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在你的心里
(选自唐代杜甫的《雕赋》。图为白肩雕,学名:Aquila heliaca,摄影师@林森)
(选自五代高越的《咏鹰》。图为苍鹰,学名:Accipiter gentilis,拍摄于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摄影师@和太宝)
(选自唐代李贺的《相和歌辞·神弦曲》。图为领角鸮,学名:Otus lettia,拍摄于海南省儋州市,摄影师@Gin)
傲骨嶙峋,桀骜不驯
(翱翔在高空的普通鵟<kuáng>,学名:Buteo japonicus,拍摄于北京市房山区,摄影师@赵云天)
(请横屏观看,我国部分猛禽图鉴。猛禽属于鸟类六大生态类群之一,在分类学上的定义较为模糊,有的观点会把叫鹤目也归为其中,最广甚至可以包含雀形目伯劳科和鸦科的一些种类,这里采用的是最常见的分类方式。其中鹰形目和隼形目鸟类属于昼行性猛禽,鸮形目鸟类绝大部分都属于夜行性猛禽,只有个别例外,例如主要在白天活动的雪鸮。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制图@张琪&@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选自唐代李白的《上李邕》)
踽踽独行在世间
王的诞生
(毛茸茸的金雕雏鸟。金雕,学名:Aquila chrysaetos。猛禽的雏鸟为晚成鸟,孵化后发育不充分,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需要留在巢内由双亲喂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亲鸟:哺育幼鸟的成年鸟类,承担喂养和保护幼鸟成长的重要责任)
(种内竞争:指同一物种的个体之间为了争夺共同资源而进行的生存竞争。通常发生在环境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尤其是当种群密度接近环境最大容纳量时,竞争会变得更加剧烈,以抑制种群数量的增长)(傲气的虎头海雕,学名:Haliaeetus pelagicus,摄影师@吴雨辰)
(目光深邃的草原雕,学名:Aquila nipalensis,拍摄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摄影师@李艳霞)
快速移动的瞬膜
(张开瞬膜的白尾海雕,学名:Haliaeetus albicilla,拍摄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摄影师@徐永春)
(昼行性猛禽的视觉成像特点,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夜行性猛禽的视觉成像特点,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矛隼的喙部特写。矛隼,学名:Falco rusticolus。诗句选自清代玄烨《海东青》,目前海东青的原型还存在争议,这里采用的是广泛流传的观点。隼形目一般上喙都有明显的齿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秃鹫的喙部特写。秃鹫,学名:Aegypius monachus,拍摄于山东省烟台市长岛风景区。唐代韩愈的《南山诗》中,用“或蜿若藏龙,或翼若搏鹫”来形容南山的高大壮丽。摄影师@张吉华)
(蛇雕的喙部特写。蛇雕,学名:Spilornis cheela,拍摄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摄影师@Gin)
(栗鸮,学名:Phodilus badius,拍摄于海南省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细节图为长尾林鸮的喙部,此处仅供示意,摄影师@熊昊洋&@杨曙光)
(猛禽两种趾型的对比图,绝大多数的隼形目和鹰形目是离趾足,鸮形目都是半对趾足。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蛇雕的脚,瓦状鳞明显,以防止蛇咬。拍摄于广东省阳江市,摄影师@杨曙光)(高山兀鹫<jiù>,学名:Gyps himalayensis,脚爪明显不如其它猛禽锋利,便于进食时在地面奔跑或跳动,拍摄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摄影师@赵云天)
(雪鸮,学名:Bubo scandiacus,脚部覆盖有厚实的羽毛,能在捕食时减弱噪声并御寒,摄影师@刘璐)
(远飞的凤头蜂鹰,学名:Pernis ptilorhynchus,拍摄于四川省,摄影师@何亚宁)
残忍君王
(普通鵟抓鹌鹑,拍摄于河北省保定市桑园镇,摄影师@Gin)
(上升暖气流:地面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暖空气流动)(请滑动观看,翱翔的黑鸢&纸鸢。黑鸢,学名:Milvus migrans,拍摄于广东省珠海市。摄影师@杨曙光&@丁心昀)(昼行性猛禽常见的几种飞行模式,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昼行性猛禽的常见捕猎模式图,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正在垂直下扑的游隼,学名:Falco peregrinus,速度可达每小时300公里以上,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围食的高山兀鹫,学名:Gyps himalayensis,拍摄于青海省玉树市,摄影师@王秉瑞)
(俯冲而下捕鱼的鹗<è>,学名:Pandion haliaetus,俗称鱼鹰。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水下捕鱼的鹗,拍摄于甘肃省敦煌市,摄影师@谢振清)
(红角鸮,学名:Otus sunia,拍摄于北京市国家植物园,摄影师@徐永春)
(夜晚捕猎的长耳鸮,学名:Asio otus,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请滑动观看,长尾林鸮吐食丸&长耳鸮的食丸。长尾林鸮,学名:Strix uralensis。大部分猛禽都有“吐食丸”的习性,其中鸮形目种类会更加明显,撕开后可以看见未被消化的骨骼、羽毛等。摄影师@刘璐&@吴雨辰)新王出世
又到了一年的繁殖季
(白尾鹞<yào>雄鸟,学名:Circus cyaneus,摄影师@何亚宁)
(比翼双飞的黑鸢。诗句选自两汉曹植的《送应氏二首》,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请横屏观看,长尾林鸮献食,图片来源@alamy)
(浪漫“接吻”的仓鸮,学名:Tyto javanica,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河边的黄腿渔鸮,学名:Ketupa flavipes,拍摄于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摄影师@蔡宏杰)
(选自西汉苏武的《留别妻》。鸟类中这样的一夫一妻制并不多见)(鬼鸮,学名:Aegolius funereus,拍摄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乌尔其汉镇,摄影师@Gin)
(请横屏观看,雪天守护家庭的雌雄雀鹰,学名:Accipiter nisus,左边为雄鸟,右边为雌鸟。拍摄于吉林省吉林市,摄影师@徐永春)
(白尾海雕大战虎头海雕,拍摄于吉林省珲春市,摄影师@谷宝臣)
(游隼袭击闯入领地的鹈鹕。体形和力量不占优势的游隼,凭借极快的俯冲速度突袭鹈鹕的头部,让它们在飞行中失衡而坠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展翅高飞的乌雕,学名:Clanga clanga,拍摄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摄影师@李艳霞)
(请横屏观看,游隼迁徙轨迹示意。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请滑动观看,赴山海的猛禽。摄影师@何亚宁&视觉中国&余欢)
(渤海湾1986-2014年的海岸线变化示意,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牧民驯鹰,拍摄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根据2021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我国分布的55种鹰形目、12种隼形目和32种鸮形目鸟类均为国家二级及以上保护野生动物,禁止猎捕、买卖,未经特别许可不得擅自饲养。摄影师@阿康)
(打斗的白腹鹞,学名:Circus spilonotus,拍摄于内蒙古自治区,摄影师@徐永春)
在戎马生涯中
(盘旋的林雕,学名:Ictinaetus malaiensis,拍摄于湖南省湘潭市法华山,摄影师@戴宇晨)
傲骨嶙峋,桀骜不驯
千帆阅尽,不坠青云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g1UV7SZNqkA_uupAlh_iQ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