便赫然看到一只红角鸮笔直地站在横枝上,它的羽毛上的纵纹简直跟树皮完全一样!它头顶双“角”直竖,目光犀利地盯着我。我大气也不敢喘,依旧蹲着,慢慢举起了镜头。它也不慌张,只是看着我的一举一动。过了好一会儿,它才飞走,算是很给我面子了。
那天,我找到了十几只红角鸮!这让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次日,我又去了南汇魔术林,遇到了很多专门过来找猫头鹰的鸟友,因为他们都听说昨天的红角鸮有很多。然而,所有人都失望了,因为,一夜之间,几乎所有的红角鸮都已飞走了。
目前有1条大神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