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趁火打劫占领了整个东北,在黑龙江以北搞“种族清洗”,制造“海兰泡大屠杀”、“江东六十四屯”等惨案,并焚毁了瑷珲城。
同时,俄国人把金州半岛命名为“关东州”,设“关东总督府”;1903年,俄国人又将“远东总督府”从海参崴迁至金州,管辖整个内、外东北;
甚至在俄新版的俄国地图上,东北三省直接被划入了沙俄版图,大连命名为“达里尼”,旅顺命名为“亚瑟港”;俄军还在旅顺修建了大量要塞,着力建设大连、旅顺城,向哈尔滨、大连移民。
这是打算正儿八经在东北过日子了。



很显然,俄罗斯打算跟之前趁二次鸦片战争窃取外东北、西北一样,利用清廷虚弱的机会再吞掉中国一大片。
三番五次趁你病要你命的卑鄙举动,让清廷彻底认清了老毛子贪婪的嘴脸。从1903年开始,清廷不再追求“联俄抗日”,开始谋划“联日拒俄”。
逻辑很简单,两权相害取其轻:俄国人的胃口比日本人还大。当时日本只惦记东北,俄国人要的是中国整个长城以北。
清政府开始与日本接触,怂恿日本在东北对俄罗斯开战。
不过,日俄两家打仗争夺的是中国的领土,而清政府对此的态度却是坚决的保持中立。
一提起这档子事,相信很多人会大骂清政府软弱无能。
其实逻辑是这样的:清廷无能是肯定的,但此时软弱未必一定是件坏事。
慈禧倒是强硬,牛气冲天地对十一国宣战,结果引来了八国联军侵华,后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所以,当国家实力不济时,强硬不见得比软弱更好。就当时的局势而言,清政府中立的立场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就在清廷准备搬板凳看鹬蚌相争的大戏时,发生了意外-----
日本人虽然贪,但不傻。
当时俄罗斯的工业规模是日本的好几倍,国土面积大的更不没边,具体到部队人数,战舰数量、吨位等也处在绝对优势。换句话说,二国国力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所以刚刚迈入列强位子还没坐热的日本,向俄罗斯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满朝交换论
就是日本承认俄国对东北的主权,俄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主权。很明显,日本不但没有主动招惹俄罗斯的意思,反而认怂做了很大的让步。
这对清廷来说就惨了,好比折腾半天离间计没搞成,反而让俩强盗成了哥俩好一块来打劫,偷鸡不成蚀把米。
但大跌眼镜的是,俄国拒绝了日本的提议。
原来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当皇太子时,访问日本遭到过刺杀,被捅了好几刀子,要不是同行的希腊王子搭把手相救,尼古拉二世的小命早就撂在日本了。
尼古拉二世一直耿耿于怀,从此对日本也深恶痛绝,迫切希望发动对日战争报当年刺杀之仇。
中俄日三国的国运就因尼古拉二世的个人恩怨发生了转向。



同时,随着日本实力的逐渐增强,从当初认怂的满朝交换论只要朝鲜,转变为:朝鲜、东北我都要!
谁也不服谁,大战一触即发。
1904年,英国、日本多次要求沙俄在东北撤军,沙俄不但不听,还向远东增派军队。在警告无效后日俄战争爆发。
此时的英国人正在打布尔战争,没有直接派兵参战,但给日本提供了大量的武器、经济、护航、情报等支援。
一开始沙俄凭借国力优势,表现的非常轻敌。
俄驻美国公使在斡旋会议上直接称日本人为黄猴子 。甚至沙俄陆军高层开会研究过,在肉搏中,一个俄国兵能打两个还是三个日本兵.......



(当时俄国已经配备了马克沁机枪)

而日本这边全力以赴地,力求速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