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娟23岁为救丹顶鹤牺牲,弟弟接班27年后,也因丹顶鹤殉职了
二、理想的丹顶鹤栖息地
徐秀娟是要留在扎龙的,在收到盐城自然保护区邀请之前。
当收到盐城自然保护区邀请之后,她有些动摇。两个保护区一南一北,丹顶鹤每年2月末到3月初将离开越冬地(盐城自然保护区)到达北方繁殖地,又于9月末10月初离开繁殖地飞往越冬地。
一年两度迁徙,有不少丹顶鹤死于途中。这是丹顶鹤既定的命运,不知何时就倒在前行的路上,了无痕迹。
生死寂灭,大道常理,可徐秀娟想打破自然规则,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建立一个不迁徙的丹顶鹤野外种群。
任何一项打破自然规则的结果,注定将成为瞩目的存在。而她并不是想功成名就,仅仅只是深爱着丹顶鹤,不想丹顶鹤死于奔袭的途中。
抱着这样的想法,她说服父母亲人独自一人踏上去盐城的火车,她还为保护区准备了一份礼物——三枚鹤蛋。
于她来说,三枚鹤蛋就是三只小鹤。
不过两千五百公里的路程,要想将三只鹤蛋孵出来并不是件容易事,即便是徐秀娟,临出发前也做足了准备——她准备了一个人造革包、暖水袋、脱脂棉、体温计等诸多工具,将三只鹤蛋放在人造革包里。
为保证温度、湿度不变,她全程基本没睡过好觉,时刻注意着温度变化。一路颠簸,三只鹤蛋却没受到丝毫影响。
兴许许多人并不清楚将三只鹤蛋孵化成三只小鹤的艰难,甚至徐秀娟都不觉得有什么艰难,只是深爱着这些生灵,期许让他们飞上蓝天。正是这份热爱,才有了三只鹤蛋百分百孵化成功的奇迹。
确实称得上奇迹,因为两千五百公里仅仅只是开始。
几经周折,她带着三枚鹤蛋从北到南,横跨两千五百公里抵达盐城自然保护区,引入眼帘一片荒凉。
不,鹤场也有建筑物——一个废弃的哨所。
哨所分上下两层,每层还不足6平米。用人迹罕至、荒无人烟并不足以形容保护区的荒凉,条件比徐秀娟想象中恶劣。
要想在这里建立一个不迁徙的丹顶鹤野外种群,似乎有些痴人说梦,没有先进的设备、能入眼的建筑,甚至就连专业人员也少得可怜。要知道哪怕美国最先进(1986年)的孵化器,孵化率也并未达到百分之一百。
这里的确不是人类向往的繁华之都,没有灯红酒绿、高楼大厦,有的只是海风呼啸,鸟鸣兽啼,耐不住寂寞的人肯定待不下去。
徐秀娟不过二十余岁,大好青春就赌在这一事业上?她没有退缩,既然没有先进设备、好的建筑,那就自己“造设备”。
所谓的“设备”,也就是农村土炕。
土炕堆砌好之后,她小心翼翼的将三枚鹤蛋放在土炕上。一如之前,她几乎不眠不休的照顾着三枚鹤蛋。
要想在低纬度越冬区孵化成功鹤蛋,那几乎是开创性。若是能成功,不仅解决了一大难题,兴许真能实现建立一个不迁徙的丹顶鹤野外种群的梦想。
从北到南两千五百公里,再在保护区安家,前前后后近三个月时间,被精心呵护的小鹤终于破壳而出。
蛋壳一点点破碎,小鹤逐渐呼吸到外界的新鲜空气,一切都那么美好,让徐秀娟高兴地不能自已。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