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骑车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一个准新人的经验和教训
我是个准新手。虽然骑龄已超过二十年,可骑山地车不过是两三年的事。回顾我的骑行经历,有欢乐、也有痛苦,和各位老鸟学到了很多东西。有经验,也有教训,拿出来和各位新手共享一下。如有不妥,敬请拍砖。
当你买了辆崭新的山地车,是不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直接骑上几十公甚至上百公里,来体验一下骑新车的感受?当你回来的时候,你的PP是不是在向你提抗议?如果你在频频点头,那么欢迎来到车友世界,一个过来人的经历也许能帮上你。如果你咬着后槽牙说:不疼!那么恭喜你,你就是那传说中的的“铁腚王!”那可是车友中的传奇人物,据说好几百年才会出一个呢!
适应期:
山地车和传统自行车的骑行姿势不一样,新手往往会有一个适应过程。常常会有以下症状:PP疼、手麻、胳膊疼、脖子疼,腰疼等等(不一定都出现)。如果你每周骑车三次以上,适应期大概是一个来月。如果这些症状长时间不消失,就要考虑一下车架尺寸的选择和微调了。新手骑车要注意循序渐进,先骑短途、平路,等身体逐渐适应后再逐渐增加难度。不要一开始就对自己的体力过于自信!否则,吃苦头的是你自己。
寻找老师:
不要用你骑“菜车”的经验来骑山地车。建议新手在本地寻找老鸟带骑。等你有一定骑行经验后再放单飞。否则,一旦养成错误的骑行习惯,再改可就难了。现在各地多有各种骑车群,当地的户外论坛一般都有骑车板块,QQ群是不错的选择。论坛也是个不错的学习场所,学习的基本方法是在论坛中长期潜水。使用搜索功能。确定没有现成答案后再提问。不要提那种满大街都是答案的问题。当你找到组织后,你会发现其中的好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最起码你会学到很多骑行知识、经验和教训,避免走弯路。
变速比和踏频:
新手骑车爱犯的一个错误是使用最大变速比,就是用最大牙盘带最小飞轮,其结果是即伤车又伤膝盖。而且,当你听说“踏频”这个词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呵呵,当初我刚买车的时候,也曾这么干过。幸好时间不长。)正确的方法是使用2×6或2×5开始练习,保持较高的踏频,看看那些老鸟是怎么骑的。麻烦你低下高傲的头,问一下,老鸟们会教你的。至于最高变速比,很少有人常用它来骑车。记住!不管你的车是多少速的,80%以上的时间你都会用一个变速比骑车,除非碰见大上坡、大下坡、顶风或顺风。你一开始要做的,就是在骑行中逐渐寻找适合自己的变速比。如果你的车是3×8的变速,适合你的变速比常常是在2×5、2×6附近。骑车的时间越长,你就越会领会到“踏频”这个词的意义所在。
何为踏频?以及如何提搞踏频
很多车友一开始没有重视踏频,而是用大盘带小飞死命踩,这是很不正确的。参加集体出行,看到很多新手总是喜欢用大盘带小飞死命的蹬,这样不仅会消耗更多的体力,还有可能对膝盖造成伤害。
这些是在网上找的资料,觉得对新手来说可能有用,看看吧。
踏频用脚踏每分钟转动的次数来表示。学术界已经对最优的踏频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早在1929年,Hartree 和 Hill 就指出存在一个最优的踏频。当一个车手蹬踏频率过低时,不稳定的输出功率和肌肉的松弛会浪费能量。但是当车手蹬踏得太快的时候,身体为了克服肌肉内部的阻力也会损失能量。因此在这两者之间一定存在一个理想的踏频。但是, Hartree 和 Hill 没有能够给出确切的数值。
在另一些研究中,最少的氧气消耗量被作为最优踏频的评判标准。1986 年 Gregor 展示了此类研究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最佳的频率介于 33 rpm 和 80 rpm 之间;但是,在现实中,大多数自行车手总是选择90 rpm 到 110 rpm 之间的踏频。最初,学术界推测这是由于长期的训练造成的,但是 1986 年 Boning 等人的测试推翻了这个假说的基础。他同时挑选了经过训练的车手和未经训练的人员进行测试,发现尽管未经训练的人在高踏频时承受的阻力更大,但最佳的踏频并未降低。早在1981年,Hagberg 就发现,当推算从无阻力骑行到有阻力骑行的氧气消耗时,最佳的踏频逐渐增加到 100 rpm。1986 年 Redfield 和 Hull 给出了一个解释,他们把腿部各个关节的扭矩的和作为评判通过计算踏频的函数,他们发现消耗最低的踏频介于 90 rpm 和 100 rpm之间。这与实际的自行车手选择的踏频吻合。
此外,1988 年 Hull 深入研究了蹬踏频率。他综合考虑了关节扭矩和肌肉的张力与踏频的关系。这次调查得出的最佳频率介于 90 rpm 与100 rpm 之间。很显然,腿部肌肉的张力是骑行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这也表明1929 年 Hartree 和 Hill 已经几乎正确地解释为何了低踏频绝非最优解。
职业车手:Craig Griffin(前美国自行车国家队教练)
秘诀:遗传基因基本决定了你能够骑多快,但是好的技巧能够使你最大程度上发挥你的天赋。如果你能够舒舒服服地坐在车上,保持120rpm的转速,你就不会在比赛中被甩掉。使用较低的齿比,并以高转速骑行,可以让你的大腿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感到轻松一些。
你能做些什么呢?
平滑,高速地蹬踏,是像职业车手那样骑车的关键。你可以通过这点来辨认一个经验丰富的车手。他们端坐在车座上,上半身稳如泰山纹丝不动,而他们的腿却像活塞一样高速运转。没有多余的动作,没有晃动,就像一台性能上佳的发动机,源源不断地产生力量。
职业车手的高转速是通过练习自然而然得来的。使用较小的齿比,这样你的心跳不会超过最大心率的80%。
(1)把你的车座降低2-3mm,以减少在高转速时身体产生的弹跳倾向(译注:很多人可能都有这个感觉,在高转速时,身体上下跳动,好像坐在弹簧上一样)。以后可以逐渐将车座调回到正确的高度。
(2)将注意力集中在拉动踏板滑过最低点以消除蹬踏死点。(译注:我个人的感觉是,使用自锁要更专注于水平方向的用力,即“拖,拉”,而不是垂直方向的“踏,提”)
(3)用一个带踏频的码表(译注:如Sigma BC1600)来做为生理上的反馈,循序渐进的提高转速,每次你要在这个转速下能够舒舒服服地骑5分钟。
(4)每次骑行花几分钟时间用高转速蹬踏,热身时的最后5分钟是最佳时间。
重要的不是提升力矩来踩蹬,而是顺畅而轻快的旋转(^-^)。不要伤到膝盖,肌肉也不要过于疲劳。尽量使用肌肉,有效率而疲劳较少的踩蹬才是好的踩蹬。
正确的骑行姿势:
首先,车架尺寸要合适,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适应。
其次:再强调一遍!不要把车座调得太高!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把车座调得很高,高出车把一大截,自以为很拉风,看的人心惊肉跳。这是很危险的。还记得安全距离么?车座高度的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当你骑在车上,用脚后跟踩住脚踏,当脚踏处于最低点时,膝盖刚好伸直。这样,在你用脚前掌踩脚踏时,应该是较舒适的,刚开始骑山地车时,可稍微调低一点,给身体一个适应时间,然后再逐渐调高。注意,这只是一个大概的参考值,具体情况还要靠自己体验、调整。调整时间也因人而异,也和你的骑行频率、骑行距离有关。调整时间可能会长达半年到一年。可以肯定的是,车座调得太高或太低,都对膝盖不利,时间长了,容易伤膝盖,如果太高,你的蛋蛋就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而且,当你发现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
关于车座角度,建议调成水平。可用一长尺或者建筑用水平尺放在车座上作参考。骑一段时间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微调。
车座的前后位置,当脚踏处于最低位置时,膝盖和脚踏应处于同一垂直线上。
车架尺寸如果基本合适。骑在车上,在正常握把时,眼睛、把立前端和前轮花鼓三点一线,则说明车架长度正好,否则可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把立来调整长度。
第三:使用脚前掌蹬踏脚蹬,不要用脚尖,不要用足弓、更不要用脚跟。并且保持双脚脚尖朝正前方,不要八字脚。双脚应较靠近脚蹬和曲柄的连接处,不要踩着脚蹬的外沿。
第四:上身应保持正直,不要左右摇晃。如果是上坡摇车,也是车摇人不晃。
骑车“必须的”装备:
单车专用头盔:事关安全!必须的。再贵的头盔也比你的命便宜。而且,如果没有头盔,很多老鸟根本就不带你玩。见过戴摩托车头盔的,够结实,就是太重,而且不通风。如果你的脖子不提抗议,我当然没意见。
骑行眼镜:同样。功能:防紫外线,防止灰尘、飞虫等异物进入眼中&hellip普通太阳镜也能将就使用,但效果很不好,太重,而且不贴脸,防紫外线功能也令人起疑。
手套:吸汗、防滑、透气、防止摔车时双手受伤&hellip手套在骑行过程中绝对不是保暖为主的,而是以保护为主。这就是那些穿得花花绿绿的家伙,为什么大夏天也戴双手套的原因。如果暂时不想买,起码戴一双白色线织劳动手套,不要戴化纤织物手套,无论有多好看,都不要戴。
护链贴:一般车行都送。
束腿带:防止裤腿卷入牙盘。防止你的裤腿变的油汪汪的。
百变头巾:用途很多,可以在网上查查,也可以问老鸟。
鞋:建议穿硬底鞋。一双普通的户外徒步鞋就很好,硬底旅游鞋也不错。热天建议穿网面的,透气性较好。软底运动鞋就不太适合骑长途了,最不济,也要穿双军胶吧,拜托,不要穿皮鞋骑车。(骑车上下班的就没办法了。)见过穿拖鞋骑车的,唯一没见过的就是赤脚大仙了。
水壶、水壶架。这个就不用说了吧。建议买在骑车的时候能单手使用的水壶。
前灯、尾灯:如果夜骑的话,也是事关安全,必须的!记住车灯的功能有两个,让你能看见路、让别人能看见你。所以,没有特殊情况,请不要使用暴闪功能,别人也要看路的。
补胎套装工具和打气筒:扎胎和爆胎,永远是骑士挥之不去的噩梦,山地车故障,90%以上都与车胎有关。除了车胎故障以外,山地车很少会把你撂在路上罢工。,到目前为止,我在路上遇见的故障几乎全都和车胎有关。我的所有路上修车经历全都是补胎。不要相信运气或人品,照扎不误。而且是大概率事件!
码表:显示,当前速度、里程、总里程、时间、最高速度、平均速度等等。个人意见:一开始有个最便宜的就行。
便携套装工具:虽然很少用上,但会让你在骑车的时候感到心里有底气,有保障。
包:骑车的时候总要带一些常用的东西。车包常见的有:车把包、梁包、三角包、车座包、驮包、背包。如果跑几十公里的短途,车把包、梁包、三角包、车座包有一两个就差不多够用了,如果是跑百十公里的中短途,有个可拓展的小型驮包一般也够用了。如果跑三天以上的长途,恐怕就要用大型驮包了。背包,建议仅用作背水袋用。虽然很酷,但是热呀。
以上是骑车“必须”装备。
“可以有的”装备:
以下装备是“专业发烧友”的最爱,不建议新手一开始就使用。当你开始进入“低烧阶段”以后,再开始考虑购买也不迟。
骑行服:骑行服绝对不仅仅是花花绿绿好看的东西。它上面之所以有那么多标志是因为那些都是比赛所涉及的赞助厂商。
骑行服的四大作用:
1、收紧身体线条、减小风阻,这一点可以在30公里左右的速度上提高3-5公里/小时的速度。
2、Coolmax面料的骑行服可以快速排汗、保持身体在大量出汗的时候保持干爽。
3、骑行裤内裆部有Coolmax的护垫,防止长途骑行座垫对大腿内侧的磨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4、在公路上骑行时花花绿绿的骑行服,具有醒目的视觉冲击力,会给机动车的驾驶员视觉上有很好的提示作用,是一种安全的保护色。
自锁踏板和锁鞋:上车后,锁鞋鞋底的金属锁扣会经过踩踏锁在踏板上。
这套装备的作用主要有三个:
1、防止高速骑行中或者颠簸的越野中,脚从踏板上滑脱,那是很危险的。
2、骑行中,两脚分别以提拉交替动作。比传统的两只腿分别用力更能平均分配两腿的受力,防止疲劳,同时提高扭力。适应于高速或者爬坡。
3、纠正双腿、双脚不正确的骑行姿势。
这套东西,价格比大部分的户外鞋要昂贵的多,价格大概是500-2000元RMB
注意:自锁踏板和锁鞋的使用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后才能使用!否则?当发生紧急情况,当你需要快速下车或当发生摔车时,你才发现你的双脚被固定在脚踏上,挪不动!那后果?你自己想吧!
配件:
车店里的山地车是真正的“裸车”。和传统自行车相比,什么都没有:没有后货架、没有泥瓦、没有支架、没有车筐,没有链条罩,当然,也没有车锁。这是因为山地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交通工具,而是专用的体育运动器材。如果你仅仅是健身用,裸车就很好骑。如果还要兼任上下班的交通工具,装一些配件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说停车支架、后货架、泥瓦等等,均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装。如跑长途用的驮包,就必须配合后货架使用。
必备的技能:
注意:骑车时,安全是第一位的!!!无论你如何重视安全,都不过分!山地车的速度远比传统自行车要高!记住:我们是来玩车的,不是来玩命的!不幸的是,很多骑友都是在有了血的教训后,才真正认识到这一点。
骑车时:调整自己的呼吸节奏,尽可能保持平稳的深呼吸。学习“腹式呼吸”,可以百度一下。最好鼻吸鼻呼,鼻吸口呼也行,不要像岸上的鱼一样张大嘴巴呼吸。把你的目光焦点放远一点,不要盯住车前两三米的地方,危险。欣赏路上的美景。保持微笑。
补胎和换内胎。原因已说过。如果带了全套补胎工具却不会补胎,还不如不带。
车子基本的维护和保养。主要是传动系统、变速系统和刹车!特别是传动系统和刹车。
良好的沟通能力。不论你是带上地图、还是指南针、甚至是GPS,都会有不好用的时候。我的经验,最好用的导航系统是嘴巴。不论到哪里,都要放平心态,学会和当地人沟通。效果非常好,甚至比地图加指南针加GPS都好用。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例外。
出去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考虑到最坏情况。最低限度骑友间应互留电话号码。如果是出长途,首先应打听沿途和目的地的车行联系方法。
好了,目前只想到这么多,以后想到再补充吧。

 

 

 

骑行技术:24速山地车的档位选择 http://bbs.cnool.net/cthread-60254606.html

 

问:刚入手一辆山地车,是24速,前3后8,请问下在普通公路什么样档位比较快,还有就是这样的档位时间长会不会对车有影响?骑三十公里的平坦公路什么样的档位适合高速骑行?那比如说我偶尔骑个三十公里 用前三后8问题大吗?因为我总感觉2.7不是特别快啊,还有就是停车的档位用什么合适?那请问下长期骑前3后8(平坦公路),对脚有影响吗?

答:
1. 一般情况下,前面的牙盘都用2挡。 后面的飞轮用5,6,7(不要用最大档)。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下,都是2--5,6,7的组合.这里的‘一般情况’指:起步,一般骑行,最高速度25-30的骑行。这是有好处的(后面讲)。

2. 如遇上坡,飞轮减档即可.视坡度大小,变为2--4,3,2,1的组合.

3. 如平坦公路上,要拉高速,则先升后面的飞轮.达到2--8的组合。这时速度一般可达30-35. 如要更快的竞技,则再加前面的牙盘,达到3--8的最高组合!此时在踏频一定的情况下,速度达到最快,一般35-40都能达到。 此时若要减速,则应先减牙盘,到2--8;再减飞轮,到2--5,6,7。

4. 牙盘的1档,除非上山,一般都用不上.

注意:

提倡2--5,6,7的常用组合,是有好处的。

一是减轻飞轮的负担,要知道,不正当的操作会影响自行车传动系统的使用寿命, 经常使用大输出比的组合,如2--8,3--8的组合,会使最小的飞轮和最大的牙盘加快磨损。到时候没玩多久就让你换飞轮,你就后悔了。

二是减轻起步时的阻力。方便,更快,更轻松的起步。

三是保护你的膝盖!长期只用2--8,3--8的组合,会使膝关节长时间处于紧张、发力状态,我可以保证,这样下去,不用两年,你的膝盖就废了!不可不重视。

其实,山地车设计那么多档位的目的,就是让你根据不同的路况和体能选择最合适的档位。山地车本来就不是单纯设计来比赛速度的!如果要比谁骑的快,那就不用山地车了,骑公路车会得到更高的速度。但公路车对坡道,山地的适应性就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了。你看环法有几个骑山地车的?但越野谁又用公路车呢?所以,不同的车,本来就是设计适用不同的用途。不懂得正确变档,是个费车,费力,费时,不讨好的过程。。很多时候看见一些装骚学生车,等完红灯,仍然用最大的传输比,甚至需要站起来登踏自行车,很酷吗?--只觉得很傻。完全不懂山地车的真谛。 那样起步,只会更费车,损伤膝盖,同时起步慢,时间长,降低道路安全性。。

真正熟练的山地车选手,会很熟练的根据路况变换档位。道路平坦,速度快起来了就要升档;路况复杂,速度慢,甚至需要停下来重新起步时,就需要提前减档。等完红灯,仍然能很轻松的起步,加速,这才是最正确最安全最省力的做法。。。变档可以很频繁很熟练,熟练的选手甚至每2秒钟就改变一下档位。这就需要你长时间练习了。

真正的山地车运动员通常不是去追求一时的速度,而是努力保持自己的踏频,无论何种路况,通过变档,使自己的踏频始终保持在每分钟90次左右最好,以能在不觉得太累和不觉得太轻松的的基础上用某个档位正好实现这个频率就是变速系统的最优使用效果!以这样的最佳状态,最舒服的踏频,才能顺利完成长距离数百公里的骑行。

你说,‘感觉2.7不是特别快’,现在你就应该明白,2--7本来就不是最快的输出组合,因为这个档位就是设计用于普通道路/中等速度骑行的。也是最省力,磨损最小的档位。如果你要追求速度,请在合适的道路情况下,在体力和速度都拉到30-35的时候,使用3--8的档位(持续时间不要太长,可慢慢练习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