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像VV7,为了营造消费者短时间内就能感受到的所谓豪华质感,不惜大量增加隔音棉,不惜把车身弄的很重,不惜油耗上动点手脚,不惜降低车身的驾驶极限,无非是让消费者第一眼就觉得,嗯,这车确实很豪华啊。你看着驾驶质感、这隔音、这内饰……啧啧,什么,油耗15升?这车有这么重的嘛,正常!再说了,重一点也更安全不是吗?
观致一直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产品好,卖的不好,只是没人懂我。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定位的战略失误。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挑了一件最难干的事,结果自然事倍而功半。
观致的第二个失误,就是管理层不稳定、不强势。观致的管理层,是一批职业经理人。国内外的知名高管,走马灯式的换了几茬。来一批高管,换一套打法。不见成效,马上换人。导致管理层长期不稳定。
就连观致的经销商都说,厂家的人都认不全,刚认识就换一批。换得太多,到现在,谁是谁都认不清了。
业绩不好,团队更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给外界、给经销商之所以留下了“不稳定”的印象,主要原因是缺少一个强势的领导人。
譬如吉利有李书福,长城有魏建军,比亚迪有王传福,长安有徐留平(曾经),这些领导者鲜明的个性、强势的权威、频频在媒体前的曝光,将企业的产品、实力,与个人形象紧紧捆绑起来。而且无论管理团队如何更替,由核心领导者决策的大政方针不会轻易改动。何况现在造车都是整合国际资源,一款车上可能有几十个国家的团队捏合在一起,加上合资股东方的矛盾和冲突,没有一个强势权威的人,如何捏合?
奇瑞的尹同跃,恰恰缺少这种手腕和谋略。尹作为奇瑞之父,是一个好的工程师,却不是一个优秀的谋略家。加之奇瑞这两年相对低谷,正处转型期,尹的精力都放在奇瑞上,对观致投入甚少。在观致身上,尹的身影一直是若隐若现,并不鲜明。
其实如果尹对观致,如同李对吉利、魏对长城、王对比亚迪那般视同己出、一言九鼎,观致捏合各种资源的能力,会不会更强一点?走出泥潭的时间,会不会更快一点?也许这也不是尹的错,奇瑞本就是地方政府扶持起来的国企,结构复杂。如果企业管理层频繁动荡,那根子一般都在内部体制上。
在万科事件上令人初识的“野蛮人”宝能,强势控股之后,也许那种强势霸道的作风,正是现在观致所缺少的。所以,卖给宝能,也许是观致迎来新生的开始。
观致的第三个失误,就是产品。观致产品的高品质,是业界公认。但卖不好,就一定能怪到消费者不懂车吗?
邦叔一直有个观点:好口碑和好销量之间,有时候就差一张纸,有时候隔着万重山。
如同上文所说,观致车虽好,却不可爱。这种不太容易让人亲近的气质,既有笼罩在品牌身上的悲情气息(车虽好,奈何市场不识货),也有产品自己的问题。
观致产品的问题,我归结为三类:
第一,产品定位不讨巧。对自主品牌来说,轿车难搞,高端轿车更难搞,高端A级车更是难搞中的难搞。多数自主车企轿车都是B级车卖A级车的价格,尚且举步维艰。恰恰观致主打的观致3系列,都是高端A级轿车。方向错误,事倍而功半。
第二,产品推新速度太慢。像众泰、幻速这些后起之秀,一年可以推出五六款新车,一款车卖不动了立刻停掉,换个马甲就是新车。观致到现在10年了,只有两个系列:观致5和观致3(今年底还将上市一款SUV),观致3平台上衍生出了观致3都市SUV、三厢、两厢、GT等版本。这在很多车企里,一两年的时间足矣,而观致却花了数倍的时间。除了不敢投入,也许还有观致太老实、不够滑头的原因吧。
第三,产品没有自己的风格。其实从钣金、内饰、动力、科技,观致车都有着浓浓的德味儿,但观致却不屑于说自己是德国品质,而是定位“独立风格”。这种风格到现在也没人能说清楚:是法系的优雅?德系的扎实?日系的舒适?还是美系的豪华?北欧的极简?观致总是一遍遍用各种数据告诉消费者,品质是多么好。好象是要让消费者自己去总结去归纳。如果你不能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风格和卖点,这样的产品设计和营销话术,无疑是失败的。
其实以邦叔的感觉,观致车在主观上更愿意偏向于北欧的高品质简约风。无论是内在科技、人性化配置、还是外在的设计风格。如果你确定了要走“低调不奢华、内在更有料”的简约北欧风,那么从包装到设计,就要形成自己的统一风格。让人一见而知,这就是观致!让买观致的人,心理上能够享受到北欧式风格的满足感!
最后总结:观致就象一个武林高手,学艺10年,满腔抱负一身武艺,却无处施展。也许换了老板,学得更专注一点、更野蛮一点、更狡猾一点,或者说更流氓一点,才能在这个残酷的江湖中如鱼得水、扬名立万。(NINGBOCAT: 因为流氓吉利的崛起。)所以,邦叔还是很期待宝能一旦入主,会给这家企业,带来怎样一些气质上的改变。也许观致积累了10年的造车经验和资源,终将迎来爆发的时刻。
http://auto.sina.com.cn/j_kandian.d.html?docid=fynmnae1061395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