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系列6:头部厂商智驾方案巡礼
目
录
1. 自动驾驶厂商分类
2. 头部厂商方案巡礼
1. 自动驾驶厂商分类
首先回顾一下国内自动驾驶整体发展到什么阶段了,根据国际汽车工程学会SAE编制的分级标准,自动驾驶按自动化程度分为L0-L5。高阶智驾为L2级以上,是有条件的自动驾驶,汽车虽能处理复杂的场景和任务,但仍需驾驶员集中注意力以便随时接管车辆。

在系列第一篇《自动驾驶系列1:洞察产业变革,预见商业新局》中曾讨论过,出于技术限制、政策法规以及配套保险等原因,当前的智能驾驶还停留在L2和L2+阶段。随着去年以来L3厂商开始获批上路测试,2025年有望成为L3的商用元年。
在L2和L2+阶段,主流厂商在近几年经历了从基础版L2到高速NOA和城区NOA,再到车位到车位的几个阶段。2019年6月,特斯拉首次将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带入国内,高速NOA可以在L2辅助驾驶的基础上实现高速公路等场景的自动驶入、驶出、变道等。
随着2021年特斯拉在AI日上展示了BEV+Transformer的感知层创新后,这一技术架构迅速成为主流,获得众多车企效仿。两年后的2023年,“开城”成为了各家车企智驾发布会的主题词,也就是城区NOA上线,车企开始比拼在全国内开城的速度。
到了2024年,基于端到端范式统一共识,自动驾驶系统彻底摆脱对于高精地图标注的依赖,“无图化”和“全国都能开”/“全国都好用”也成为了去年的宣传标语,紧随其后的则是“车位到车位”的新口号。

车位到车位是开城和全国都能开后下一个迭代的方向,也就是点对点的全程无断点智驾产品,比如从小区车位出发开始到公司车位到达结束,在舒适度和接管率上都有更高的表现,但也因此对全域各场景下的技术适应性有更高的要求。


智驾的研发分为车企全栈自研和与供应商合作两种模式,也因此产生了整车厂和智驾解决方案提供商两种不同的玩家,还有车企同时采用自研和供应商合作方案,构成竞争和冗余。
其中,整车厂全栈自研模式主要有特斯拉、小鹏、理想、小米、蔚来等新势力品牌;同时拥有自研和供应商合作的冗余模式下有比亚迪(与Momenta合作)、长城(与元戎启行合作)、吉利和广汽等传统品牌。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