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玉豆豆瑞都公园世家幼儿园。孩子们在学习汉语拼音。图/张北/视觉中国

在减负这件事上,总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江苏某公办学校的家长居然成立了一个“家长委员会”,自己找场地、看场地,并组织收费,然后将补课费“捐赠”给老师个人。

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哪一个不是人满为患的独木桥?只要这些独木桥还在那里,怎么可能没有负担?

近日,一项针对幼儿园“小学化”的整改措施引起了公众热议:严禁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同时要求各地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给孩子们减负。

早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其实就表达过要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决心:“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游戏模式,不是教学模式。

“减负”喊了这么多年,这次又从中小学走进了幼儿园。但同时也有媒体指出,幼儿园之所以有“小学化”的倾向,主要还是因为存在“幼升小”的竞争压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曾对媒体表示,差异化的入学政策是造成学前班热度不减的根源。有的小学在幼升小时会对孩子进行测试,只有孩子在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英语等方面满足一定条件后才有机会被录取,这就给了家长们报班的动力。

电影《如父如子》中的一对父子。

“幼升小”的竞争压力其实普遍存在,给小孩报入学前补习班也是中产家庭司空见惯的做法。日本电影《如父如子》的开头就是一场“幼升小”入学前面试。在电影后面的叙述中也不难看出,孩子的父亲在面试前,也给孩子报了相关的补习班。

所以,当看到最新的减负措施后,才会有网友表示,既然连幼儿园都被安排上了,那以后是不是连胎教都要管了?

“减负”势在必行,但做法有待商榷

——————————

虽然近几年的减负措施总是给人以“越减越负”的印象,但教育部门之所以铁了心要给中国的孩子们减负,的确还是存在很多现实原因的。

第一,是课堂作业真的太多了。

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我国中小学生“减负”问题研究报告》,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我国中小学生日均花2.82小时写作业,是日本的3.7倍、韩国的4.8倍,或居全球第一。

《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还显示,78%的家长每天陪孩子写作业,陪写作业甚至成为了中国家长幸福感下降的主因之一,成为了亲子关系的最大“杀手”——75.79%的中国家长,曾经跟孩子在写作业这件事情上发生过矛盾。

上海的一位母亲,把折叠桌带上地铁,供孩子写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