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记》值得反复读。
为写此书,司马迁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悲愤,他被汉武帝给物理阉割了。
司马迁是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讲情,激怒了汉武帝,这才痛失下半身。
当司马迁惨兮兮地写书时,李陵在遥远的大草原很嗨皮,娶了匈奴老大的女儿,捞了一个高官,还代表汉人,喝下了最早的一碗牛奶。
《史记-匈奴传》载:“人食其肉,饮其汁”,那时匈奴人不仅吃马肉牛肉,还喝马奶牛奶。
筒子们,可以自豪地宣称:乳制品不是来舶来品。早在2100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认识牛乳并饮用牛乳了。
是不是顿时民族自信心膨胀了,有没有?
成书于1500年前的《齐民要术》还记载了用牛、羊乳制造干酪的方法。
宋代还设有专门管理乳制品生产的机构,如《职官志》载:“牛羊司乳酪院,供造酥酪”。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奶酪的制作方法做了详细的记叙。
爱国诗人陆游最爱吃的食品就包括牛乳加蜂蜜。
蒙古人能横扫欧亚大陆,所向无敌,除了骑兵彪悍,还有就是补给先进,当敌军饥肠辘辘,需埋锅造饭,大费周章时,他们往嘴里塞上一块干制的奶品就可以冲锋。
可惜,资本主义萌芽在明代被扼杀了。挤了一千多年牛奶的中国奶农们始终不成规模,难成气候,还得以家庭为单位继续挤上三百多年。
直到1923年,中国才出现第一家民族乳品企业,不过技术欠妥,从美国引进了低温巴氏杀菌设备,可以生产2品脱和1品脱的消毒牛奶。
接下来,哈尔滨、上海、杭州等地相继涌现了一批国产乳品厂,努力探索,但同期大约有23个国家向中国市场输送了2600吨乳制品,物美畅销,使得刚刚兴起的民族工厂先后倒闭。
截止到1949年,全国只有4家乳品厂。不要小瞧这4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2 -
1956年,第一届全国乳制品会议在北京举行。
祖国形势大好,各族人民深受鼓舞。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回民区,牧民们成立养牛合作小组。
1958年,养牛小组改名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合作奶牛场,高峰期拥有1160头奶牛,日产牛奶700公斤,职工人数117名。
形势真是一日千里。
奶农们还没缓过神,“文革”来了,生产萎,但旗帜不能倒,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合作奶牛场改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红旗牛奶厂。
十年动乱,红旗飘飘,奶牛夭夭。
“文革”终于结束了,可红旗牛奶厂还要死不活的,怎么办呢?
内蒙有歌:套马的汉子威武雄壮。
内蒙乳业有歌:炸油条的汉子真是能干。
- 3 -
郑俊怀就是呼和浩特本地人,幼年失怙,五兄妹都是老母亲拉扯大。1974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中文系。
他想当记者,因为热爱写作,读书时就写了许多作品;他还想当律师,因为哥哥受迫害含冤离去,想替老百姓伸张正义。
很遗憾,这两个梦想都没有实现。
毕业后,他被分到呼和浩特市农林局,一年后就去了国营畜禽场,当了4年革委会副主任兼副书记,每天养猪、养鸡、打井、修路、挖渠。
这人性格执拗,累死累活,却不讨好。领导和下属都觉得他不行,呆不住,只能走人。全部家当只有一对木箱、一堆炭、一堆烧火柴。
那已经是1980年了,改革开放需要人才,组织一想,好歹是个大学生,不能埋没了,去奶牛公司招待所当所长吧。
从此,郑所长白天蹬三轮接客、炸油条,晚上对账,算完钱,在炭上撒上熏苍蝇的敌敌畏,然后回家,坐在在台阶上,点根太阳牌香烟,一天就过去了。
招待所效益日渐见长,每天炸油条能卖出1000多块钱,领导觉得他“是个干事的人”。
3年后,组织又一想,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更需要人才,郑俊怀好歹是个大学生,不能埋没了,去红旗牛奶厂当副书记吧。
33岁的郑俊怀去报到。这一干就是22年。
这一年,比郑俊怀小8岁的牛根生也来牛奶厂报到,做了一个洗瓶工,他之前养了4年奶牛。
13岁的潘刚还在学校念书,也许他的梦想是做个科学家吧,1980年代兴那个。
- 4 -
炸油条的秘诀之一是火候,现在炸油条的汉子来了,火当然要烧起来。
红旗牛奶厂又改名为回民奶食品总厂。
郑俊怀铁腕治厂,行事独断。在那个商业蛮荒年代,他和同时代的企业家都认为霸道很有必要,打破盆盆罐罐,需要雷厉风行。
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空白以及上级对试错的容忍给了他最大的空间。
当郑俊怀在主席台侃侃而谈时,牛根生在车间勤劳地洗瓶子。
牛根生百分百是个苦出身。家里实在太穷,他不到1岁,就被父母送给一户养牛的人家。8岁那年,养父母被打成“走资派”。他每天早晨四点钟,就起来陪着养母扫大街,一扫就是5年。14岁时,养母因病去世。19岁时,养父去世。他彻彻底底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
所以他格外珍惜这份工作,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半年后,被提拔为测瓶组组长。
1983年,厂里搞承包制。牛根生第一个冲上去承包了一间加工车间,靠着苦干加蛮干,车间当年扭亏为盈,他又被破格提拔为销售经理。
到1992年,改革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时,回民奶食品总厂已经成为呼和浩特农垦系统最好的企业。
郑俊怀组织班子去深圳考察,在当地作了实施股份制的决定,上级部门不同意这样的好企业改制。
在市长现场办公会上,郑俊怀说,不要资金,不要减税,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改制。如果不同意,班子集体辞职。
1993年,时任呼和浩特市市长白音一锤定音,回民奶食品总厂进行股份制改造,更名为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那时,牛根生已经是主管生产经营的副总,实现了从普通工人到高管的飞跃。郑俊怀让牛根生一家搬到食品厂宿舍,两家住同一栋楼同一单元的上下楼。
大学毕业的潘刚,托郑俊怀弟弟的关系进入伊利,他起点很高,担任了质检部部长。
郑俊怀是他们的伯乐,三个人的关系进入一段难得的“蜜月期”。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