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詹大疯子
           
           詹夏来不是汽车工程师出身,但为人非常好学。
           
           在奇瑞干活是很累的,累到什么地步?累到后来海归大量进入奇瑞之后,这种传统成为"文化冲突"的地步。
           
           由于企业一直维持快速的发展速度,从高管到工程小组的负责人,一直到一线的研发人员,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大量的研发项目。甚至一度,整个研发团队在高速扩张中,平均工龄不到两年半,但平均每个人在矩阵式结构中担负的项目达12个之多。对于企业来说,人,缺人,缺人、;.对于人来说,缺时间,缺时间、;.干活,再干活。
           
           大G,也就是尹同耀骗来的那个同学,为人憨厚,脏活累活全都一肩挑的类型。
           
           这是05年的故事,大G实在已经累得不行了。当时手头还有一个发动机改型的项目,大G实在没有时间了,就打算把它放一放。
           
           开会了。
           
           每个人说自己那块儿的进展。
           
           "大G,你怎么没说你那块那个发动机的进展?!"书记发问。
           
           "这个、;.."s
           
           "什么?!"汽油桶又马上要爆炸了、;
           
           "这个,书记,你知道吗,这个发动机、;..blabla、;."
           
           大G发现书记不怎么懂发动机的事情,顿时有了底。
           
           "这个发动机嘛、;.blablabla,所以现在进展无法按时完成,因为这个blablabla、;"
           
           "这样啊、;"书记蔫了。
           
           散会了,大G心里乐坏了,哈哈,逃过一劫,否则今天我就成典型了。旁边几个对大G那摊事情了解的同伴也都明白怎么回事,于是大家心里偷乐走出了门来。
           
           1个月后。在这个月里,大G还是劳模般的日子,睡得比猫晚,起得比鸡还早,就差没吐血了。其他项目进展顺利,但这个发动机的项目实在腾不出人手。实在没人没时间啊,再下去就得把自己和手下的人劈成两半用了。于是他打算、;、;广播体操,再做一遍、;
           
           "书记,这个发动机项目,现在这个、;.bla,bla、;."
           
           大G还没有来的及bla几句,突然空中飞来一块板砖,不对是一本书,砸到他面前的桌子上。
           
           "&^%$,你还想说啥,老子在这个月里面已经把这本书读完,请教过专家了,你说的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大G定眼一看,啊,《发动机技术、;.》、;.
           
           "哈哈哈哈!"会议室里哄堂大笑。
           
           但马上就安静了下来。据说那天大G几乎皮都要被剥了下来。
           
           听起来很恐怖,但是大家都是把这当作个高高兴兴的故事流传的。
           
           大G本人呢?
           
           06年拜访奇瑞的那一次,大G正急着在海南和兰州两个试车场之间奔走。在过去的几年里,在海归和土八路融合发生矛盾最困难的那些日子里,大G这样的人,是自愿做出最大的牺牲,做最多的脏活累活,得到最少报酬的。用别人的话来说,他们是这家企业最忠诚、最忘我的那一群,是把自己命运跟这个企业肉连肉骨连骨绑在一起的那群。
           
           06年的拜访,正好是在那场内部风波之后。
           
           "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我在他从海南回来到去兰州之间抓住了半个小时午饭时间,他还在用着三年前一样的保温杯,一边咽饭一边大口喝水。
           
           "呵呵,书记是为了我好嘛。不说这个,我建议你去跟那个刚从美国回来的K谈一谈,他在楼上,我带你去、;"
           
           自从04年上半年那场声势浩大的大论战之后,我们总时不时地在媒体上看到一些妄自揣测国内几家新兴汽车企业的文章。每当看到这样的文章,我总想,也许你可以说有差距,但你无法否认别人的进步,更无法否认别人相对你自己的进步;因为你要知道,当你朝九晚五、刷卡上班、盘算着自己的工资和休假时,别人是在付出更多的劳动玩命儿在工作。而且这样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群两群。他们有了自己的带头人,他们就如同当年争打主力的土八路和解放军一样,瞪着带血丝的眼睛把能够投入的每一分钟都投进去。你们只是在花你们的上班时间,别人是在花他们的生命在拼搏,这个差别,怎能否认?


奇瑞的故事(3)试车:小兵追着老总跑

奇瑞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末,经营管理委员会所有成员都去试车。试的车都是尚处开发后期,还需要进一步修改的。事实上,不仅仅是经管会成员了,研发口的大部分负责人也会自觉参加这样一项活动。所以每当这个周末,长长的一条车龙,挂着地方给的试车牌就开出去了,一跑就是几百公里;当地的群众看见了都停下来围观,就跟我们小时候看舞狮子似的。"啊,我们奇瑞又要出新车啊。""你看那是什么车啊(因为未发布,所以车身上都覆盖了掩饰物),真好玩啊"。

试车时,驾驶座坐的都是干部,也就是老总们;而副驾驶坐的都是相应车型的开发主管,都是年轻人。这话说的,像是去炸碉堡。

国内的汽车企业也算跑了不少了,这样做的企业的确别的地方没有听说。因为试这种车还是有相当高的危险性。去年车队腾开距离后,大L(前面说那个把我们扔下去看大坑的)就做了一次高速急停,结果车身空翻了出去,人就送医院去了,把所有的人都吓了一跳。幸亏没大碍,大L被送到医院去之后,看到开发负责人(副驾驶上的小伙子没问题),还很戏剧性地说了一句:"还得改啊~"

负责人坐副驾驶座,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试驾时尽管挑毛病,尽管使劲折腾,随时感到有不满的随时跟工程负责人提出来。回去改!

领导玩命,下面的人也玩命。不同的组相互之间较着劲而比,被领导指出了问题,赶紧改。然后呢?当然等不到月末啦,于是就有一出奇怪的风景。在奇瑞的大楼内外,总不时有年轻人堵在大楼下面或者会议室外面,等着上次试车坐自己车那个老总开会出来,一有空就抓住"X总,再试驾一下我们的车吧,上次的问题都改过了,我们还对、;.进行了处理。"领导若是有时间,也就乐呵呵地被半绑架了。

在新车型最终被推出之前,问题总是会提个不停的。有时候,领导们不一定有时间,就得躲一下,或者装作没看见想躲过去,这时候年轻人们就撵着追。

上次去奇瑞,刚好和尹同耀同时从大楼电梯下来,随口聊着两句,一起快步走出大门。这时候看到门口那里有一人侯着。尹总赶紧低头和我保持差不多的速度,象是和我一起走出来一起办事。偏偏我不懂事回头看了几眼漏了馅,小兵迟疑了一会儿反应过来,箭步冲上来:"尹总,我们那车、;"尹同耀居然还加快了两步想跑,发现没办法,回头苦笑大声说:

"最多10分钟,我还得去发动机厂!"

,小兵追着老总跑,这也算是奇瑞的一个特色了。

去年所有的事情办完,几年下来和奇瑞的同志都很熟悉了。事情办完了,同志们就拉着我们去厂内试车厂试车玩,我嚷壤着说不会,他们说让总装测试的小伙子出来一个(其实他们的工作就是在厂区内测试出厂前的车辆)就行。

下了楼,忽然掉头跟我说--

"要不,咱开辆没出的新车型?"

"啥?!!"

奇瑞的故事(4):外国八路

奇瑞是100%的国有企业,但奇瑞绝不是一个封闭的企业。相反,从创业之日开始,奇瑞就是一个高度开放,而且是国际化开放的企业。他们在10年中所打交道、合作过的国际企业,或许要比很多嘲讽他们"国有体制"的企业几十年还要多得多。

寻找国际合作伙伴(其实是"雇佣"对方),从伙伴那里学习自己所不具备的技能,心理还想着明儿学会了下个项目就把对方一脚踹开,或者把大佛挪到墙角。这样的策略,在国内的汽车行业里,起自于哈飞汽车,而后来奇瑞、吉利等纷纷赶上、不落人后。一晃快10年,现在的奇瑞已经把大神挪到了墙角。网上说的那台A1,说是意大利博通搞得外型设计。没错,早期是这么一回事儿;但后来中方不满意,自己又折腾了好久;在厂房里我亲眼看到两次造访之间这款车造型上的一些显著变化。强调说是意大利设计,那自然是出于市场的考虑;谁让大多数国内消费者还是有这种偏好呢?--比如央视坐汽车节目的女主持人。但事实上,A1是克莱斯勒看中的第一款车,以后在北美和欧洲市场这款车就会挂上克莱斯勒的牌子去卖了。在第一阶段的合作里,奇瑞将为克莱斯勒生产5款车,其中4款都是像A1这样出自奇瑞自己的军火库。因此说,说这款车是直面第一款全球市场的车,是不为过的。但从早年战略考虑,其实A5当年就已经是针对欧洲市场设计的了,还曾经一度和外方有了合作协议,只不过后来奇瑞自己放慢了进军国际主流市场的步伐。

奇瑞的车型设计,比较偏欧洲化的风格,这自然跟它众多的欧洲合作伙伴相关。欧洲的汽车产业格局,没有美国那样的集中化;且随着这几年欧美整车厂的发展放慢,大量的独立工程技术公司找不到饭吃,于是他们就心甘情愿拉下脸来跟新兴的中国企业合作。而且这种国际合作,随着加入的公司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更苛刻的合作条件,曾经骄傲的他们也都认了。今年年初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英国的几个汽车工程技术公司拼团,把他们的协会会议放到了四川来看。图片上就是三英国大肚腩给一个中国人递名片。虽然说的有些夸张,但的确反映了中国本土的"新拿来主义"和目前国际汽车工业格局的一些变化。

至于本土企业是怎样在合作中成长的,怎样成功地把大神从中间龛位上往边上挪,这中间经验教训也很多,一时难以找到有趣的话题和切入点,以后再来细说。今天要说的故事是奇瑞的外籍员工。以望通过个别人物的故事,反映出奇瑞是一个怎样的组织。

这几年跑企业,总能在一些发展势头猛的企业中遇到外籍员工、外籍专家。他们来到中国谋生的原因各不相同、报酬的多少也各不一样。喜不喜欢中国社会,有没有意识形态问题,爱不爱吃中国菜,会说几句中国话,也各不一样。然而有一点是比较共同的,就是这些外籍员工普遍比较简单,他们找到一两件事情或事业,觉得是值得为之一搏的,于是就来了。这些人,老的从我另一个老师的父母阳早、含春,年轻的到今天我们要说的寺田,还有在无锡某所刚拿到了总理奖的外籍专家,大多如此。他们在特定的时代,离开家乡跑到神秘的东方来,跑到特定的组织中去(而没有奉献于其他的组织),或许多多少少是意气相投吧。

奇瑞的外籍员工很不少,而且时间也很早。2003年我第一次到奇瑞去的时候,进了现在已经划归销售公司的那座总部小楼,出电梯碰到的第一个奇瑞人就是一个白人老头。他们当中有尹同耀当年大众受训时的导师,也有长期合作之后干脆跳槽过来的专家。有一位生产线上的德国专家,让中国徒弟抗着摄影机,把自己的操作详详细细全都拍下来,一遍一遍地逼着学徒们看,全部身家算是扔这里了。其中寺田真二,得到过安徽省的黄山奖,是其中一个被媒体报道得比较多的外籍专家。再说他有些对他人不公平,但便宜起见,也就将就吧。

寺田真二,身材不高,宽脸上架一副大框眼镜。在三菱供职超过30年,原来三菱发动机厂的副厂长,2003年加盟奇瑞,属于老八路。现任奇瑞轿车二厂厂长。

呀,弄错了,这是特种兵贴的"日本八路"杉本一夫,hoho。

前两年去奇瑞总装厂参观的人,一定会注意到有一条生产线被命名为"寺田真二线",没错,就是这个寺田。寺田早年在三菱的一个合作项目中,被奇瑞雇为顾问专家。但尹同耀很快就发现这个老头对于新兴的奇瑞而言有巨大的价值。于是就从男厕所里,把寺田捆了回来。

啊?从厕所里捆了回来?这是怎样的一个情形?

没错,尹同耀的爱好之一,就是在厕所里捆人(招聘)。大凡看到了中意的人才,在对方自然呼唤更衣的时候,尹同学就会也举手要求嘘嘘,然后在厕所里套别人的底,或者开诚布公:来吧,一起拼吧!

谈好了,回头再把对方公司的事儿搞定。

所以,各位有意献身中国本土汽车制造业的人才们,要勤上厕所哦~ q

据说当初尹要来了寺田的电话号码之后,是这样跟寺田打交道的。

"我们想请你。"

"、;"

"什么条件都好说。"

"、;"

"你有什么期望吗?"

"、;"

"我们奇瑞就是想做中国最好的汽车企业!"

"哦?"

"我们以后就是要在全球跟丰田展开竞争!"

"啊,是吗!"

这些细节是我瞎编的啦,不过大意的确如此。外籍专家普遍非常看重企业的愿景,尤其是企业领导人的愿景,就是我们到底是要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的,我们是谁,我们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这一点,以日韩的工程师为最。投奔吉利的原大宇研发总裁沈奉燮,也就是看定了李书福是中国的本田宗一郎,于是扔下家人儿子就跑来了。而寺田则就扔下三菱,跑到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国有企业拼命去了。

寺田是现场管理专家,不知道河里有没有人是做这行的。这项工作琐碎而单调,就是反复地教学徒们操作动作,一遍一遍,要把每一个人的动作习惯培养到最优;当然,操作动作如何设计,那也是专家要干的活。还要让学徒们养成良好的协调与问题解决方案,例如出现了问题应该如何处置,接到下属或生产线上的问题报告之后应当如何处理,流程怎样设计。这些操作说起来简单,但其实是日本精益生产在shop-floor上的精髓,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节约原材料的关键。


而稍一有空,现场管理者也不能闲下来,得巡场。看到地上有不该有的小垃圾,眉头一皱,捡起来。工人看到了,马上红着脸跑过来双手捧着来接。这属于好的,如果让厂里的生产管理人员看到了,就该纪录罚款了。看到工人满脸通红的样子,估计他下次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吧。
           
           寺田身边长期都有10-20个学生,成天围着他学习操作和流程中的点点滴滴,看他如何操作,也看他如何把技能交给别人,看他如何处理员工正常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什么时候老头觉得谁及格了,到生产线当班组长去,然后公司立马再挑出一批来,把这名额填满。这明摆着就是要把人家每一点儿精力都榨光嘛。
           
           寺田虽然说是老八路,但我是2006年才第一次和他面对面谈一谈。不怪得别的,这份工作太忙了。早上我到生产线的时候,看到一群人在总装线旁的办公室里低头听训,嗯,这是寺田。工歇时候,看到一群人围着一老头在某个班组的休息处讨论,嗯,这是寺田。还有一次去食堂吃午饭,远远看到一群小年轻围着老头,一边快速奔走一边激烈地讨论什么,嗯,这还是寺田。就是别人干活的时候干活,别人歇着了,自己还得干活的,这种。
           
           去年的谈话,主要是关于中日在车间层面的一些区别和习惯。
           
           "中国人的最大特点就是聪明,比日本人聪明;起码我的学生都比日本人聪明很多。"
           
           "但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怎样遵守规矩。"
           
           "同样的操作,教一个日本学生,可能他20遍之后能学会,但学会之后他就不怎么会犯错误了;但教一个中国学生,他5遍可能就会了。不过,他会在第40遍,或者第50遍的时候出现错误。越没有监督的时候,中国学生越容易出现错误。"
           
           "遵守规矩得形成一种习惯,本能。"~
           
           "这就好比红绿灯"
           
           "我想,再过5年,我们就能达到丰田20年前的水平;再过10年,也许我们在生产线上就能和丰田现在一样了。越往后提高越难。"
           
           "不过,如果中国学生能把他们的聪明合适地用到学习这个上面,也许我们还能再加快一些。"{
           
           老头一边跟我慢慢地说,一边飞快地在草稿纸上画图,画生产线上的布置,来解释他所说的操作是怎么一回事。旁边一个女孩一边看着一边抄,最后讲完,寺田头也不回,把稿纸塞到学员手里。
           
           由于谈话必须得通过翻译(他能听懂部分中文),所以气氛简单而缓和。临走告别的时候,我们握着手,我由衷地说了一句很感谢你来为中国汽车工业来工作。寺田不经翻译便听懂了,脸色突然泛红变得激动起来,手上的力量加大,最后给我来了一个标准的样板戏式大握手。
           
           "你明年再来!"
           
           2006年是奇瑞生产线上压力最大的一年。国内市场大幅增长、海外CKD件远超预期,所以生产线异常紧张。有一次召开季度员工动员大会,尹同耀讲完,说下面由寺田来讲一讲。趁着这个换人的档儿,大家喝水的喝水,喘气的喘气。
           
           这时候寺田上来了:
           
           "同志们!"(中文)
           
           啥?
           
           寺田看到大家愕然,以为是麦克风有问题,他弹了一下麦克,声音嘹亮,带着明显的尾音--
           
           "同志们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