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23日上午,美国相对论航天公司(Relativity Space)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发射人族一号(Terran 1)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火箭点火后,一级飞行正常,一二级分离正常,但二级未能顺利点火,飞行异常,发射任务失利。


图/人族一号火箭首飞。

在后续的任务简报发布时,相对论公司强调:人类一号火箭进入太空,超过卡门线(100公里以上),成为西方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甲烷燃料火箭。

随后的4月20日,SpaceX的星舰组合体B7/S24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虽然本次任务的目标并非入轨,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液氧甲烷火箭发射上天,还是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热议。

图/火神火箭与星舰组合体B7+S24

而采用BE4甲烷发动机的火神火箭,因自身问题,发射任务一再推迟,最新的发射计划甚至可能要安排到2025年。

对此,航天爱好者们纷纷评论:“火神退出了首枚甲烷火箭入轨争夺战。”,“兜兜转转,最终首枚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头衔仍属于中国。”

02对标海外,商业航天发展逻辑如何

我国商业航天领域自2015年开放以来,总体保持了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也在卫星、火箭等细分赛道涌现出一批民商企业。

虽然有行业开放、政策支持、资本投入、社会关注等多重因素加持,但因为是初露头角的新赛道,民商航天公司在发展时,往往会或多或少参考我国“国家队”以及海外同类型公司。

以火箭为例,通盘观察已实现轨道级发射的民商公司,发展逻辑大多具备自研技术、自有设施、自主能力等要素。

今年4月,航天六院发布了三款为商业航天量身定做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行业人士认为,这是中国航天液体动力“国家队”开始进军商业航天的标志。事实也正是如此,在发布会当天,六院旗下的航天商发公司与多家民商航天公司及集团所属相关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意向书。

然而,尽管多家企业与六院签订了液体发动机的合作意向,但大多数民商公司仍然有自己的发动机研制和生产计划。

从这个角度观之,说明拥有自研能力和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发动机),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正成为越来越多的民商火箭公司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