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中央之国的形成<先秦篇> [第60节]

作者:温骏轩 / 编辑:尘埃

1.jpg

现在让我们回到江东。在吴军的主力回到江东以后,他们所要面对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越国”。我们之前曾经说过,就越人的整体迁移路径来看,是由南至北逐秩迁移的,而越国的高峰则是在越王勾践时期。在越王勾践那传奇的一生中,越国不但越过钱塘江进入太湖平原,而且最终在吴越争霸中笑到了最后。

就越王勾践的王都所在地,一般关注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是“会稽”,位置就是在现在的绍兴市。如果观察现在的地图,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越人是凭借宁绍平原所打下的农业基础,与太湖平原的吴人进行长期对抗的。而实际上宁绍平原当时的地理结构并不稳定,也就是说当时的宁绍平原大部分还是海洋或者滩涂,真正能够作为耕地的并不多。而越人在大部分的时候还是在闽越丘陵里面徘徊。

越国迁移路线图(至越王勾践止)

1.jpg

就杭州湾的地理结构而言,其实是一直不太稳定的。与长江口的不断东进不同,杭州湾更喜欢南北方向摆动。比较春秋时期与现在的的海岸线我们会发现,杭州湾的整体向北移了。也就是说北面太湖平原的部分土地变成了海洋,而南面的宁绍平原在向北扩大。

其实这种变化并非是单向的,宁绍平原的成陆情况在历史上多次出现反复。就宁绍平原现在的结构而言,是主要是由西面的绍兴平原,以及东面的宁波平原组成的。而两大平原中间是由一条两山相夹的河谷相连接的,这条河谷中间所渡过的河流叫作“姚江河谷”,因此被称之为姚江。而姚江河谷的北面其实还有一块突出部,叫作“三北平原”(因在慈溪、余姚、镇海三地之北而得名)。
  附:宁绍平原地理结构图

1.jpg
如果从成陆的时间来看,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宁绍平原最先成陆的是“姚江河谷”。在距今7000多年前,入侵至浙闽丘陵北沿的海水开始消退,由于姚江河谷北依“慈南山地”,南靠“四明山”,东西两侧又有些低山丘陵,实际一个半封闭的盆地状态。这种地理结构使得姚江河谷更容易淤积泥沙,因此姚江河谷也成为最先有人类居住的地区。可以提供佐证的就是长江下游最为著名的新石器时期遗址——河姆渡遗址。

只不过最先成陆并不代表最为稳定,在距今约5300年前河姆渡文明消失了,而它消失的原因是因为海水的又一次入侵。其实对于水患的危险,古人是一直是比较忧虑的,因此在上古乃至古典时期,最好的居住地都是依山伴水,河流边上的台地总是能够成为人类最安全的居住地。对于河姆渡人来说,他们本来也是这样选择的,河姆渡的位置正是位于四明山的北麓。只不过这一次海水上涨的高度已经吞噬了他们大部分的耕地,因此南退浙闽丘陵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1.jpg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