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有两种猛禽名字中带有“松”,分别是日本松雀鹰Tachyspiza gularis)和松雀鹰T. virgatus)。



从我刚观鸟开始,就很好奇“松”字从何而来,难道它喜欢在松树上栖息?前者又为何称“日本”,难道它是日本人命名的?


“松”从何来?


在北京方言中,日本松雀鹰♀为“摆胸”(或写作伯雄、栢雄),♂为“松子”;至于中国南方常见的松雀鹰,或称南摆胸、南松子。


清·《鸟谱》之“笼[松鸟]儿”(日本松雀鹰♂)


“松子”,就是两种松雀鹰名字中“松”的来源。但是,食肉的鸟类为什么却叫“松子”(听起来很像坚果)?跟松树、松鼠有没有关系呢?


翻阅古籍,会发现“松”在古代其实写作“?”(sōng),是两种松雀鹰的专有称呼,且是官话,并不限于方言。古人常将其用于鹰猎,捕猎各种小雀,因此留下不少记录:


?,似鹰而小,能捕雀也。


——宋·陈彭年、邱雍《重修广韵》


且莫说他?儿小鹞,吹筒粘竿。


——元·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


畋猎则有黄鹰,有鸦鹘,有鹞子。有䲲,或作[戎鸟],二皆音松,似鹰而小,工捕雀者也。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


甚至就连我们猴哥也认识它:

八戒道:“师兄,又打什么市语,黄啊、麻啊哩?”


行者道:“你不知,黄是黄鹰,麻是麻鹰,?是?鹰,白是白鹰,雕是雕鹰,鱼是鱼鹰,鹞是鹞鹰。”


——明·吴承恩《西游记》


清·《鸟谱》之“笼栢雄”(日本松雀鹰♀)


为什么发音为sōng?古人并未记载,我也不该瞎猜,不过突然想到:或许与其适合“扁放”(将小型猎鹰握在手中,见到猎物后立即松手的鹰猎技巧。注:鹰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违法)有关?而与松树、松鼠应无关。


“日本”从何而来?


日本松雀鹰是日本特色鸟类吗?或是主要从日本飞到我国的?如果都不是,它凭什么顶着一个“日本”之名?


相信您从上文可以看出,日本松雀鹰自古就被中国古人熟悉,且其在我国大江南北都常见,根本不应被冠以“日本”二字。甚至,就连日本人自己也仅仅管这种鸟叫做ツミ(雀鷂雀鷹エッサイ(雀賊,特指♂),并不称“日本”!


雄性成鸟,©Craig Brelsford from eBird.org


在现代科学领域,日本松雀鹰最早于1845年由Temminck、Schlegel两位欧洲学者在《日本动物志》上描述,当时学名为Accipiter gularis,种加词gularis意为喉部,学名中没有任何“日本”的含义。


20世纪的中国鸟类学家在拟定它的中文名时,依旧没有提及日本:


1931年《动物学大辞典》,将其称为“雀鹰、雀鹞、雀贼”现今的雀鹰Accipiter nisus在此书中则被称作“鹞”),这些名字可能受日语影响;


1936年《长江流域的鸟类》,将其称为“松儿、松子鹰、摆胸♀”;


1959年《中国动物图谱·鸟类》,将其(当时被郑作新院士视为松雀鹰的一个亚种Accipiter virgatus gularis)称为“松雀鹰”,仍注有别名“松子鹰、松儿♂、摆胸♀、雀鹞、雀贼”;


1997年《中国鸟类名称手册》,其依然只作为松雀鹰的一个亚种。


以我的有限考据,直到此时,“日本松雀鹰”的中文名都还没有正式出现。而到了2000年约翰·马敬能先生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中,它终于作为独立物种被列出,而中文名正是“日本松雀鹰”:这是对英文名Japanese Sparrowhawk的直译。

本书插图。可见“日本松雀鹰”在我国有极大的繁殖、迁徙、越冬区域


……如果它是日本特色鸟类(比如日本鹡鸰、日本歌鸲,在我国少见)也就罢了,可这“日本松雀鹰”偏偏广泛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还是中国人自古就很熟悉的一种猛禽!马敬能先生大作固然是经典中的经典,但此处翻译个人还是感到遗憾。


我并不是出于民族情绪而针对“日本”,恰恰相反,就算改名叫“中国松雀鹰”,也难掩此种命名的缺陷——对某一广泛分布的鸟类,却仅以一国名号为其命名,过于简单、粗暴,充满西方中心主义色彩,在科普工作中极容易平添许多陌生与误会。


或许,参考北领角鸮、北鹰鸮那样(这俩也是英文名或学名里含“日本”),翻译为“北松雀鹰”会好些?不过作为一名普通观鸟者,我说了也不算数嘛。好吧,只好写成这篇文章,如果再有人疑惑起“日本松雀鹰”的名字,就丢链接过去~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FuFpAU0Z3BF525uEk7Q5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