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摄影,尤其是野鸟和野生动物摄影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在各种极限工况下拍摄:无论温度如何,只要是阳光明媚而又无风的天气,就必然由于空地温差而存在热扰流,而超长焦镜头又对细微的大气扰动都极为敏感,因此除非钻进昏暗的树林里拍摄林鸟,否则扰流最为强烈的上午9:00-下午15:00就几乎变成了不可能出片的垃圾时间——即使拍到了小图看起来很成功的照片,放大到100%之后细节也是令人绝望的一泡污,这样的照片除了“记录到”之外可谓一无是处,时常让我崩溃,进而怀疑这个充斥着表层大气的垃圾星球是否其实根本不适合超长焦摄影。



如图,这是一张2024年2月6日下午14:03在辽中平原拍摄的大鵟原图(上)及其局部的100%放大(下),完美的展现了热扰流极端严重时令人难绷的细节。


因此,能令超长焦镜头发挥出最佳画质的工况基本就是阴天、雨天、清晨和黄昏这些暗光时刻,而这四类工况无一不意味着高感光度,更何况为了凝固野鸟/野生动物的动态也需要提高快门速度,而这进一步导致了ISO的提升,有时甚至会达到非常夸张的数字。幸而这个时代的人类科技已经足够强大,量子效率(QE)足够高的CMOS传感器和后期足够强大的AI降噪软件使得这种极限暗光摄影成为了可能。


这是一只在婆罗洲神山拍摄的白喉扇尾鹟,其ISO已经飙升至恐怖的51200,但经过AI降噪之后,我的评价是缩图完全可用。


是所以,目前AI降噪已经成为了我出片不可或缺的好伙伴。加上最近许多朋友都换了相机,对画质有了更高追求,也希望了解关于AI降噪的更多细节,因而仓促写就此篇,以期诸君读毕有所收获,则本人已然心满意足矣。


正文分为5个部分:软件选择、具体设置、前期参数、其它事项、实例解析。下面开始正文。


1.软件选择:


目前较为热门的AI降噪软件大致有Topaz Denoise AI、DXO系两大软件(DXO PureRAW 2/3和DXO PhotoLab)、Adobe系软件内置的Camera RAW自带的AI降噪这三大类,其中只有Topaz可以处理jpg和RAW文件,剩下两类仅可对RAW文件降噪。


这三类软件我都深度体验过,缺失Adobe系软件AI降噪的对比图见下图:



原图/Topaz/DXO
降噪效果对比(原大小)


原图/Topaz/DXO
降噪效果对比(100%放大)

结论是显而易见的:Topaz降噪的结果尚不够稳定,容易出现伪纹理等局部细节失真,同时涂抹过重又导致细节损失严重,而我前期又只拍摄RAW文件因此不需Topaz的jpg降噪功能(事实上其jpg降噪效果也不尽人意);而Adobe系软件的AI降噪对细节的锐化程度可能不足,且处理时间相对稍长。因此我选择使用结果更为稳定的DXO系软件,降噪后导出dng文件,再用Adobe Bridge精修dng最终出片。


DXO系列的两款软件中,DXO Pure RAW是一个前置处理软件,仅有降噪+镜头校正功能,因此把RAW文件丢进去之后一键导出dng/jpg文件就不用再做任何事,坐等文件导出就可以了(等导出这段时间不建议继续使用电脑,因为可能会增加电脑GPU负担而延长导出时间,不过可以干点别的事情,比如阅读本公众号 观鸟90后 的其它文章)。


但我还是更喜欢使用DXO PhotoLab,因为其针对AI降噪可调节的选项更多(见2.具体设置),还有其它标准RAW文件后期软件的一切必备功能。事实上,如果不像我一样已经在Adobe Bridge中保存了大量常用的习惯预设,那么可以直接使用DXO PhotoLab完全取代Adobe系软件进行全流程修图,省去了软件间切换的繁琐,简化了工作流程。


2.具体设置:


既然我个人推荐DXO PhotoLab,那就以该软件为例讲解,只谈降噪那一栏的相关设定(如下图)。需要注意的是,以下这些参数设置均为我根据自己的主力相机尼康D850摸索出的合适值,与之像素/QE不同的相机,软件具体参数的设定也会稍有区别。

DXO PhotoLab的降噪栏控制面板(无奖竞猜:预览窗中的鸟是哪种?)


首先,局部100%放大的效果预览窗十分重要,因为调整降噪参数后的结果不显示在图片上,仅能通过该预览窗查看,因此要勤用该预览窗,耐心等待降噪效果加载完毕,并查看各不同区域(尤其是主体边缘和焦内-外过渡区)的AI降噪效果是否满意,再决定是否需继续调整。


参数设置方面,我会永远选择最后一种降噪模式DeepPRIME XD,该模式具备AI强化的细节。明亮度即降噪的总体强度,默认值40,这一项一定要勤于调整,一组前期参数不同的照片不可偷懒,用一个明亮度参数一用到底!阳光下较低ISO我会选择15甚至10以保留更多细节不被AI抹去,该数值的选择随着ISO提高而升高,但即使最极限的情况下我也不会选择超过40(毕竟极限高感之下想要强求完全没有噪点,也必然会对焦内细节同样带来毁灭性影响,40就是我认为能接受的极限)。


高级设置一栏点击后可以展开,坏点一项我通常不更改默认值,而噪点模型一项影响的是纹理的强化程度,建议使用预览窗检查焦外和过渡区并按实际情况调整。


镜头锐度即锐化,默认值1.0,实际上我很少使用超过0.35,毕竟过度锐化同样影响细节观感。


细节一项默认值50,影响的是AI增加细节的量(即“伪细节”);散景默认值同样为50,影响对于焦外信息的强化(即焦外“变硬”),个人会稍微增加一点细节(但牢记过犹不及),而散景根据预览窗中的焦外效果进行微调。



3.前期参数:


AI降噪虽然强大但并非万能,只能锦上添花而不能无中生有,因此前期拍摄也同样重要,核心目的就是——尽可能为后期AI识别保留最大限度的细节。镜头和机身分辨率自然是多多益善(个人常年使用尼康D850+尼康600/4E组合,可以说无此方面顾虑),前期参数设定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一定要保证前期对焦准确,因为AI对稍微脱焦的主体的细节强化程度立刻就会大打折扣,这就对相机的暗光对焦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是为了保证安全快门速度足以凝固运动中的主体,前期要不吝惜的大胆提高ISO,毕竟动态模糊的画面噪点再少也没意义,而且只要焦内稍有动态模糊,AI对于细节的强化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三是不要过度信任相机的宽容度,尤其是在超高感光度下就不要再严重欠曝然后后期提亮曝光了,还是尽量保证前期曝光足够明亮为宜


(以下内容键摄警告,可跳过:虽然对于搭载制程足够先进的当代CMOS传感器的相机而言,其高感画质符合ISO less原则,即:在不跨越Dual-gain双增益电路的ISO跳变点的前提下,前期提高ISO与后期拉到相同曝光的照片,二者的信噪比并无区别。但是,在考虑到后期AI降噪介入的情况下,二者结果却会有所不同——因为更为明亮的照片更便于AI识别细节,因此比欠曝的照片更有优势。对于尼康D5 D6这些不符合ISO less原则的外置ADC的相机而言,更是要以前期曝光为重)。


因此,在快门速度降无可降、光圈大无可大的情况下,前期要做的依旧是大胆提高ISO(不过本条的优先度次于前两条);

四是在必要时适度收缩光圈保证景深,尽量让主体足够多的部分位于景深内,以便于AI识别焦内与焦外,因此依旧依旧是要前期大胆提高ISO(不过本条的优先度次于前三条)。


综合以上这四点设置参数,前期就能拍出很适合AI降噪的照片了(或者说,你已经完完全全变成AI降噪的形状了)。


4.其它事项:


关于使用AI降噪软件,还有几点需要注意:


一是在前期有扰流影响/主体稍微跑焦/后期AI局部细节强化不到位时,可以后期配合蒙版强化局部锐度以改善观感;


二是非常非常不推荐多次AI降噪/多个AI降噪软件联用,因为这会使本来就不多的细节所剩无几。你以为用一个软件降噪再用另一个软件增强细节就可以弥补,殊不知AI增强的细节都是伪细节,因此还是尽可能以前期细节少损失为上策;


三是一个现象:经过AI降噪后导出的jpg文件会比未降噪文件小许多。因为噪点尽管是无用的信息熵,但依旧增大了文件大小,事实上在高像素时代图片文件的“大”在相当程度上都是由于噪点,而AI降噪的过程即为“用重复模式有序替换每个噪点”,大大降低了这种无序度。


那么,由于野鸟摄影本身就经常需要大幅度裁剪,再加上AI降噪进一步减小了文件体积,可能导致最终导出的jpg文件大小略显尴尬(尤其是主体所占比例较小、虚化的背景较多的情况下)。因此如果是在诸如参赛等对文件体积有最小限制的情况下,后期AI降噪的强度建议不要设置得太高,这样可以保留部分缩图时完全不影响美观的细微噪点,用以适当增加图片的文件大小以达到门槛。




例如这张在南京石臼湖拍摄的小天鹅图片,ISO仅为640,但100%放大仍可见一定程度的明度噪点。该图片RAW文件大小39MB,该RAW文件直接导出的jpg大小5.29MB。DXO降噪时,明亮度数值选择足够强劲的40,导出的dng文件大小暴涨至93.8MB,但这个dng文件不做任何改动直接导出的jpg文件大小仅为1.33MB,比RAW直接导出的jpg文件小了一半还多,可见噪点所占的细节比例之大,令人咂舌。


5.实例解析:


下面以几个实例对比展现DXO PhotoLab的降噪成果,图片均为我本人拍摄,并均用Adobe Bridge打开以便于查看EXIF信息,部分图片有不同程度的放大以查看细节:


实例1.斑头鸺鹠 Glaucidium cuculoides

一张典型的AI降噪成功实例。ISO3200不算特别高的感光度,降噪之后画面极为纯净。


实例2.棕脸鹟莺 Abroscopus albogularis

来到了昏暗的林下,ISO8000之时尼康D850的传感器IMX309已经出现了诸多彩色噪点,但这对于AI降噪来说小菜一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距离过远,棕脸鹟莺的羽毛纹理已经出现了些许AI生成的“伪细节”,有不真实之感。


实例3.普通秧鸡 Rallus indicus

黄昏正是普通秧鸡活动之时,而此时ISO已经来到了20000,可以看出在所有设置均相同的情况下,DXO PhotoLab不仅实现了降噪,还改善了超高感光度之下经常出现的色彩偏离现象。


实例4.(怀氏)虎斑地鸫 Zoothera aurea

当ISO设定为常用ISO的上限25600之时,你就不能对降噪结果有过高的期待了,但DXO依旧很好的完成了任务——除了喙上有些许“伪细节”、喉部的羽毛与背景之间的过渡产生了不必要的纹理强化之外,一切依旧都很完美。


实例5.野猪 Sus scrofa

黄昏是兽类活动最为频繁的时刻。在紫金山偶遇这只野猪时,参数已经来到了近乎荒唐的地步——常用ISO已无法满足需求,在不得已使用了扩展1/3档的Hi 0.3(相当于ISO32000)后,F4光圈全开才换来可怜的1/60s快门速度(幸好尼康640E的强大防抖足以令我手持1/60s不抖)!然而DXO降噪依旧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虽然由于光线不足导致画面中的颜色已经所剩无几,但野猪鬃毛处的细节可以说是令人震惊的。


实例6.白喉扇尾鹟 Rhipidura albicollis

使用DXO降噪之后,限制我出片的最大瓶颈甚至是暗光对焦。在黄昏的婆罗洲神山,由于这只白喉扇尾鹟一直在藤蔓间跳跃、展现着自己扇形的尾羽,我担心糊片因此不敢把快门速度放得过低,而维持1/400s的代价是ISO来到了恐怖的51200,这时我们已经能发现DXO降噪有些吃不住了:在喙的上半部分、鼻孔周围和头部冠羽处已经开始变绿,出现了背景颜色的渗色现象。但瑕不掩瑜,在缩图之后这组照片发个朋友圈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实例7.某种圆臀大蜓 Anotogaster sp.

ISO102400!一个看到之后要认真数数到底有几个0的数值,也比尼康D850的常用ISO上限25600高出了整整2档!这只雌性圆臀大蜓正在林下的昏暗溪流中点水产卵,为了凝固其翅膀动态我被迫将快门速度拉高到1/2500s,这也导致了ISO数值的大爆炸,然而当我看到DXO降噪的成果时,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虽然背景和翅膀的清晰处都已经明显出现了纹理过度强调的情况,但位于焦内的躯干部细节依旧令人震撼——我想,这张照片以行为记录照的标准来看甚至已经有些过剩了。



结语与展望:


正文部分到这里就结束了,实在感谢您能够阅读到此处。如前文所述,AI降噪软件的应用彻底解除了禁锢高像素相机画质的枷锁,使得“常用ISO”这个词在真正意义上变为了可用的,也令许多极限工况下的摄影成为了可能,而这些照片的前期参数是在胶片时代无法想象的。


当然,目前的AI降噪在对细节的处理方面仍有许多问题,这将随着各软件厂商的算法进步在可预期的未来加以改善。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方向也同样值得期待:鉴于当代顶级超长焦定焦镜头的分辨率基本都能满足1-1.5亿像素135全画幅所需,那么一块QE与当代传感器相差不大的一亿像素全画幅传感器如果实装,在前期将会提供更多的“真细节”以及更小尺寸的噪点,进而使得AI降噪软件生成的“伪细节”被压缩至更次一级,因而更不容易被察觉。


毕竟,技术进步带来的问题要以技术进步解决,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是倒退,那么100MP全画幅传感器也许是从器材进步角度解决AI降噪“伪细节”问题的一个方案。虽然可换镜头相机市场正在经历宏观上的大萎缩时代,但传感器的技术进步依旧不会停滞,AI降噪必将未来可期。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PSwAOQmGBoND-PwZvkPFA



NINGBOCAT:


软件下载链接:

Topaz Photo AI: https://url55.ctfile.com/d/14928255-60761725-b1514d?p=7242

(访问密码: 7242)


步骤:

1.先下载模型,然后复制到电脑上的目录,我建议用安装版。

默认的模型目录: C:\ProgramData\Topaz Labs LLC\Topaz Photo AI

2.再安装 Topaz Photo AI


文章作者用的是其实是老的版本(现在功能更新了,并且整合在Topaz Photo AI 里了)

Topaz DeNoise AI: 

https://url55.ctfile.com/d/14928255-51825655-b2cdde?p=7242

(访问密码: 7242)




DxO PureRAW: 

https://url55.ctfile.com/d/14928255-63854908-2c1972?p=7242

(访问密码: 7242)


DxO PhotoLab: 

https://url55.ctfile.com/d/14928255-52558762-c3685f?p=7242

(访问密码: 7242)

这个软件可以先安装,再破解,再复制模型库,最后才打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