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企业是有方法论的


① 看顶层设计


顶层先设计好,设计不好后期很难发力。


② 看战术


战术要跟团队一起看,看团队,高层跟基层要分开看。


员工都觉得老板是个骗子,不相信他的梦想,这是有问题的。你会发现,那些优秀的企业,起码有30%的员工非常相信老板,50%的员工没有那么相信老板,但是觉得老板说得对,就跟着做。


如果你的公司是这样,成功的概率会更高。


③ 看大市场


如果这个市场很小,你也很难做,所以大市场就是企业发展的天花板。


机遇来自于时间窗口。每过一个阶段,社会要素都会发生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就能找到重新切入存量市场的最大机会。


④ 看执行


看执行是不是到位,如果执行不到位也是白干。


2. 读过书的人认为的内容跟现实需要的内容一般是两回事


我们都说互联网是规模经济,其实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是反规模经济的。用户时长是有限的,很多公司都在抢,也就是说买用户的成本非常高,到一定程度后是反互联网规律的。


趣头条之前聘请了很多优秀的编辑,这些编辑精选了很多文章推送给他们的用户,发现这些文章的点开率很低。


后来他们把一篇广场舞教学的视频放到了第一位,而且全量推送给所有用户,点开率高达10%,也就是说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看了。


这件事告诉我们,很多时候读过书的人认为的内容跟群众需要的内容是两件事。


3. 品牌要做到用户洞察、留客、复购和裂变


最近腾讯的朋友告诉我,又有一些品牌通过小程序的投放实现快速的男装定制,月销15万单,单价200元。


过去做这事很难,因为男人的钱很难赚,而想要找到他们也很难。


这里面两个事情最关键,一是柔性供应链,二是精准投放。没有这两点,男装定制依然是个小而美的生意。


当我们说到亲子类的账号,我们认为亲子类账号就应该卖婴儿纸尿裤、儿童玩具。但有赞的朋友告诉我,有赞上卖得最好的是零食,是大人用的东西。


为什么呢?因为大人每天被孩子折磨得很痛苦,所以晚上会买一点东西给自己吃。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对用户的理解是错误的,是偏差的。


有一个网红直播卖白酒,销量是两三天上千万,客单价900元。这件事告诉我们,私域流量的时代已经到来了,你必须真正做好用户洞察。


私域流量的运营跟传统投放有三个关键区别:留客、复购、裂变。


以前投放了,人过来了,买了,走了。现在是人进来了你得留住,留住之后让他反复买,反复买完之后你还得让他帮你拉人头,裂变。


今天很多账号只有2万粉丝,在很多人眼里2万粉丝都不能叫规模,我甚至觉得2万粉丝是不可能赚到钱的。


但他们通过做留客,发掘粉丝需求,做好复购、裂变,活得挺不错,这颠覆了我原来的认知。


4. 价值百万的金属切割机在快手上卖掉了


在和快手沟通的时候,我发现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价值百万的金属切割机在快手上卖掉了。


过去大家一直以为互联网上只能卖便宜的、高频的、生活必须的东西。


金属切割机是怎么卖掉的呢?他们的方式就是,放一台切割机让它运转,用它把金属球切下来,有一些厂商老板看到这个视频就买了。


最主要的原因是,乡镇企业家都喜欢上快手,所以受众契合,并且这种视频非常直观,是带有销售能力的。


乡镇企业家采购设备,你跟他演示很多PPT是没有用的,他要看直观的效果。所以经常有人在快手上做暴力演示。


一个人在快手上卖钓鱼竿,他用鱼竿钓一个200斤的桶在空中旋转,下面有人留言说“这个钓鱼竿在哪里卖,我要买”。这就是效果广告,往往是简单粗暴的。


全国快手播放量TOP10的乡镇,第一个是连云港的海头镇,那里有非常多的人通过直播卖鱼。


这些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逻辑:在不同的场景下可以做不同的事情,我们要大胆去思考很多问题。


4


这是一个反智的时代


1. 书读多了反而让人变得反智


人读书多了,有时候会进入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反智。


聪明人总是以为自己能搞懂一百种生意就能做好一百种生意,这是彻底错误的,你的一生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可以了。


很多老板的反智出现在,主业都有问题了,还想通过副业救公司,这种情况99%是不可能的。


当你的主业出现问题,你应该解决主业问题,而不是去搞副业。不要试图去做不符合你能力模型的业务。


举个例子,我跟马英尧 (尚美生活&OneZone创始人) 探讨过很多次小镇青年、下沉市场。


我们能写出10万+、100万+,只能证明我们写东西的能力强、总结能力强、逻辑强,不能证明我们去小镇就能做生意,所以不要去做跟你能力模型无关的事情。


不足够热爱的事情你就无法掌握、经营它的本质。一定要热爱,热爱的时候你才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


2. 不热闹的行业可能很赚钱


很多人觉得这个行业不热闹,挣不到钱,这就是反智。


挣钱的人是不会告诉他们是挣钱的,更不会告诉你怎么挣钱。事实上,太过热闹的行业才是挣不到钱的,不热闹的行业多是挣钱的。


我在广州认识一个老板,他在珠江口挖沙,利润相当可观。


这个行业热闹吗?不热闹。但是这些才是挣钱的。


升级的成本要低于收入,这是一条常识。但今天很多人是没有这个常识的。


比如你把门店升级的很高端,最后人家只来拍照,不买东西。这是最简单但最容易被忽略的生意的本质。


很多行业的规律是1%—2%的企业是赚大钱的,18%的企业是赚钱的,30%的企业是持平的,50%的企业是亏钱的,剩下不赚钱和亏钱的企业,天天在网上说行业走到头了。


3. 大谈颠覆的人,往往对这个行业就了解30%


当你对一个行业了解到30%的时候,你会觉得你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你要颠覆这个行业。了解70%的时候,信心崩塌了,原来你所思考的一切问题已经有人思考过了。等你扛到90%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已经没有太多对手了,过了95%之后,你面对的只有几个玩家了。


每个行业都有金线,我们一定要找到那条线,找不到你就永远不可能得道。


4. 很多的悲观都是情绪化的悲观


在消费方面,我举一组例子:家里有两套房,兜里还有100万,贷款300万,股市套牢50万,心情很不好,但是该吃吃该喝喝什么都不少。


家里一套房,兜里50万,没有贷款,上升无望,心情很不好,但是该吃还得吃该喝还得喝。


家里没有房,兜里有10万,打算买房,但觉得有点远,但是该吃还得吃该喝还得喝。


很多的悲观都是情绪化的悲观。


看消费,看什么?看工业,看发电量,看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上没车了,发电量大幅度下降了,那可能真的有问题了。这些数值没有特别大的波动,大概率上问题还不是很大。


清朝的时候,有一场战争叫雅克萨战役,俄国人跟大清打了一仗,后来清朝赢了,但赢得非常艰难。


俄国当时已经装备了最先进的火枪,火枪队对清兵形成了很大的威胁。


大清有大炮,最后大清用大量的红衣大炮压制住了火枪,但是大清没有意识到火枪才是更先进的装备。


这个时代也是如此,很多时候企业最后看起来赢了,但依然是上一个时代的优势,你认为应该加强这个优势,但其实世界已经改变了。


到下一个节点,你的大炮就是废铁了。


5. 炫耀从不改变,只是方式发生了改变。


今天,很多人觉得过了那个阶段,人就不会炫耀了。我觉得这是瞎说,你的LOGO是不见了,但是你每天都把儿子的私立学校挂在朋友圈。


为什么你在上班的时候发的朋友圈都没有定位,但是到了普吉岛和洛杉矶都要带上定位?


这都是炫耀。


炫耀从来没有改变过,只是方法在不同的人群里有了一定变化。我们只要抓住这个变化就能找到一些规律。


6. 靠勤快致富的行业都需要尊重本质。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文章叫《世间没有新零售》,我认为世间没有“新零售”,只是零售变新了。


本质是零售,而不是新,本质性的问题从来没有变化过,租金、押金、账期、人员、招募、管理、培训、预防、物流仓储、周转率、坪效、人效,轰轰烈烈四年的新零售创业,只让中介、装修队和物业赚到了钱。


线上线下打通对于大多数企业是不成立的,因为当你的用户不是全量用户的时候,两端用户是匹配不上的。


中国目前很多行业都称为“勤行”,所有靠勤快致富的行业都需要尊重本质。


我以前开了十几家果汁店、餐厅,倒了一半,后来我得出结论,不是道理说得很明白你就能把事情做好。


7. 新人爱说跨界打击,基本上是跨界来被打击。


跨界打击的前提是你要打的那个人,他会的你都会,他不会的你也会。


他会的你不会,还没到你的时候,你就被他打败了。


社会零售的总需求增长已经放慢,慢于渠道分化的速度,这就意味着五年之内很多渠道将彻底垮了,崩塌了。


8. 消费升级也体现在更精简的SKU(库存量单位)。


最近网易严选之所以出了很多问题,是因为它的SKU更多,其实它应该做更少的SKU满足80%的需求,而不是为了那20%的需求去制造80%的麻烦,这是很重要的。


很多时候花里胡哨的东西只能满足一小群人。


京东京造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品种,叫乳胶枕,卖得特别好。


今天,我们对国货的信任度正在快速提高,在京东平台上,男性的转化率高于女性,尤其是在这种类型的消费升级。


9. 直播最重要的不是直播,是叫大哥。


制造垃圾快乐是当下最高效的吸金方式,小程序算命、逆袭小说、小姐姐直播,大家都喜欢看。


什么样的人最喜欢在直播平台打赏?就是有钱但是平时生活里没有人重视的人。


这个秘密我是怎么知道的?当年我开店的时候,跟一个包工头老板聊天,他说他一年打赏花了10万,但他是他们圈子里打赏最少的,其他人打赏都是100万起步。


后来我研究了一下,那些包工头每年能赚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但是在工商界,很多人都觉得他们比较LOW,不能上台面,他们很失落,所以他们喜欢去直播平台打赏。


很多人为了被口播,会花大量的钱,在直播平台,他们能获得尊重和荣耀。所以直播的本质是口播,而不是直播。


5


再看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实体品牌,只要本质不发生改变,就永远会有喜新厌旧、物极必反的机会。


举个例子,前几年女生喜欢买蔻驰的包,结果地铁一打开,一节车箱出现了10个蔻驰。


于是她们找到了下一个品牌,过了一年半载,地铁打开又是10个这个品牌,她们又去换别的牌子,这就叫物极必反,喜新厌旧。


新国货崛起两条路最靠谱:


第一个是主打性价比,高质量、高逼格、中低价格;第二个是主打圈层高、质量高价格。


1. 工厂的转型之路


今天的中国工厂,过得好的有两种:


一种是做短线,做高质量、低价格、针对C2M(顾客对工厂)模式的产品,然后通过各种平台快速消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产线运作、保持工厂流水。但是没有品牌只能解近渴。


一种是做长线,做高逼格、低价格的品牌。也就是在初期用规模换空间,用规模降成本,中期要思考如何做成一个品牌。


但是,做长线的企业里,大部分工厂很难出品牌。因为没有这样的基因,它的顶层设计和团队都是错的。


比如高薪挖来一个人做品牌,又不很信任,也不放权,非要用自己的产线思维去管人家的品牌思维,这也是不行的。所以基本上能实现迭代的工厂仍旧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