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19-07/29/content_1178590.htm?div=-1


    □张海华 文/摄


    上一期的“大山雀博物旅行”专栏,讲的是我参加单位工会组织的疗养之旅,幸运地拍到了大树蛙的故事(见7月15日本报A11版《神奇一刻》)。其实,此次旅行的故事我只写了一半,还有一半准备在这里讲述。那就是,我拍到了朱鹮!


    小时候,常听说中国有四大国宝级的珍稀野生动物: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和金毛羚牛。除朱鹮外,其余3种我在动物园里见过,但处在野生自然状态下的,此前我连一种都没有看到过。


    这几种动物,都要到秦岭等地才有望见到。但我早就听说,前几年,朱鹮已经在浙江开始野化训练,并且已经有一部分放飞了。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本省拍到在野外自由活动的朱鹮了!


    “失而复得”的国宝


    那么,在浙江哪里可以拍到朱鹮呢?就在德清的下渚湖湿地。我看了行程,旅行最后一天的上午的活动,赫然安排在下渚湖!真的是天助我也。


    于是,我马上着手准备工作,重点研究如何才能拍到在野外的朱鹮。出发前,我的美好愿望是,争取把大树蛙与朱鹮都拍到。不过,鉴于以往的教训,我也不敢抱必定都拍到的奢望。因为,在2015年11月,我曾特意到丽水,原本想把东方白鹳与崇安髭蟾这两个珍稀物种都拍到,出发时还自信满满,以为一举两得不成问题。谁知,我那次竟然铩羽而归,一举两不得!


    言归正传。先介绍一下朱鹮这种珍稀鸟类的“前世今生”。朱鹮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东方宝石”。它属于鹮科鸟类,其额头至面颊的皮肤呈鲜红色,外形跟鹭鸟有点相似,古称朱鹭。


    在非繁殖期,朱鹮的羽毛白色,翅膀等处沾有粉红色,这在飞行时尤其明显;在春夏繁殖期,部分羽毛的颜色明显变深,呈灰黑色。它们喜欢在沼泽、水田、溪流等湿地环境内,漫步觅食鱼虾、泥鳅、蛙类等小动物。


    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浙江也有不少。但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最近100多年来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一度被认为已灭绝。直到1981年,我国科学家在位于陕西洋县的秦岭南麓发现了7只朱鹮,这种极度濒危的鸟类才“失而复得”。此后,我国在洋县成立了第一个专业朱鹮保护机构。


    2008年,浙江大学和湖州市德清县联合启动“浙江朱鹮易地保护暨野外种群重建”项目,当时有10只朱鹮千里迢迢从陕西来到原生态环境优良的下渚湖湿地。经人工圈养、野化放飞、自然繁育、野外种群重建等阶段,下渚湖的朱鹮种群数量逐步上升。


    据媒体报道,2014年11月,“浙江省朱鹮野化放飞仪式”在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举行,33只朱鹮被放归自然。报道称:“这是浙江省首次实施朱鹮野化放飞,也是长江以南地区的首次放飞,标志着朱鹮拯救保护工作再次取得重大进展。”


    为拍朱鹮,夜宿农家


    今年6月14日,根据安排,我们白天在莫干山游玩,晚上住在湖州市区一家档次较高的酒店。不过,我事先已买好了当天晚上从湖州到德清的高铁车票,并预订了位于下渚湖边的一家农家客栈。


    湖州到德清的高铁只要十几分钟。当晚9点多,我到达德清高铁站。客栈老板小叶来车站接我。我跟小叶开玩笑说:“我可是放着豪华酒店不住,特意来住你家的哦!对了,最近朱鹮活跃吗?应该可以拍到吧!”小叶说:“天天有人在拍呢!肯定可以拍到的。从我家到朱鹮的拍摄点,走路不到10分钟,很方便的。”


    没一会儿工夫就到了客栈。原来,高铁站离小叶家只有3公里。这是一幢3层楼的农民房,有个独立的小院。一走进客厅,就见到里面挂着、摆着很多由鸟友提供的朱鹮照片,看得我心痒痒的。走到楼上的房间,发现设施比较简单,但我也不以为意。窗外传来阵阵蛙鸣声,原来外面就是农田。在莫干山走了一天,我也累了,很快就睡着了。


    说起来,我不是第一次到下渚湖湿地。早在2006年7月,那时候我迷上拍鸟还没多久,听说下渚湖水鸟很多,就约上朋友李超一起来拍鸟。那时的下渚湖,还处在原生状态,不像现在,已变成了高大上的国家湿地公园。那次我们也是住在湖边的农民家里。朝日初升的清晨,我们就雇人驾一叶扁舟,向着水草丰茂的湿地深处进发。白鹭在水面低飞,夜鹭停在竹竿上守候,小(音同“辟梯”)在水面浮浮沉沉,黑水鸡在水草上觅食,翠鸟“滴滴”叫着掠过,连最美丽的水凤凰(即水雉)也不时可见……这美好景象实在太令人陶醉,至今仍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这次,是我第二次来下渚湖拍鸟。清晨6点不到起床,到院子里一看,果然周边就是湿地,不时有鹭鸟飞过头顶的天空。早餐后,在当地村民的带路下,我迫不及待出发去拍朱鹮了。


    隔河相望赏国宝


    到现场一看,方知这拍摄点的位置很妙——刚好与鸟友所称的朱鹮常来觅食的水塘隔河相望。小河的对面,实际上是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内部,有围墙与外界隔离。围墙上还挂着8个大字:国宝基地,非请勿入。


    在围墙之内的稍远处,有一个足有三四层楼高的钢丝网笼舍,里面在飞的就是人工饲养的朱鹮。后来,我注意到,有一只朱鹮就站在笼舍顶部的外面,显然,这是一只获得自由的朱鹮。


    没过多久,越来越多的鸟友过来拍朱鹮,多数是来自杭州、上海等周边地区的,也有来自山东的。一攀谈,方知有好几位已经多次来这里了。据这几位有经验的鸟友说,常有人在水塘放养泥鳅——这是朱鹮最爱的食物,因此,只要大家静静地多等一会儿,鸟儿肯定会过来觅食的。


    上午8点左右,有很多鹭鸟飞过来了,白鹭、中白鹭、大白鹭、夜鹭、池鹭等都有。虽然同为鹭鸟,但各自的性格有很大不同:白鹭和大白鹭习惯慢慢走来走去,寻找食物;最有耐心的是夜鹭,它们几乎是一动不动地站在水中,静静地盯着水面,伺机捕食;而脾气最差的是中白鹭,它们很爱打架,老在那里争地盘,动不动就从水面打到空中。


    “朱鹮飞过来啦!”忽然,不知有谁喊了一声。于是,大家一起调转“炮口”(超长焦镜头),向天空寻找朱鹮的影子。果然,一只朱鹮在空中掠过,优雅地停在水塘边缘的草地上。顿时,高速连拍的快门声如机枪扫射般响成一片。后来,又飞来一只。它们在池塘中慢慢走着,自顾自寻找泥鳅。我看到,朱鹮的觅食方式跟鹭鸟截然不同——鹭鸟的嘴直而尖,故在发现猎物时会像匕首一样插入水中,直接叼取——而朱鹮的嘴虽然也比较长,但前端是弯的,因此它们在水下寻找食物时,会不停摆动头部,长长的嘴像扫帚一样在水下来回扫,一旦触碰到鱼虾、泥鳅之类,则马上夹住。这种觅食方式,倒是跟黑脸琵鹭、白琵鹭差不多。抓到泥鳅后,朱鹮通常会选择叼着食物飞离水塘,到远处去享用。听当地人说,6月正处于朱鹮的繁殖季节,很多朱鹮要在鸟巢中照顾雏鸟,因此来这个水塘觅食的还不多,到8月份,来这里的朱鹮就多了,有时会同时出现七八只。


    中午,我满意地收工了,打的到德清县城与同事们会合,午饭后即返回宁波。7月上旬,我又看到一篇报道,称今年在下渚湖新添了83只朱鹮宝宝(其中室内人工孵化48只,野外筑巢孵化35只),同比增长66%。等7月的孵化季结束后,预计朱鹮在当地的野外种群数量可达122只。这真的是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