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这一改编削弱了原典的冲击性,但《魔》的票房成功却证明,孤独与渴望被理解才是千禧年后一代年轻人的心理常态。在这里,叛逆是自我的保护色,厌世掩盖的是对真实情感连接的深深渴望。
哪吒表面的无聊与厌世下是深深的孤寂。
《魔》中的哪吒同样没有与家庭决裂,但与《哪吒传奇》不同的是,他以被保护之名被禁锢在陈塘关的李府,并不能像那个少年英雄一样肆意发挥自己的异能。在他所处的环境里,自己所拥有的是不被认可的、需要被管束起来的破坏力(魔丸),而非能济世助人的无限潜能(灵珠)。
在《魔童》里,原生家庭不再是需要被斩断的束缚,反而是角色成长的后援支持。
对于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来说,魔童哪吒即是他们自身处境的一种映射。家庭能给予自己一定程度的认可和保护,他们不再需要与原生家庭走向割裂。可无处不在的保护、和过多过早无孔不入的管束,让他们像魔童哪吒一样感到疑惑与困苦,即真实的那个自己是不被看到和赞许的。二段变身后的哪吒终于被外部世界真正看到,形态上的变化或许也蕴含了自我潜能释放的隐喻。
在《罗小黑战记》和《大闹天宫》里,哪吒作为更偏向于工具性的配角出现,在特定的秩序和规则下行事,其道德立场也与他们和主角的关系而定。比如《罗》中哪吒作为灵会馆创始神出现,协助主角一行人,更偏向于维护秩序的中立派。而《大》中的哪吒被天庭派来阻挠大圣,从主角的视角来看自然是邪恶的一方。
2. “混乱阵营”
混乱善良
《新神榜:哪吒重生(2021)》《哪吒闹海(1979)》
混乱中立
《仙界传封神演义(1999)》
混乱阵营中的哪吒有自己的善恶观,但又绝不按常规来行事。他们不再像上一个阵营那样遵守既定的规则,而更多地是在打破规矩和秩序。
他们所属的作品探讨的议题也从普世的个体成长上升到新旧秩序的交替和反抗社会不公等更宏大的叙事。在这些作品里,角色的社会关系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剧情的重心之一。
在《新神榜:哪吒重生》中,主角不再是哪吒本吒,而是其转世附身的一个名叫李云祥的街头青年。其故事内核也更像是关于现代社会中个体被卷入巨大资本或权威漩涡的写照,类似时下流行的赛博朋克母题。不过赛博世界对于哪吒的奇幻背景来说还是过于颠覆,因此本作折衷为更有民国上海滩风情的复古柴油朋克风格。
东海龙王掌控水资源的设定,带有强烈的“资本垄断”或“权威压迫”隐喻,因此表面上李云祥的行为与哪吒神力结合,似乎成了一场针对资本巨头的反抗。然而剧情中,李云祥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一连串事件所推着走,在一次次冲突中被动地站队,承接了哪吒赋予的神力,才跨入了龙王势力所代表的权威体系对立面。
《重生》中,东海龙王敖广及其太子敖丙不再单纯只是权贵阶级,而拥有了更现代的身份——手握资源的企业家。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