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具体设置:


既然我个人推荐DXO PhotoLab,那就以该软件为例讲解,只谈降噪那一栏的相关设定(如下图)。需要注意的是,以下这些参数设置均为我根据自己的主力相机尼康D850摸索出的合适值,与之像素/QE不同的相机,软件具体参数的设定也会稍有区别。

DXO PhotoLab的降噪栏控制面板(无奖竞猜:预览窗中的鸟是哪种?)


首先,局部100%放大的效果预览窗十分重要,因为调整降噪参数后的结果不显示在图片上,仅能通过该预览窗查看,因此要勤用该预览窗,耐心等待降噪效果加载完毕,并查看各不同区域(尤其是主体边缘和焦内-外过渡区)的AI降噪效果是否满意,再决定是否需继续调整。


参数设置方面,我会永远选择最后一种降噪模式DeepPRIME XD,该模式具备AI强化的细节。明亮度即降噪的总体强度,默认值40,这一项一定要勤于调整,一组前期参数不同的照片不可偷懒,用一个明亮度参数一用到底!阳光下较低ISO我会选择15甚至10以保留更多细节不被AI抹去,该数值的选择随着ISO提高而升高,但即使最极限的情况下我也不会选择超过40(毕竟极限高感之下想要强求完全没有噪点,也必然会对焦内细节同样带来毁灭性影响,40就是我认为能接受的极限)。


高级设置一栏点击后可以展开,坏点一项我通常不更改默认值,而噪点模型一项影响的是纹理的强化程度,建议使用预览窗检查焦外和过渡区并按实际情况调整。


镜头锐度即锐化,默认值1.0,实际上我很少使用超过0.35,毕竟过度锐化同样影响细节观感。


细节一项默认值50,影响的是AI增加细节的量(即“伪细节”);散景默认值同样为50,影响对于焦外信息的强化(即焦外“变硬”),个人会稍微增加一点细节(但牢记过犹不及),而散景根据预览窗中的焦外效果进行微调。



3.前期参数:


AI降噪虽然强大但并非万能,只能锦上添花而不能无中生有,因此前期拍摄也同样重要,核心目的就是——尽可能为后期AI识别保留最大限度的细节。镜头和机身分辨率自然是多多益善(个人常年使用尼康D850+尼康600/4E组合,可以说无此方面顾虑),前期参数设定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一定要保证前期对焦准确,因为AI对稍微脱焦的主体的细节强化程度立刻就会大打折扣,这就对相机的暗光对焦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是为了保证安全快门速度足以凝固运动中的主体,前期要不吝惜的大胆提高ISO,毕竟动态模糊的画面噪点再少也没意义,而且只要焦内稍有动态模糊,AI对于细节的强化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三是不要过度信任相机的宽容度,尤其是在超高感光度下就不要再严重欠曝然后后期提亮曝光了,还是尽量保证前期曝光足够明亮为宜


(以下内容键摄警告,可跳过:虽然对于搭载制程足够先进的当代CMOS传感器的相机而言,其高感画质符合ISO less原则,即:在不跨越Dual-gain双增益电路的ISO跳变点的前提下,前期提高ISO与后期拉到相同曝光的照片,二者的信噪比并无区别。但是,在考虑到后期AI降噪介入的情况下,二者结果却会有所不同——因为更为明亮的照片更便于AI识别细节,因此比欠曝的照片更有优势。对于尼康D5 D6这些不符合ISO less原则的外置ADC的相机而言,更是要以前期曝光为重)。


因此,在快门速度降无可降、光圈大无可大的情况下,前期要做的依旧是大胆提高ISO(不过本条的优先度次于前两条);

四是在必要时适度收缩光圈保证景深,尽量让主体足够多的部分位于景深内,以便于AI识别焦内与焦外,因此依旧依旧是要前期大胆提高ISO(不过本条的优先度次于前三条)。


综合以上这四点设置参数,前期就能拍出很适合AI降噪的照片了(或者说,你已经完完全全变成AI降噪的形状了)。


4.其它事项:


关于使用AI降噪软件,还有几点需要注意:


一是在前期有扰流影响/主体稍微跑焦/后期AI局部细节强化不到位时,可以后期配合蒙版强化局部锐度以改善观感;


二是非常非常不推荐多次AI降噪/多个AI降噪软件联用,因为这会使本来就不多的细节所剩无几。你以为用一个软件降噪再用另一个软件增强细节就可以弥补,殊不知AI增强的细节都是伪细节,因此还是尽可能以前期细节少损失为上策;


三是一个现象:经过AI降噪后导出的jpg文件会比未降噪文件小许多。因为噪点尽管是无用的信息熵,但依旧增大了文件大小,事实上在高像素时代图片文件的“大”在相当程度上都是由于噪点,而AI降噪的过程即为“用重复模式有序替换每个噪点”,大大降低了这种无序度。


那么,由于野鸟摄影本身就经常需要大幅度裁剪,再加上AI降噪进一步减小了文件体积,可能导致最终导出的jpg文件大小略显尴尬(尤其是主体所占比例较小、虚化的背景较多的情况下)。因此如果是在诸如参赛等对文件体积有最小限制的情况下,后期AI降噪的强度建议不要设置得太高,这样可以保留部分缩图时完全不影响美观的细微噪点,用以适当增加图片的文件大小以达到门槛。




例如这张在南京石臼湖拍摄的小天鹅图片,ISO仅为640,但100%放大仍可见一定程度的明度噪点。该图片RAW文件大小39MB,该RAW文件直接导出的jpg大小5.29MB。DXO降噪时,明亮度数值选择足够强劲的40,导出的dng文件大小暴涨至93.8MB,但这个dng文件不做任何改动直接导出的jpg文件大小仅为1.33MB,比RAW直接导出的jpg文件小了一半还多,可见噪点所占的细节比例之大,令人咂舌。


5.实例解析:


下面以几个实例对比展现DXO PhotoLab的降噪成果,图片均为我本人拍摄,并均用Adobe Bridge打开以便于查看EXIF信息,部分图片有不同程度的放大以查看细节:


实例1.斑头鸺鹠 Glaucidium cuculoides

一张典型的AI降噪成功实例。ISO3200不算特别高的感光度,降噪之后画面极为纯净。


实例2.棕脸鹟莺 Abroscopus albogularis

来到了昏暗的林下,ISO8000之时尼康D850的传感器IMX309已经出现了诸多彩色噪点,但这对于AI降噪来说小菜一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距离过远,棕脸鹟莺的羽毛纹理已经出现了些许AI生成的“伪细节”,有不真实之感。


实例3.普通秧鸡 Rallus indicus

黄昏正是普通秧鸡活动之时,而此时ISO已经来到了20000,可以看出在所有设置均相同的情况下,DXO PhotoLab不仅实现了降噪,还改善了超高感光度之下经常出现的色彩偏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