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20-06/20/content_1226622.htm?div=-1

1.jpg


    张海华  文/摄


    多年前,我曾经去过国外,居然在大学校园里见到了浣熊和水獭。那里的野生绿头鸭带着宝宝围着孩子们要吃的,而两米外还有一只胖胖的松鼠在“排队”等候。更有甚者,校园里的野雁竟敢冲过来驱逐在拍照的我。我也去过昆明市区的翠湖公园,越冬的红嘴鸥在那里数以千计,它们毫不怕人,在地上像家鸽一样走来走去,还从游客手里叼东西吃。


    说真的,我很羡慕那样的地方,羡慕那里的人们,也羡慕那里的野生动物,像这样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是多么美好!我一直希望,在我生活的城市——宁波——也能遇见这样的美好!


    很欣慰,我等到了,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但相信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


    曾经,惊凫避人恐不及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野鸭,且让我从头说起。


    我在网上看到两句描写野鸭的古诗:“野水无波秋色净,不知何事忽惊飞。”据说是宋代那位“梅妻鹤子”的林逋先生所作,题目就是《凫》。凫,即野鸭。有野外拍鸟经验的人都知道,在国内,野鸭绝对是最怕人的鸟之一。它们警惕性很高,非常胆小,就像诗句所说,“不知何事忽惊飞”。


    我试过好多次,如果没有隐蔽,那么在野外开阔地,很难接近野鸭到100米之内。透过高倍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到,哪怕远处的野鸭们是在睡觉,它们把喙插在翅膀里,随波浮沉,看似很放松,但总有不少鸭子的眼睛是半睁半闭的,稍有动静,就会“呼啦啦”一声,全部飞走。


    如果到了育雏期,野鸭的警惕性就更高了。我曾亲眼见到一只勇敢的斑嘴鸭妈妈,为了保护它的孩子,竟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它以暴露自己为代价,使出了一条“调虎离山”计。


    那是2008年的春末,我和鸟友到杭州湾湿地拍鸟。当时我们正扛着摄影器材,走在被芦苇包围的湿地中的小路上,忽然撞见一只斑嘴鸭,它正带着七八个小宝宝横过小路,从左边的池塘到右边的池塘。可怜它们一见人来,立即飞奔逃命。我们也慌里慌张地放下三脚架开始拍摄,只见小鸭子们正拼命往水边的草丛里钻。


    就在这时,我忽然听到了“哗哗”的水声,扭头一看,竟是鸭妈妈在水面上拼命扑腾,往远离小鸭的方向。显然,它是用尽了力气,把整个身子都埋在水里,然后用翅膀把水甩起来,弄得水花四溅,声响极大。当时我有点发愣,搞不明白它在干什么。经验丰富的鸟友说,这是它在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好掩护它的孩子们成功脱逃呢。


    原来如此!怪不得动静搞得那么大,惟恐人家不注意似的。野鸭妈妈的勇敢举动还真让人佩服。当时我就感慨:那些为了“两百块钱一斤”而猎捕野鸭的人,难道不该感到羞愧吗?


    如今,野鸭带娃自在游


    说起来,在浙江省内,最近几年,受到城市居民特别善待的野生鸟类,当属杭州西湖的鸳鸯。鸳鸯也是野生鸭科鸟类,每年深秋从北方飞来浙江越冬,次年春天再北返。不过,有少量鸳鸯全年都留在了西湖,母鸳鸯在湖边行道树的树洞中筑巢、产卵。当小鸳鸯出生后,会在妈妈的鼓励下,挨个从树洞中跳落到地面,然后跟着妈妈排成一队,摇摇摆摆走到湖边,再跳入湖中。


    在每年春夏的鸟类繁殖期,都会有热心的杭州市民做志愿者,在湖边值班,一旦发现小鸳鸯出洞,就会拦住过往车辆,让鸳鸯宝宝先横过马路。这温馨的一幕不知感动了多少人。如今,西湖里的鸳鸯,也是一点都不怕人。


    在宁波,原先我从未听闻在市区有野鸭繁殖。直到去年春末,已退休的姚老师告诉我,在她家附近的东部新城生态走廊的河道中,有野鸭妈妈带着好几只小鸭子在游弋。她还发来了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可惜那段时间我忙于别的事情,没有及时去实地查看。


    今年5月,我突然记起了这件事,决定去看看。5月13日上午,我来到书香景苑小区旁的东部新城生态走廊。这是个沿河而建的湿地公园,芦苇、水藻、荷花、再力花等各种植物错落有致,形成了非常好的群落,既有利于鸟儿觅食,也方便它们隐蔽、筑巢。经常出没其中的,有斑嘴鸭、小䴙䴘、黑水鸡、白胸苦恶鸟、白鹭、夜鹭、黄斑苇鳽(音同“研”,也是一种鹭科鸟类)等水鸟。那天运气很好,刚到那里,第一眼就看到斑嘴鸭妈妈带着7个孩子,悠哉游哉地游过河面。这7只小鸭子已经是半大孩子了。这一家子并不怕人,当人们在小桥上走过,俯身就可以看到它们自在地游过。


    有位老人见我在拍摄,就特意过来跟我说:没想到野鸭子也到公园里繁殖了,真好。我说,这里环境好,也没人伤害它们,它们才会留下来生儿育女呀。老人感叹地说,是啊,这么可爱的一家子,谁会忍心伤害它们啊!


    那天,唯一来骚扰野鸭一家的,只有领地意识较强的其他鸟类。当时,我正在拍视频,看到小鸭子们突然惊慌失措地飞蹿起来,原来,有只善于潜水又脾气暴躁的小䴙䴘(音同“辟梯”)突然从水底下冒了出来,直接冲进了小鸭子的队伍中,把它们赶得七零八落。我估计,小䴙䴘也在同一块水域育雏,因此看到野鸭妈妈老是带着孩子经过,心里颇为“不爽”。


    


    未来,良性互动更可期


    斑嘴鸭是一种体形较大的野鸭,比绿头鸭(家鸭的祖先之一)之类的野鸭要大上一圈。这种野鸭最明显的特征是黑色喙的前端为黄色(在繁殖期,黄色嘴端之顶尖还有一黑点)。在浙江,跟鸳鸯一样,斑嘴鸭以冬候鸟为主,不过也有不少个体在春夏时节亦在本地繁殖,成了全年可见的留鸟。原先,在宁波,斑嘴鸭主要出现在海边湿地、大型水库或水域面积较大的江河,至于在市区公园水域中出现,据我所知,还是最近三四年间的事。


    鄞州公园二期也是一个很美的湿地公园,特别是水中央有一个游客不能上去的芦苇丛生的小岛,更为鸟类营巢、产卵提供了安全保障。去年12月,我就在那里见到了几十只来越冬的斑嘴鸭,另外还有少量绿翅鸭、绿头鸭。


    5月18日清晨,我到鄞州公园二期一看,果然不出所料,这片水草丰茂的湿地已成了水鸟繁殖的天堂。沿着架空的栈道随便走走,就看到斑嘴鸭、小䴙䴘、黑水鸡、白胸苦恶鸟等水鸟在喂养它们的孩子。其中,我至少看到了3个斑嘴鸭家庭,3位鸭妈妈分别带着6只、8只、10只小鸭子。其中,那10个宝宝还是出生不久的小毛球,那可爱的样子足以把任何人“萌化”。从那天起直到6月,我去了鄞州公园二期好多次,专门拍水鸟育雏的视频。


    长时间观察下来,我发现,你只要不在水边闹出特别的动静,这里的水鸟都不怕人。有位阿姨见我拿着长焦镜头在拍,便兴冲冲地掏出手机伸到我眼前,得意地说:看,我用手机也拍得不错,这些野鸭宝宝太可爱了,我常来拍呢。


    在鄞州公园,我认识了鸟友阿范。阿范说,自己原先并不关注鸟类,喜欢上观鸟、拍鸟还是最近的事。原来,他家就住在附近,平时常来公园散步,注意到这里的鸟儿很多,就觉得用肉眼看有点不够瘾,于是买了一架双筒望远镜来观赏;后来,又觉得光是看看也不过瘾,最好用相机记录下来,于是又买了长焦镜头,经常抽空来拍鸟。有一次,他和其他鸟友看到有保洁员上岛,怕他们会影响在岛上营巢的鸟儿,于是还专门联系上了管理部门及《宁波晚报》记者,呼吁大家在鸟类育雏期尽量减少对它们的干扰。


    我听了很感慨。忽然发觉,在这个城市,在每一位市民的身边,一种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正悄然形成:良好的环境吸引了鸟类,美丽的鸟儿又打动了人心,促使人们更加保护好生态,更加爱护野生动物……


    原本很怕人的野鸭到市中心来落户,这是鸟儿的一小步,但又何尝不是城市生态文明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