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劳科


冬天的北京,最常见到的伯劳是楔尾伯劳。在妙峰山上,从2020年冬天开始,有了一只灰伯劳,之后就每年冬天都来报到,是不是同一只没有考证过。有时它也喜欢捉迷藏,不是每次都能接见你。偶尔在冬季也会有牛头伯劳被记录到,比如2023.2.4北京一天能看多少种鸟的活动中,有位小鸟友就在拒马河畔拍到一只牛头伯劳。


↑灰伯劳 2023.1 妙峰山 ©灵乌路空


鸦科


日常北京的乌鸦以大嘴乌鸦和小嘴乌鸦为主,迁徙季则有大群的达乌里寒鸦并混着秃鼻乌鸦从头顶上空飞过。这些大部分都继续南下,也有部分会在北京越冬,尤其是聚集在南海子麋鹿苑里,那里有吃有喝生活好啊!白颈鸦偶尔也会有记录,也能待一段时间,说不好是咋迷过来的。红嘴山鸦沿河城灵山地区和拒马河十渡、白河峡谷等郊区山地河谷,一年四季都有机会见到。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颈鸦  2021.1 新首钢大桥 ©无常;颈鸦  2021.1 莲石湖公园 ©娄方洲;秃鼻乌鸦 2021.1 南海子 ©云飞扬;红嘴山鸦 2023.1 十渡 ©唐博晖


太平鸟科


太平鸟/小太平鸟,名字好听,长相好看,没人不喜欢。它们是北京典型的冬候鸟,无论是城市公园,居民小区还是高海拔山区,都能见到。喜欢吃金银木小红果,或者是在水边的杨树上站着,或者是水面结冰之后在冰缘能喝到水的地方,又或者是在柏树上吃柏树籽儿。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太平鸟(上)小太平鸟(下)  2020.1  清华大学  ©周敏征;太平鸟  2021.1 北海公园 ©一缕清风;太平鸟  2021.1 农展馆 ©仙鸫;小太平鸟  2021.1 北海公园 ©金捷


文须雀科


文须雀,因为雄鸟那两撇小胡子显得特别有文化。这鸟喜欢芦苇丛环境,在北京一年四季都有机会见,冬季数量更多更容易一些。拍鸟大军常聚集在宛平湖拍摄此鸟。不一定局限于某地,只要找对了苇丛环境,听到了叫声,这鸟易见。


↑文须雀(雄)  2021.1 宛平湖 ©王阳


百灵科


百灵鸟,冬季在北京最易见的当属云雀,经常是还未见其鸟,先听其声。它比较喜欢空旷的荒地或农田,常常是一小群一小群在一起飞起落下,且一旦落下就不易寻找。此外,蒙古百灵会混群在云雀群或铁爪鹀群里,马场和官厅都有机会见到。而角百灵通常不混群,在十三陵水库、妙峰山、灵山、沙河水库北岸有见,也曾在圆明园出现过。凤头百灵则属于留鸟,一年四季都有机会见到,房山大石河、官厅和密云都有见到。


蒙古百灵  2021.1 十三陵 ©娄方洲


角百灵  2021.1 沙河 ©南楼月


凤头百灵 2023.1 桑园 ©乐子


鹎科


在北京常见鸟中,白头鹎甚至超过了麻雀,站在了排行榜头把交椅。这个南方鸟北扩的厉害,连东北都有了。有一种东北的常见鹎,到了北京也很喜欢,它就是栗耳短脚鹎。这鸟个头很大,叫声很响,一旦它在且有叫声,想不发现它都难。这几年的冬天,在北海公园、玉渊潭公园、麋鹿苑都曾有过记录。


↑栗耳短脚鹎  2021.1 玉渊潭公园 ©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