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似乎总是由各种巧合和机遇组成的,一心想自主造车的芜湖人恰好碰到了自嘲于为洋人打工的尹同跃,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尹同跃在1996年毅然决定放弃自己在一汽集团待遇优厚的车间主任职位,暂时告别妻儿,踏上了南下安徽,去往家乡的列车...

    然而摆在尹同跃面前的困难却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起初尹同跃手上的资金只有市里批下来的30万元人民币,放在当时也就是买台中型车的价钱。由于资金实在太少,尹同跃和他的研发团队没法在体面的写字楼里办公,他们在芜湖城北找了个废弃的破砖瓦厂,几栋茅草房就是当年的奇瑞。由于没钱买空调,技术员们不得不夏天被高温炙烤、冬天忍受彻骨的阴冷,夏天人是能挺过来,可电脑却常常被热的"死机",冬天情况更糟,由于要经常画图,技术员们的手常常被冻得连笔都拿不稳,手上生冻疮那是常有的事儿。就是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尹同跃和他的团队坚持了两个春秋。

挂靠大企业走上正轨 起名又成问题

    1997年3月18日,安徽省和芜湖市政府决定由下属5家单位共同投资、注册一家国有独资的汽车企业,这对当年的奇瑞来说绝对是个天大的好消息,经过努力,尹同跃和他的团队最终挤进了这5家企业的大名单,挂靠几家大公司一起成立了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当年奇瑞的一期工程主要是发动机、整车及剩下一些附属设施。

    从两三年前的茅草房,到如今正正经经的国企大公司,当年的奇瑞颇有些"咸鱼翻身"的意味。虽说当时政府给尹同跃他们的投资只有7、8亿元人民币,但这笔钱在当时绝对解决了大问题。尹同跃和他的技术团队依靠在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旗下生产整车、零部件获得的利润逐渐稳定下来,并开始着手自主生产轿车。不过当时迫于形势成立的"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并没有品牌名称,也没有属于自己的商标,对于尹同跃来说,为自己生产的汽车起个名儿是时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当时主持芜湖汽车工作的詹夏来建议将生产下线的新车取名为"成功",但尹同跃却觉得这个名字太直白、太土气,两周之后,新名字诞生了。安徽有个九华山,去九华山烧香拜佛的有很多富人,当时有人提议就将新车起名为"九华",然而这个名字在上报工商部门审批时以"地名不能注册商标"为由被驳回,起名这个问题还真把尹同跃他们难住了。

 

 

 

    后来还是尹同跃提议用"奇瑞"二字作为品牌名称,意为"出奇不意,带着瑞气",同样也代表着希望。这个提议一经抛出便引起了很大争议,一部分人认为奇瑞这个名字很好,完全能表达当时人们的喜悦心情,而以安徽省老干部为主的反对派则坚决反对,他们认为"奇瑞"与大军阀"段祺瑞"的名字存在谐音,容易混淆。就在两方争执不下的时候,詹夏来最终拍板,就用"奇瑞"二字注册商标,如今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奇瑞品牌就这样诞生了。

 

 

 

    为了让企业名称变得更洋气、更国际化,奇瑞还在此后起了个英文名CHERY,从发音上来看,CHERY是奇瑞的音译,除此之外,它还是英文单词"CHEERY"去掉一个"E"而来,表达企业努力追求、永不满足的经营理念,同时也暗含着奇瑞不盲目崇外,励志开创国际化自主品牌的决心。此后还有消息称奇瑞英文名称有模仿国际汽车品牌CHEVY一说,不过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证实。

    其实在奇瑞起名的时候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当时奇瑞试图采用收购的形式来获得汽车生产"准生证",并且同时解决起名儿这个老大难问题,几家公司中谈的最好的就是合肥中华钢玻璃厂,尹同跃他们当时看中了这家公司生产中华牌汽车的名录,只不过中华钢玻璃厂提出的合作条件太过苛刻,他们要求每造一台车都要给中华钢玻璃厂固定数额的资金,并且概不拖欠,这种要求让尹同跃他们打了退堂鼓,终止了与中华钢玻璃厂的谈判,汽车准生证的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