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古今中外文献中对它们的描述不计其数。它们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也许是其“托婴”行为,这种行为充满了狡诈和残忍,也称“巢寄生”,杜鹃产卵于其它鸟类的巢中,杜鹃幼鸟孵化后会把同巢的寄主卵或幼鸟推下,让寄主亲鸟只抚养自己。之前个人拍到的记录见另文——杜鹃啼血,义亲泣血)。




中国古称有布谷、子规、杜宇、子鹃、郭公等各种称呼的杜鹃,按现代分类体系,常见的有大杜鹃、中杜鹃、小杜鹃、四声杜鹃、八声杜鹃等多种。它们中的多数都喜欢隐于树冠,即便反复听厌了其叫声,也未必能一睹其芳容。对拍鸟的人来说,拍杜鹃是一种痛并未必快乐的经历。


杜鹃属的鸟,多数外形相似,辨识并不容易。在野外观察中,单靠外形,即便老“鸟人”也未必有十足的把握,而一旦它们开口,听其叫声则非常容易区分。下面将几种常见杜鹃及其叫音做一罗列。



一、大杜鹃




大杜鹃,中等体型(32厘米)的杜鹃。因寄生行为而最臭名远扬的应该就是它了。
由于杜鹃以毛虫等为食,它们冬天离境后在第二年春天各种植被发旺的时候才迁徙回到此处,此时的它们也正是发情繁殖的时候,叫的最欢。故每年芒种前后,很多地方整天都能听到它们不停的叫着“布谷、布谷”,被解读为快点播种,所以又叫“布谷鸟”。

大杜鹃叫声,这是天父世界,22秒
“布谷、布谷”(两个音节),声音文件来自https://www.xeno-canto.org/




除了声音差别,比起其它杜鹃来,大杜鹃的腹部横纹较细,间隔窄,尾下覆羽横纹稀疏;赤色型雌鸟腰部无横斑。



正面照


侧面照


背部印象



飞姿



也许是由于适宜生境的破坏、缺乏,温州的大杜鹃整体并不多见,在迁徙季的海边或远离大陆的海岛上倒是有蛮高概率的邂逅机会。


这种体型不大、甚至毫不起眼的鸟,有着惊人的迁飞能力。据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与英国鸟类学基金会(BTO)及国内多家其它机构合作实施的“北京大杜鹃项目”的卫星追踪数据,大杜鹃可以6天飞行超过6500公里,甚至可以“无停留”飞行3000km跨越阿拉伯海。它们最终到达非洲的莫桑比克越冬,来年再以相似的路径返回繁殖。



“北京大杜鹃项目”中两只大杜鹃的卫星追踪迁徙路线,详情请点击“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公众号的链接——大杜鹃项目



每一只在我们身边被看到的大杜鹃,都可能来自地球另一侧完全不同的世界,也正经历着不可思议的行程。多数人看惯了高山的险峻宏伟、看惯了大海的波澜壮阔,却不料身边不起眼的小生命也可以如此波澜壮阔。



二、中杜鹃



体型略小(26厘米)的杜鹃。原中杜鹃已被分为三个种,本地遇到的应该都是其中分出的北方中杜鹃。
中杜鹃与大杜鹃最简单可靠的区分还是听其声音。
“呼呼,呼呼呼呼”(各个音节发音相同),声音文件来自https://www.xeno-canto.org/

声音之外,标准站姿的中杜鹃可以看到明显的白色无斑的月牙形的肩羽,而大杜鹃此翼角白色处有细黑斑。


正面照(颈侧沾棕褐色,为灰色型雌鸟,下同)


侧面照



背部印象



赤色型雌鸟,腰有横斑,区别于大杜鹃赤色型雌鸟





中杜鹃幼鸟(juv),可见白色肩斑和白色翼缘




虽然从平均体长的数据来看,中杜鹃比大杜鹃要小不少,但在野外没有同时出现的情况下,几乎无法区分。感谢孙不三老师提供了一组照片,为两者的比较带来非常难得的直观感受。


大小、尾长等比较



尾部正反面及尾下覆羽横纹比较


翼下花纹 比较


翼缘等比较。大杜鹃翼缘白色但有褐色横斑,中杜鹃翼缘白色无横斑。


三、小杜鹃


跟中杜鹃一样,小杜鹃喜欢隐于林冠,非常难拍。它们躲在树冠的阴影里唱着“阴天打酒喝喝”(六个音节),拍鸟人却在烈日下挥汗如水、引领企踵勉强拍些记录照。




小杜鹃鸣叫视频
小杜鹃胸腹部的黑横纹很粗(粗于中杜鹃),间隔也很宽(宽于中杜鹃),加上体形较小,所以静立时,黑色横纹大约只能看到7-9条(据<台湾野鸟手绘图鉴>,下同),而中杜鹃明显横纹较细,且间隔不宽,因此能看到9-11条横纹。
但野外实践中,这种方法貌似不易落实,即便是拍到标准照,有些条纹也是断断续续的,数起来并非轻而易举。也许看条纹的整体气质会更省事。



各种站姿的小杜鹃




各种角度的飞姿


小杜鹃赤色型雌鸟,腰及尾上几无横斑区别于中杜鹃赤色型,后颈几无横斑区别于大杜鹃的赤色型



四、四声杜鹃



四声杜鹃,中等体型(30厘米)的偏灰色杜鹃。就本地来说,它是最常见的杜鹃。哦,抱歉,说错了,是最容易听到声音的杜鹃,躲在树冠里的它同样折磨着想要见它的拍鸟人。顾名思义,它的叫声是四个音节的。
声音文件来自https://www.xeno-canto.org/

对于它的叫声,有人听成“快快播谷、快快播谷”,有人听成“割麦割谷”,有人听成“光棍好苦”,有人听成“不哭不哭”,有人听成“穷人多苦,住在茅屋,只喝糊糊,糊糊不足,只好饿肚。日子好苦,真的想哭”……。不知道客官听出了什么?

四声杜鹃与其他三种杜鹃的区别在于尾上尾下具黑色的次端粗黑斑,尾下分节明显、少而粗。



各种站姿




虽然遮挡严重,但根据尾下分节明显、少而粗的特点,仍然可以明确为四声杜鹃。


飞姿


下面这张落地版的四声杜鹃拍摄于一个到处是乌鸫在活动的园林。




当天拍摄过程中看到这只四声杜鹃三次落地觅食,第一次看到它落地时没想它为什么,第二次看到落地时有点惊讶为什么它会经常到地面、而且是在枯叶层上?第三次竟然看到它像乌鸫的动作那样在地面取食,貌似吃的也是蚯蚓(当时根本没想到它会在地面觅食,来不及记录进食画面),难道哺育它的亲鸟是乌鸫?如果真是乌鸫带大的,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说明原生家庭的对它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五、八声杜鹃



八声杜鹃为体小(21厘米)的灰褐色及棕色杜鹃,成鸟头灰,背及尾暗褐色,胸腹橙褐色,跟其它几种杜鹃非常容易区分。顾名思义,它的叫声是八个音节的。

八声杜鹃.mp3,这是天父世界,4秒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它们托卵寄生、做贼心虚而偷偷摸摸惯了,杜鹃兄弟几乎一个德性,拍摄它们全部需要用上九牛和二虎。





对人类来说,杜鹃是一种熟悉的鸟,但同时又是谜一样的鸟。杜鹃成鸟嗜吃各种毛虫,特别是繁殖期间,几乎纯以毛虫为食。在没有亲鸟的引导下,杜鹃幼鸟是如何完成食性的转换呢?同样,在没有亲鸟的带领下,它们是如何完成超长距离的迁徙呢?它又是如何完成不可思议的无停留跨洋飞行呢?……
这一切仍然还是一个谜。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g4ErzFtxpAS4grYw6kfx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