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21-03/12/content_1264481.htm?div=-1


汽车自燃该如何自救?

7346297_ds-qianyh_1615465989822_b.jpg

实验表明:2升装水基型灭火器,值得拥有 3分钟灭不掉明火,那就放弃吧

自燃起火超过3分钟,手持灭火器已经无能为力。

 遇到汽车自燃,怎么自救?何种灭火方式更靠谱?

近年来,汽车自燃事故呈多发态势,相当一部分车主并没有养成随车配备灭火器的习惯,因此,一旦遇到汽车自燃,除了等待救援外,并没有更好的办法。昨天上午,北仑区消防救援大队做了一组针对性实验,来为广大车主“打个样”。

    实验对象:两辆报废车辆。

    实验准备:以人工点火的方式模拟汽车引擎盖自燃的情况。用来灭火的工具,主要是干粉灭火器和水基型灭火器两种。

    实验前,消防人员给前来观摩的市民和车主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汽车油箱有防爆设置,电影里头那种车子着火动不动就油箱爆炸的骇人场面,在现实中很少会发生。”


    实验1

    干粉和水基灭火器,哪家强?


    实验过程:

    为了对比效果,两辆实验用车的点火和扑救均同时进行。在车头位置燃起明火后,消防员盖上引擎盖,等待火势蔓延。不一会,已有青烟从引擎盖缝隙中飘出,隐约可见明火在里面“跳动”。


   实验进行至60秒时,两辆实验用车的冒烟情况大致相仿。指挥员发出“灭火”指令,两名消防员分别揭开两辆实验用车的引擎盖,并分别用2升装的水基型灭火器和2千克装的干粉灭火器,对准起火部位进行喷射。


    实验结果:

    2升装水基型灭火器完全扑灭明火,用时12秒。

    2千克装干粉灭火器完全扑灭明火,用时29秒。


    实验分析:

    北仑区消防救援大队副大队长张宇浩说:“水基型和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原理都差不多,但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水基型灭火器是液体属性,更有渗透性,可以深入到车辆部件里面进行灭火,所以效果更好。干粉灭火器的灭火材质只能覆盖在发动机表面,效果相对差一点。”


    专家提醒:可常备2升装水基型灭火器

    “这两种灭火器都是市场上比较常见的,考虑到汽车上要用的话,应该选择便于携带的,我们建议选购2升装的水基型灭火器。”张宇浩说。

    张宇浩说,只要处置得当,掌握灭火技巧,2升装的水基型灭火器,足以扑灭初期阶段的小火,至少也能延缓明火蔓延的速度。


    实验2

    如果明火灭不掉怎么办?

    实验过程:

    保证两辆实验用车火势大小相近。

    一辆车用500毫升的水基型灭火器进行喷射,25秒后,灭火器喷完,但着火部位还在燃烧;

    另一辆车用1千克干粉型灭火器喷射,27秒后,表面明火被扑灭。但现场消防人员表示:“1千克的容量比较小,很可能复燃。”果然,不一会儿,明火从底部冒出,再次蔓延。


    实验结果:

    实验进行到第3分钟时,两辆车都已腾起1米多高的火苗,此时,再多的手持灭火器都无济于事。

    “上水枪吧!”消防人员说。最后,水枪“出马”,彻底灭掉现场的大火。


    实验分析:

    起火后3分钟之内,只要有足够容量的灭火器,都是有可能灭火的。如果超过3分钟,光凭灭火器已无扑灭的可能。“这时候就只能等待消防员到场,用水枪来灭火了。”张宇浩说,在这种情况下,建议车主放弃自救,等待救援。


    专家提醒:自救黄金时间为3分钟,灭不掉就放弃

    “很多车主遇到车头冒烟或自燃后的第一反应是:先去车头查看情况,再报警(寻找灭火器),然后灭火。一来二去,3分钟就过去了。如果这3分钟时间里明火没有被扑灭,那就危险了。”张宇浩说。


    另外,打开引擎盖时,不要完全打开,可尝试打开一条缝隙,然后对准火苗根部喷射,因为大量空气涌入会让小火燃成大火。记者 马涛 通讯员 林肃方


NINGBOCAT: 想到之前的新闻

宁波男子新买的轿车突然爆炸!罪魁祸首:劣质灭火器

https://ningbocat.com/post/1381.html


(原创)小巧高效的固态无压灭火器 PFE-3 灭火器:气溶胶灭火器

https://ningbocat.com/post/736.html


不知道我买的气溶胶灭火器,相当于多少容量的水基型灭火器?

刚查了一下如果以下广告没有吃过头的话,应该相当于两公斤的干粉灭火器。


https://haokan.baidu.com/v?vid=13939276486671278476

1.jpg


不过土豪可以考虑以下这款,那真的就完全放心了:


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21853580129

QQ截图2021031212050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