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华 文/摄
上个月中下旬,余姚河姆渡遗址附近出现了彩鹮(huán)!这只美丽而罕见的鸟儿不仅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同时吸引了国内很多鸟友的关注,很多人特意赶来拍摄。
说起河姆渡遗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是我国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以比较成熟的稻作农业闻名世界。当年,在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一件国宝级的著名文物,即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许多专家认为,这件蝶形器与先民对太阳及鸟的崇拜有关。有意思的是,时至今日,余姚河姆渡镇一带仍具有浓郁的传统农村风貌,并且鸟类繁多。
罕见彩鹮忽然现身
还是让我先从彩鹮说起。跟著名的国宝朱鹮一样,彩鹮也是属于鹮科鸟类,并且同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种跟白鹭差不多大小的鸟远看近乎黑色,若以较近距离在阳光下观察,则可见其翅膀上折射出暗紫、铜绿等多种金属光泽,故得名彩鹮。
说来有趣,其实彩鹮跟宁波很“有缘”。浙江关于彩鹮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1934年,距今已有90年。当年,鸟类专家寿振黄先生以杭州西湖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前身)的鸟类标本为基础,整理发表了《浙江鸟类之调查》一书。据该书记载,当时省内唯一的一个彩鹮标本,正是在宁波采集到的。可惜,这标本后来找不到了,据推测是毁于战火。
之后70多年,中国再也没有彩鹮的确切记录。直到2009年,这种神奇的鸟类才再次在国内被记录到,并于2012年再现浙江(温州市龙湾区,一只)。2021年4月底与5月初,多只彩鹮在本省的衢州江山市与金华兰溪市相继出现。我于当年的“五一”假期连夜赶到兰溪,拍到了彩鹮。
巧的是,2021年9月4日,慈溪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施建庆,在慈溪当地拍到一只彩鹮。这是彩鹮自1934年寿振黄的文献记录之后再次现身宁波,是宁波市首笔关于这种鸟的影像记录。
稍稍遗憾的是,慈溪出现的那只彩鹮可谓“惊鸿一瞥”,后面就没有人再拍到过。而今年4月出现在河姆渡的彩鹮不一样,自从4月18日下午被宁波资深鸟友钱晓发现后,它在河姆渡遗址附近的田野里一直待到26日才飞离,起码逗留了一周多!那段时间,彩鹮现身河姆渡的消息成了大新闻,不仅宁波、杭州、上海的鸟友纷纷赶来拍摄,甚至连辽宁大连的鸟友都过来了。
可惜,4月下旬有近一周时间,我都在云南,直到4月26日晚上才返回宁波。次日一早,我马上赶到河姆渡,和众多鸟友一起,在田野里转悠了一天,还是没有见到彩鹮。由此,我遗憾地与飞临家门口的彩鹮“完美错过”,只好无奈地以“好歹在兰溪拍到过”来自我安慰。
“鸟类乐园”河姆渡
不过,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然与彩鹮擦肩而过,但在河姆渡一天寻鸟下来,倒是让我对这片有着悠久文化的土地有了新的认识。
我家离河姆渡很近,只需半小时车程,但以前很少来这里观鸟,总觉得那里是普通的农田环境,并不会有多少鸟类。前几年,也曾听说,鸟友在河姆渡拍到过棉凫与黑枕黄鹂,它们均为本地罕见鸟类,其中棉凫(一种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的小型野鸭)我还未曾见过。那时开始觉得河姆渡的原生态环境应该不错,可惜我还是没有常来看看。
而这回,由于要寻找彩鹮,得以让我对河姆渡遗址附近的自然环境进行了仔细查看。河姆渡遗址南临余姚江,除东边有几座小山外,其余均为平原,其地貌可谓典型的江南水乡。那里的田野,除了种水稻、小麦,还有不少为藕田、茭白田,是非常好的农田湿地环境。今年出现的那只彩鹮,就喜欢在藕田与茭白田里觅食。
田野里,随处可见各种鹭鸟,我数了一下,共有5种鹭,分别是:白鹭、中白鹭、大白鹭、牛背鹭和池鹭。时值春末繁殖期,这些鹭鸟都披上了“婚装”,远比秋冬时节时要漂亮。这里举两个例子。牛背鹭是宁波的常见夏候鸟,喜欢跟着耕田的拖拉机跑,在水田中啄食昆虫与蛙类。处于繁殖期的它们,头部、脖子、后背的羽毛都染上了金黄;而且,在春末夏初的短时间内,牛背鹭还会出现浓艳的“婚姻色”,即眼睛变得血红,而眼部周边呈紫红色。在非繁殖期,大白鹭的喙是黄色的,眼部周边无鲜艳色彩;而到春夏之际,其喙部喙变成黑色,同时眼睛旁边出现醒目的蓝绿色斑块。
除了鹭鸟,水田中还有不少林鹬、扇尾沙锥之类的鹬科水鸟。林鹬是宁波的“旅鸟”,即迁徙路过的鸟。通常,在迁徙期,我们会在海滨见到种类繁多的鹬,而林鹬不一样,它们经常出现在淡水湿地环境中。在河姆渡的田野里,我见到了数以百计的正在觅食的林鹬。若有人走得太近,它们就尖叫着飞远。
同样,栗鹀(wú)、硫黄鹀、东亚石䳭(jí)等小型雀鸟也属于旅鸟。前两种鹀属于罕见鸟类,外形跟麻雀有点类似;不过,其雄鸟羽色艳丽,与麻雀迥然不同,因此它们常被鸟友们戏称为“彩色麻将”(宁波话称麻雀为“麻将”)。
令人惊喜的是,我还见到了两只白颈鸦。白颈鸦是乌鸦的一种,但其羽色并不全黑,而是脖子一圈为白色。这种鸟比较喜欢在溪流或河滩附近的开阔地觅食,河姆渡的环境显然很适合它们生存。近年来,白颈鸦的种群数量有显著减少的趋势。我第一次在宁波见到白颈鸦是在2006年6月,地点是在奉化大堰镇下游的溪边;第二回则是在2023年年底,在东钱湖附近的旷野中见到一只。这次,在河姆渡,算是第三次在本地见到。
除了上述鸟类,河姆渡的田野里还有很多常见鸟,如棕背伯劳、白头鹎、麻雀、白腰文鸟、灰头鹀、栗耳鹀、棕头鸦雀、乌鸫、八哥、棕扇尾莺、丝光椋鸟、黑领椋鸟、白鹡鸰(jí líng)、灰鹡鸰、斑嘴鸭、红隼等,难以尽述。我相信,如假以时日,对河姆渡一带多进行鸟类观察,一定可以发现数量相当可观的鸟种,同时也肯定会有更多珍稀种类现身。
几千年前,河姆渡的先民在象牙上刻出了精美的双鸟朝阳图案:一对形如凤鸟的大鸟,一左一右围在炽热的太阳旁边,昂首向天,似在引吭高歌。这是多么富有生命力的场景!所幸,如今的河姆渡仍是如此生机勃勃,在耕作了几千年的田野中,人与自然依旧和谐共处。
转自:http://epaper.cnnb.com.cn/nbwb/pc/content/202405/19/content_153751.html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