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鸡目


毛腿沙鸡,大致规律(不一定准)是三到四年一个大年,要么不出现,一只也没有,要么就是爆发式集群出现在北京。凡是爆发,一般就意味着北方食物发生了某种短缺。


2020年冬天出现过一次,全北京哪都是,在官厅水库怀来桑园呆的时间最长。后在2022年冬又爆发过一次,有小群在房山大石河逗留了一段时间。

↑毛腿沙鸡  2020.1  官厅  ©pksunking


鸮形目


冬天的北京,能看到的鸮形目主要有留鸟纵纹腹小鸮、雕鸮以及冬候鸟短耳鸮和长耳鸮四种。


纵纹腹小鸮喜欢小破房子以及土埂崖壁;雕鸮更多的是站在树上,也有在官厅的土埂崖壁上蹲过。短耳鸮更喜欢草滩,在官厅更易见;长耳鸮每年11月到北京越冬,开始在水边的柳树上,柳树叶稀疏之后会躲进附近的松柏林。


↑官厅水库桑园的纵纹腹小鸮,看下所处的环境(从左至右,从上至下):2020.1 ©茶禅一味;2023.1  ©Qinghan;2023.1  ©孟令旸; 2021.1 白河湿地公园 ©浮沉

↑雕鸮 2023.1 通州区 ©水哥



↑短耳鸮(从左至右,从上至下):2020.1  官厅  ©霍圣哲;2022.1 东郊湿地公园 ©Jay;2023.1 温榆河 ©乐子;2023.1 温榆河 ©Qiuhan

↑长耳鸮  2021.1 南海子 ©云飞扬


佛法僧目

冬天在北京能看到的佛法僧目除了普通翠鸟、冠鱼狗,还曾出现过斑鱼狗。2022年夏季出现在密云就够奇特的了,在2023年1-2月还又在温榆河度过了一段时光。从哪来的到哪去,谁也不知道。


↑斑鱼狗 2023.2 温榆河  ©刘楚梓悠


雀形目


在北京,冬天可看的雀形目鸟类还是很多的,其中以鸫科、燕雀科和鹀科居多。其他还有伯劳科的楔尾伯劳和灰伯劳,鸦科的秃鼻乌鸦、达乌里寒鸦、白颈鸦,太平鸟科的太平鸟和小太平鸟,山雀科的煤山雀、黄腹山雀、褐头山雀、沼泽山雀和远东山雀、银喉长尾山雀和北长尾山雀,文须雀科的文须雀,百灵科的蒙古百灵、凤头百灵和角百灵,鹎科的栗耳短脚鹎,柳莺科的叽喳柳莺,莺鹛科的白喉林莺,鸦雀科的震旦鸦雀,戴菊科的戴菊,旋壁雀科的红翅旋壁雀,旋木雀科的旋木雀,河乌科的褐河乌,岩鹨科的领岩鹨和棕眉山岩鹨,鹡鸰科的草地鹨、树鹨和水鹨,铁爪鹀科的铁爪鹀等。


鸫科


在2020年至今的一月,北京看过的鸫科鸟除了乌鸫、斑鸫、红尾鸫外,还有黑颈鸫、赤颈鸫、田鸫、灰背鸫、白腹鸫、宝兴歌鸫以及白眉歌鸫。其中,赤颈鸫和黑颈鸫较易见,尤其是植物园,在灵山也每年冬天都有;田鸫这几年在几个地方都出现过,比如清华大学、北大西山口校区、灵山等,2023年冬天还在沙河和奥森之间流窜过;白眉歌鸫近几年在植物园出现过,2023年冬天成了奥森北园的明星;其他几种鸫则多为过境旅鸟,偶有在北海公园、奥森、天坛出现过越冬个体。


↑赤颈鸫(从左至右,从上至下):2021.1 植物园 ©小田;2022.1 植物园  ©云帆;2022.1 北海公园 ©仙颏;2023.1 灵山 ©Qiuhan;黑颈鸫 2023.1 灵山 ©傅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