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20-11/08/content_1245358.htm?div=-1

1.jpg

1946年1月8日,国民党鄞县政府向省里报告朱洪山行踪的电报稿。


(宁波市档案馆藏)


    1945年九、十月间,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主力和部分地方干部奉命北撤。与此同时,有一部分干部留下来坚持四明山地区的斗争,他们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信念坚定,初心不改,英勇顽强,最后将热血挥洒。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四明山地区,有许多以人名命名的地名,如云洲乡、洪山乡、黄明乡、爱中乡、肖东乡、梁辉乡、明伟乡、朱敏村、惠民村、陈洪村、良泉村、徐英村,等等。这些地名背后,蕴藏着一个个为新中国诞生而英勇捐躯的英雄故事。


    吕云洲,余姚人。1944年加入中共,初为鄞慈县委工作队队员,后任鄞县武陵区狮岭乡党支部书记。1945年九、十月间,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主力和地方干部开始北撤,他奉命留下来坚持斗争,任鄞县特派员机关党支部副书记。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鄞县特派员机关在深山中隐蔽,与敌周旋。1945年12月11日,特派员机关其他人员转移驻地,吕云洲因身患疥疮行动不便就独自留守。敌人获悉后调集重兵包围了他。吕云洲被子弹击中重伤倒地后,沉着镇定地把秘密文件和党员名单藏到青苔下,坚持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英勇牺牲,年仅21岁。残暴的敌人将他的头颅割下,挂在黄古林街上。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把原来的桃源管理区改名为云洲管理区,后改为云洲乡,1992年5月并入横街镇。2004年4月上兆坑、王仙岗、天益、马联4个村合并称云洲村。现属海曙区横街镇。


    朱洪山,又名朱树春,慈溪人。少年时在上海就学,开始接受革命道理。1935年回鄞县南乡小学教书,投身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抗战爆发后,他进入山西临汾八路军学兵队学习。1937年底加入中共。1938年3月由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回到浙江,同年5月任慈溪县工委委员,以县民教馆、慈北战时服务大队、县政府兵役科等公开职业为掩护,开展抗日活动,分管党的组织工作。先后任定象五大队指导员、鄞慈县办事处主任、嵊新奉县办事处主任等。1945年7月,调任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后勤部副部长兼政治处主任。北撤后,他奉命出任新四军浙东留守处副主任,领导组织北撤后的善后事宜,隐蔽坚持在四明山中。1946年10月,他任鄞慈县特派员,领导建立鄞西潘岙红色据点。同年12月31日,潘岙被敌人包围,为掩护战友突围,他鸣枪引敌,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时29岁。残暴的敌人将他的头颅割下,并到陆埠、袁马、梁弄悬挂、巡游。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把朱洪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命名为洪山乡,现属余姚市陆埠镇。现陆埠镇有洪山中学、洪山小学,在洪山村黄土岭山岗建有朱洪山烈士纪念碑。


    黄明,原名金达,余姚人。 1942年春参加中共领导的民运工作队,同年底加入中共。他先后在左溪、雁燕、雅贤等地从事民运工作。北撤后,他留在四明山区坚持斗争,先后担任南山县梁弄区特派员兼沿江区特派员、余上特派员。为了隐蔽需要,他改名为黄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他多次潜回梁弄,联络失散党员,稳定群众情绪,建立联络点,恢复和整顿基层党组织,改造土匪,筹集武器装备,培训党员骨干。1947年3月21日晚,黄明在赴周巷联络途中被捕。他经受住了各种酷刑,在狱中给难友们讲革命形势和道理,鼓舞大家的斗争信心,先后3次越狱但都没有成功。1947年8月10日,黄明等6位志士被绑赴刑场。敌人唯恐刑场被劫,梁弄镇上调集了众多兵力,沿途戒备森严。敌人的枪声响起,黄明倒下了,牺牲时年仅22岁。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在梁弄镇建造了黄明烈士墓,将他的家乡左溪乡改名为黄明乡,1992年并入梁辉镇,今属余姚市梨洲街道。现金冠村黄明故居修缮保存完好,被列为余姚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陈爱中,原名仇康阜,温州乐清县人。抗战爆发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加入中共。历任中共乐清县委组织部长、温岭县大荆区特派员、姚慈县沿江区特派员、鄞县县委组织部长兼古林区委书记等职。北撤后,他奉命留下坚持斗争并任鄞县特派员。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他带领留守干部坚持在大雷、章水一带深山中活动,生活极端艰苦,以玉米、番薯、野菜充饥,钻岩洞、住茅棚。1946年根据上级指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陈爱中潜伏进了宁波。他租赁了西郊路573号的一座小洋房,以商人的身份在敌人眼皮子底下活动,并在县学街91号以“公平柴行”作招牌建立了地下联络站。朱洪山牺牲后,陈爱中接任鄞慈县特派员,领导夺取国民党地方武装,建立了一批武工队,转入武装斗争。翌年1月,四明工委建立,他任四明工委委员。1947年4月12日,因叛徒出卖,他在“公平柴行”被特务逮捕。在狱中,他带领狱友与反动派斗争,还在刑庭上反审法官。1947年11月6日,他在宁波江北草马路刑场英勇就义,牺牲时27岁。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把陈爱中生前工作过的鄞县狮山乡改名为爱中乡,1992年5月并入横街镇,现属海曙区。


    肖东(女),鄞州人,原名董鹤棣。1939年4月加入中共,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1942年冬,受浙东区党委敌工委派遣,到上虞县百官镇担任联络工作。1944年10月到萧绍建立联络站。北撤后,她留下坚持斗争,先后任虞东区特派员、区委书记、区武工队指导员等职,组织开展群众工作,领导武工队开展武装斗争。1948年6月22日,她不幸被捕。敌人施酷刑逼她交出党组织秘密和党员名单,她始终坚贞不屈。同年9月12日,敌人给肖东戴上脚镣手铐押到游源岙(今慈溪市横河镇)。刑场上,肖东唱起了《国际歌》,牺牲时年仅28岁。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把肖东生前经常活动的凤亭乡西北一部分地区命名为肖东乡,1994年改称肖东镇,2001年9月属西南街道,2006年起更名为余姚市兰江街道。现兰江街道仍有一所中学、两所小学以肖东的名字命名。


    梁辉,原名邱国森,余姚人。1943年加入中共,历任民兵队长、雅贤乡支部书记、梁弄区委书记、姚虞县工委委员等职。他领导的民兵队配合主力参加解放梁弄战斗,带领民兵抬担架、送茶饭参加许岙战斗。北撤后,他留下来坚持斗争,更名为梁辉。在极端艰苦和险恶的环境中,领导组织反清剿、反抽丁、反抢粮斗争,保存了革命队伍。他还在各乡组织起打猎队、复仇队、除奸队等,开展武装斗争。1948年11月2日晚,他带领20余人的区武工队赶赴箬岙附近的冯村开会途中,与国民党浙江保安团遭遇,敌众我寡,他掩护武工队员撤退,牺牲时27岁。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把梁辉牺牲的所在地雁燕乡改名为梁辉乡,今属余姚市梨洲街道。现梨洲街道仍有一所中学、一所小学和一个汽车站以梁辉的名字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